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公元3世纪到16世纪上半叶,中菲间的民商和朝贡贸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互惠贸易的发展与该时期中华文明的辐射和吸引力、政府外交政策的积极推动以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中菲间长达千年之久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社会的共同发展,尤其对前殖民时期菲律宾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位于亚洲的东南部,与我国台湾省隔海相望,中间只隔着一个巴士海峡。中国与菲律宾是一水之隔的近邻,两国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这种关系到了明代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本文着重阐述明代中菲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以及华侨对中菲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作用,以论证明代中菲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3.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后期,越南南河阮氏政权的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东亚海上贸易的一大亮点。作为当时东亚海上贸易的主导者,华商以操作者、推动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南河海外贸易发展的全过程,为其发展和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危机到底以何种方式在全球传播,以至于演变成全球经济海啸,一直是近几年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美国金融危机对外传播的贸易传染渠道为切人点,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通过贸易伙伴型传染和贸易竞争对手型传染这两个贸易传染子渠道对东亚新兴经济体的溢出程度。对面板数据进行的GLS实证结果显示,美国金融危机通过贸易传染渠道的溢出,与大部分东亚新兴经济体经济波动之间存在10%以上显著性水平的相关性,因而贸易传染渠道是美国金融危机对东亚溢出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1570——1760年西属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中叶之后的中菲贸易史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1570—1760年经由西属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则为此贸易史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但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尚缺乏具体、深入的分析,以至于影响到中菲贸易史、菲律宾经济史、以及中国明清社会经济史等重要课题的研究深度。本文拟就1570—1760年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数量及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提出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史学界前辈和同仁。  相似文献   

6.
薛莉 《东南亚》2010,(2):56-59
随着印度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印度与东亚之间的贸易迅猛发展。从地区来看,东亚已经超过欧盟、北美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印度与东亚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与东亚相比,印度具有独特的要素禀赋优势,同时印度在吸引东亚投资以及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姿态,因此未来印度与东亚间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将会成为推动印度与东亚贸易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应当把握这次机会,通过积极推动与印度经济一体化合作、增加对印度的投资等手段大力发展中国与印度的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7.
东亚区域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日益凸现。据统计,1980-2000年间,东亚区域内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4.8%上升到12.7%;同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这一比重由5.5%上升至10.7%;而欧盟区域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则从24.4%下降到22.3%。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根本性转变。区域内不仅探讨各种合作形式、内容与范围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合作: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红芳 《东南亚》2003,(2):32-37
中国与菲律宾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中菲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经济往来关系。 1 975年 6月 9日 ,中菲两国政府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两国关系步入正常化发展时期 ,经济合作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是 ,由于存在着影响双边经济合作顺利发展的诸多复杂因素 ,长期以来 ,中菲经贸关系的发展情况与中国和东盟其他一些主要成员国相比 ,发展过程较为曲折 ,规模相对较小。进入 2 1世纪 ,中菲之间的双边贸易大幅增长 ,2 0 0 2年中国首次被菲律宾列为十大贸易合作伙伴。在双方政府的努力之下 ,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些发展。中菲双边贸易…  相似文献   

9.
从公元3世纪到16世纪上半叶,中菲关系与贸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与当时中国经济的繁荣、中央政府外交政策的积极推动以及航海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中菲间长达千年之久的往来促进了两国社会的共同发展,尤其对古代菲律宾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东亚的经济关系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斌 《国际问题研究》2003,(4):54-57,59
现在,中国十大贸易伙伴有一半在东亚,几乎包括所有东亚经济体。中国与这些经济体的贸易总量远远超过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总量。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在贸易、资本流动、旅游等方面的交往日益紧密,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增幅。中国在东亚地区和次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直接投资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推动作用冯彦秋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倍受世人瞩目。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东亚域内海外直接投资(FDI,下同)的深化发展,发挥了突出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东亚域内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菲律宾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与菲律宾有着悠久的经济往来关系。二次大战后,因受东西方冷战的影响,两国关系一度陷于僵持状态,经济往来近乎中断。1975年6月,中菲两国政府达成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协议之后,两国关系步入正常化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合作也随之较为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中菲双方都分别存在着影响双边经济合作顺利发展的诸种复杂因素,相比东盟其他国家,中菲经贸关系发展曲折,规模狭窄。本文从双边贸易往来、民间与官方投资、劳务合作等角度探讨中菲经贸关系的现状、剖析制肘双边经济合作关系发展的深层原因,预测影响中菲双边经济关系发展前景的各种…  相似文献   

