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人均拥有碉堡数量最多的国家,有"碉堡王国"的美称。上世纪60年代初,作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阿尔巴尼亚曾在政治上既反美又反苏,同时与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等邻国也存在历史  相似文献   

2.
1978年7月29日,作为对中国外交部1978年7月7日致阿尔巴尼亚大使馆照会的答复,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和阿部长会议致函中共中央和中国国务院(即公开信),攻击我“背离马列主义”,搞“大国沙文主义”,“想要成为帝国主义超级大国”等。该信标志着中阿关系的公开破裂。在后来的岁月里,两国关系就如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所说的——“只是形式上的外交关系了”。  相似文献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天40岁以上的人,咏诵起唐代诗人王勃的这一名句,总要情不自禁地想起地中海畔的那个曾被誉为“一盏明灯”的孤僻小国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南部,西临亚得里亚海,面积2.87万平方公里,人口260万,均不到中国的百分之一,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1945年11月,阿尔巴尼亚宣布解放。与被苏联坦克解放的多数东欧国家不同,它是在阿劳动党领导下,基本靠自身的力量赶走侵略者、建立政府的。因此,社会主义的阿尔巴尼亚,一方面具有反抗外来干涉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又有极为敏感的民族自尊心,不易受到外来的影响。到50年代后期,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一直保持着不高于其他东欲国家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阿“特殊关系”期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阿尔巴尼亚,是同新中国最早建交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整个50年代,中阿两国同属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因而建立起友好合作的关系。特别是1954年两国互设大使馆后,中国开始了对更加贫穷、落后的阿尔巴尼亚进行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5.
1933年,当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和其它革命根据地得到大力贯彻的时候,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蒋介石自任总司令,以50万兵力,分四路“围剿”中央苏区。他采用了步步为营、层层包围的碉堡政  相似文献   

6.
7月24日下午,阿尔巴尼亚前社会党总书记雷·迈达尼在阿尔巴尼亚新的一届人民议会第一次会议上以110票对3票当选为阿尔巴尼亚新总统,他是自90年代初阿尔巴尼亚实行多党制以来继社会党总统阿利亚、民主党总统贝里沙之后的第三任总统。他在就任总统的同时,辞去了社会党内的一切职务,并退出社会党,他将作为“国家团结的象征”,专门致力于国是。  相似文献   

7.
法国:抵制美国“文化入侵”荆萱“文化入侵”来势凶猛法国号称欧洲电影业“最可靠的碉堡”,但是,法国的电影市场却被美国好莱坞电影不断蚕食:70年代,美国影片在法国电影市场上的占有率为37%,到了80年代,已占57%,如今这一比例已上升到58.7%以上。美...  相似文献   

8.
2008年第6期,我们为读者刊登了《中阿关系交恶始末》一文。然而在中阿关系破裂前,阿尔巴尼亚曾在对待“中苏分歧问题”的立场上一度与前苏联决裂。苏阿的决裂,被视为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一次地震”,本文将为我们揭开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若蔚 《党建文汇》2009,(4):41-41
20世纪中叶,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决裂被视为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一次地震”。其实,两国本不必闹得撕破脸皮,只因一起神秘的“潜艇叛逃”事件让阿尔巴尼亚政府感到羞辱,最终导致苏阿公开翻脸。近期,俄罗斯《军事检阅》杂志才揭开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中阿关系破裂的真正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阿尔巴尼亚工作了22年的新华社记者王洪起,是中国常驻该国时间最长的新闻记者。在即将付梓的《“山鹰之国”亲历》一书中,他揭示了中阿两国之间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本文就选自其中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1.
1969年2月22日,在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瓦西里·纳塔奈利离任回国一个多月后,新任大使乔治·罗博风尘一路,抵达北京。在“欧洲明灯”高悬的年月里,这不是件小事。3月初,当时主持外交部日常工作的常务副部长姬鹏飞在北京台基厂国际俱乐部举行宴会,为抵京履新的罗博大使接风洗尘。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馆首席馆货公使衔参赞泽契·阿果利等使馆外交官员应邀赴宴。刚刚获得“解放”、主管地区业务的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以及礼宾司副司长韩叙、苏联东欧司副司长李连庆等中方要员均出席作陪。灯火辉煌的宴会厅始终洋溢着60年代中后期那种特有的…  相似文献   

