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种制度的安排,都应该是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中西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恶论基础之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制度高于人性”;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善论基础之上的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人性优于制度”。深入了解中西政治制度设计中不同的人性论基础,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伊士国  吴丹 《求索》2010,(4):131-133
任何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基础之上的。宪法作为人性的必然产物,其建构和运作的人性基础表现在:人性亦善亦恶可塑论使宪法的生成成为必要,理性人与经验人的统一使宪法的生成成为可能,个体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使宪法的生成成为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彬 《长白学刊》2006,(4):81-84
人类社会结构的变迁是一个从“结构”到“解构”再到“结构”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是一个在周而复始的阶段性结构变迁中不断实现体制性超越的过程。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两次历史性变迁恰恰反映了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应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基本趋势做出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民主有着清晰的变迁轨迹,但在先前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很好的理论揭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文章认为我国基层民主经历了一种"层叠型"的制度变迁模式。并且,通过"治理导向"这一核心的运作机制,选举与协商在基层政治的具体治理样态中实现了复合,"锁定"了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进路:在调整治理主体间关系、吸纳更多的治理资源、完善治理程序的前提下,实现了治理功效的全面提升,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纵观历史,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那个国家的历史和国情以及政治发展实践的产物.中国如此,西方国家也不例外.只有从历史和国情视角观察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历程,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这种政治制度.由于中国近代以来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国的现代政治制度具备民主的共性,即使人民的意愿得以表达,人民的权利得以实现和保障,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民主还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民主制度有很大区别.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由于中国的民主和西方的民主出发点和对象不同,要解决的问题和要完成的任务也不同,从而形成了二者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灾难,始终是人类在文明旅途中如影随形的阴影。灾难,也是一面可以折射人性和制度的透镜,人性的勇敢与怯懦、坚忍与恐惧、互助与自私,制度的完善与缺损,等等,都可以在灾难的透镜下一览无余。灾难,让人性感受到锤炼的力量,也为制度提供了创新的契机。SARS 就是这样一种拷问和考验人性与制度的灾难。作为从事法学研究的学者,我更想从法治的视角探讨 SARS 与法治的关系,关注后 SARS 时代中国的法治进程问题。诚然,为了应对和处置 SARS 之类突发灾难,有必要超乎常规地将社会秩序和政府行为纳入非常时期的“快车道”,不过,这种“快车道”应当是紧急  相似文献   

7.
黄敏璇 《社会主义研究》2022,(2):117-124+148
基层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态,既有研究忽略了历史情境与结构性因素对制度的共同型塑作用,无法真正挖掘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变迁的因果机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历史演进与结构变迁两个层面对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进行分析,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的探索期以及十八大以来的深化期三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从零星试点到全面推广、自主探索到高位推动、单一国家力量到多元社会主体的总体特征。在这一制度演变过程中,宏观的政治社会环境、民主观念的演变以及多元行动者共同构成了制度的结构性逻辑。多重改革要求的关键节点、创新扩散与绩效驱动造就的路径依赖、制度缺位与错位的历史否决点型塑了制度的历史性变迁。总体而言,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变迁是渐进性调适的过程,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其制度演进的鲜明特征,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逻辑理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曾竞 《理论月刊》2012,(2):114-116
法治作为一种制度实体不是强加于社会的,而是根须牢固地扎在人性的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以人为本"是深藏在法治背后并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的精神力量,法治有着深刻的人性基础,人性的社会性与理性是法治产生的前提条件,对人性持有善有恶的观点是法治实践的基本要求,法治对人性善恶在公私领域的不同态度,其重在防止人的恶,人性的实现与发展是法治实践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引言在90年代的美国,可能没有那一件事情像克林顿性绯闻这样引人注目了。这可能是继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的又一著名案例。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这是美国民主发达的象征,即一介民女就可以状告总统;二是认为这是美党派斗争的缩影,在性绊闻的背后是政治权力和政治利益之争。美国人事实上并没有从这一案例中体悟到美国政治的危机。要么是以此作为美国自由与民主的体现,要么是对潜伏在其中的党派斗争不屑一顾。本文的观点是美国的自由与民主从欧洲移植过来,经过美国人的加工之后,确是曾经达到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但是,…  相似文献   