13.
一、东亚贸易:历史与当代的变化 早在几百年前,亚洲区域内部的贸易和经济交往一直就很频繁。当时的东亚国家为了获得类似胡椒和香料这些“本国所不能生产的物资”,就与东南亚国家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和经济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贸易地位、出口商品结构、贸易结合度梳理了东亚与美国经贸关系的演变。结果显示,源于国际分工模式的改变,中美经贸关系逐年紧密,东亚其余经济体与美国经贸紧密度逐年下降,而对东亚区域内部的依赖远超过对美国的依赖。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和结构的重大调整使东亚出口急剧萎缩,而后危机时期发达国家"无就业复苏"和重振制造业的动向,更使东亚须通过内部经济循环寻求新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由于南海的领土争端,在双边关系上呈现紧张和对抗的局面。中菲关系紧张的时期,正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阶段,菲律宾社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与反应,就成为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本文在简要回顾2010-2016年中菲政治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中菲两国媒体在"一带一路"和领土争端上报道立场的异同,呈现菲律宾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反应;通过分析中菲两国在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等"一带一路"具体领域的合作情况,呈现菲律宾社会在开展具体合作方面的态度。笔者认为,菲律宾社会对于"一带一路"的总体了解相对较少,但是对于倡议的具体态度,如亚投行,关注度较高;虽然中菲的政治关系比较紧张,但是在具体的合作领域,双方都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的日本东亚经济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以东亚地区作为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增加对东亚地区的直接投资、技术转让、扩大进出口贸易和发展援助为手段,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以"雁型模式"为基础的东亚经济圈。但该战略的实施要受东亚地区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一战略的实施既有可能性,又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的中菲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对华“隔离”;60年末到90年代初期马科斯和阿基诺总统期间的缓和、建交与发展时期;拉莫斯以及埃斯特拉达总统期间中菲关系的反复与进步,以及21世纪以来中菲关系的黄金时期。半个多世纪的中菲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虽然屡受一系列问题的困扰,但始终向前发展。从意识形态到实用主义,从重安全到重发展,这既是菲律宾外交政策的转变,又反映了菲律宾对华政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8.
东亚一体化经济合作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经济整体增长,经贸合作面临难得机遇,经济结构更趋高级化。总体上看,东亚经济合作正循着贸易—经济圈—自由贸易—金融、货币合作形式向前推进。内容提要:东亚经济整体增长,经贸合作面临难得机遇,经济结构更趋高级化。总体上看,东亚经济合作正循着贸易—经济圈—自由贸易—金融、货币合作形式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9.
拉美与东亚经济贸易合作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美和东亚分别处于太平洋东西两岸。双方的经济贸易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90年代后,这种交往更趋活跃。笔者认为,这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正在走向一个更富活力的新的发展阶段。战后拉美与东亚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展一、战后拉美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在战后拉美与东亚的经济贸易关系中,日本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双方合作的领域最广,规模也最大。这是由日本作为世界性对外投资和贸易大国的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谢念亲  谢娟 《亚非纵横》2012,(1):35-40,60,62
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东亚区域合作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东亚区域合作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困境,而东亚共同体建设应从经济贸易的东亚一文化东亚一安全与政治的东亚一社会和法律的东亚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因此,文化认同成为了除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之外理解和研究东亚区域合作的另一个视角。如何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