12.
’98中国金融:喜耶忧耶韩昱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一波三折,风暴迭起,墨西哥金融风波,阿尔巴尼亚金字塔集资事件,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特别是1997年7月由泰国货币危机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韩国、日本,令世界为之震惊。一时间,“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二年,日本侵略军加强了对我晋察冀边区的封锁和“蚕食”。他们在冀中平原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五一大“扫荡”之后,广修公路和碉堡,把冀中变成了沟墙如网、堡垒如林的所谓“治安区”。同时沿平汉铁路两侧,挖了丈余深封锁沟,筑起高大的封锁墙,企  相似文献   

14.
烽火受命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岁月。在日军的残酷扫荡分割下,鲁南山区根据地被严重压缩,出现“南北十余里,东西一线连”的严峻局面。湖滨平原上,敌人的碉堡林立、封锁沟纵横,从湖西到鲁南、由华中去陕北的交通线完全被切断。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包围,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初秋时节,我满怀对曾经养育我和战斗过的白洋淀的深深思念,踏上了看望父老乡亲的征程.在白洋淀,那些当年曾营救我和我们一起战斗生活的乡亲们亲切地拉着我的手,热泪涟涟,不由地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1 “抬头见碉堡,低头见公路;碉堡成林,堑壕成网.”这是1942年日寇“五一大扫荡”后,人民群众对冀中平原形势的形容.当时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空前艰难的时期.为挫败敌人的扫荡清剿  相似文献   

16.
彭胜标找党     
意外消息月光皎洁,繁星满天。在武夷山脉西段猪子岽寂静的山头上,除了警戒岗哨之外,游击队的战士们都已经睡熟了,但是,这支革命队伍的领导人彭胜标和胡荣佳却久久难以入眠。自从主力红军北上长征后,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闽赣边界的深山老林里。敌人实行了残酷的“五光”、“十杀”政策,用“移民并村”的恶毒手段,割断了红军游击队和群众的联系,又订立“保甲连坐”的制度,组织反动地主武装还乡团和自卫队,修公路,筑碉堡,架设电话线,对游击区进行层层封锁、步步包围,梳头般地“搜剿”了几个月。敌人的大部队撤走后,还留下独…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善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始终是冲锋在前,这当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如: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勇炸碉堡,塑了一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抗日战争时期的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毛泽东同志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相似文献   

18.
1942年.在“百团大战” 中惨遭失败的日本侵略军,继续集结大批兵力,丧心病狂地向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和以堡垒推进为核心的“蚕食”进攻,敌人的据点、碉堡、封锁线一直延伸到我根据地腹心地带,根据地被分割、包围、封锁而日益缩小。  相似文献   

19.
五1966年5月,全没有往年初夏时分困“佳水秀而繁荫”给人们带来的愉悦,而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人大副委员长、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彭真从公众场合消失了:欢迎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的整个活动中,没有彭真的身形,首都庆祝“五一”游园活动中,仍然见不到他的踪影。紧接着便是5月IO日全国,各大报纸在头版刊登姚文元的2万言长文《评“三家村”》,点名批判北京市委书记邓拓,并扬言“不管是‘大师’,是‘权威’,是三家村或四家村”,“全部揭露出来,批判它们,踏倒…  相似文献   

20.
张兵 《党史纵横》2008,(7):37-40
1971年1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美国和日本提出的恢复中国代表权必须由联大三分之二多数赞成的“重要问题”提案,接着表决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