10.
弄清什么是人性,是讨论人性与犯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前人关于人性的各种学说与观点的了解,是正确理解人性的途径之一。古人对人性的观点有性善论、性恶论、性善恶混合论、性三品、天理之性和气质之性等,并认为人性是人的本性,与兽性不同。人性的实质是由人的行为反映出来的、表现人的内在品质和社会关系、属于道德范畴的一种道德标签,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与人性相对应的"兽性"是人们对恶行的比喻。犯罪是违反人类行为规范和人际和谐社会关系的行为,其发生是由犯罪人个人、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 ,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大学院人间文化研究科、华东师范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来自日本、美国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河北、湖北等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农村土地产权、农村基层政权演变等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农村土地产权问题土地产权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制度。人类社会的农村经济发展史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一部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史。与会者们紧紧围绕这一主题 ,从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因此,从治理视角看,西方协商民主对于自由主义民主是一种治理超越。西方协商民主力图通过对民主理念的改造来弥补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帮助自由主义民主摆脱现实治理困境和合法性危机。然而西方协商民主终究走不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度框架,使其许多理论上的美好愿景难以真正转化为实践上的治理效能。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有实践探索,革命胜利后又以协商的方式建国,而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政党协商到政治协商,再到社会协商,最后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西方协商民主又是一种治理超越,它在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多元共治、权力监督和主体培育等方面开辟了当代国家治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在影响政党制度的各种因素中,政治文化是深层次的因素,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都能够从该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依据.基于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的研究视角,可以阐释中西政党制度之所以具有不同模式的文化根源.在当代中西政治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可以对中西政党制度发展的民主价值取向作出分析,进而探讨中西政党制度对民主取向的适应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民主,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不同的人讲民主,背景不同,用意也不同,从而使民主这个词的内涵和意义变得十分复杂。最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刘鼎新撰著的《谁是当今最科学的民主》一书,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对西方民主作了科学评价,对人类社会民主与集中的发展历程作了系统论证,对民主集中制的民主理论与制度科学性作了概括和解读。要科学认识民主,首先需要科  相似文献   

15.
仁平 《楚天主人》2012,(11):40-40
当今世界,民主,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不同的人讲民主,背景不同,用意也不同,从而使民主这个词的内涵和意义变得十分复杂。最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刘鼎新撰著的《谁是当今最科学的民主》一书,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对西方民主作了科学评价,对人类社会民主与集中的发展历程作了系统论证,对民主集中制的民主理论与制度科学性作了概括和解读。要科学认识民主,首先需要科  相似文献   

16.
法治的基础主体是人,人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基本人性凝结成人的基本权利,这就是人权。法治的基础价值不是秩序、民主和自由,而是人性的健康发展。法治实现的基础力量不是国家强制力,而在于人性的觉悟。制裁违法行为的目的,不是惩罚、教育、改造和预防,而是违法者人性的修复。因此,人性在法治中居于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人们广泛地谈论人的素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共识,但对究竟应怎样理解素质、现代人应具备哪些素质、素质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提高和改善素质等问题意见并不一致。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谈些粗略的看法,希望得到批评指教。一、秉赋与素质的形成素质形成是以秉赋为前提和基础的,但又与秉赋不同,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生作为的积淀,是已经现实化的人性的积淀。如果说秉赋是潜在的自我,那么素质则是现实的自我。人性及其一般结构对于所有的人来说是相同的,只要人一来到世界上,他就具有了人性并具有人性的一般结构…  相似文献   

18.
民主最深刻的含义存在于它同人的解放的联系中。社会主义民主,是直接的人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必然,而人们将通过民主走向新的解放。 1 严格意义上的民主是人类近代的产物,而人的解放则与人类社会同现宇宙。人的解放,就是人从自然力和社会关系中摆脱束缚、获得自由。人的解放始终以认识和支配规律为首要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08,(1):20-20
俞可平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撰文认为,论及马克思的民主理论,一般都会想到马克思强调民主的阶级性,强调民主与专政的不可分割,强调民主的经济基础,等等。这无疑抓住了马克思民主观的特点和要害。但是,正像“民主制才是普遍与特殊的真正统一”一样,马克思的民主理论也是普遍与特殊的真正统一。马克思民主理论的普遍性一面,却常常被人忽视。了解马克思对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价值和共同形式,就能更加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民主理论。马克思的民主思想并没有离开人类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长河,正是因为马克思充分吸取了人类创造的一…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传统民主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无论作为一种制度还是一种观念.都是历史的产物。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条件,造就了两种相去甚远的传统民主观.而恰恰是这两种不同的传统民主观,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今天;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