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各级领导干部都担负着一定的职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需要通过领导干部的组织、指挥、决策来实施。领导在工作中必须依照一定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规章制度行使职权,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并要依照法律、法规实现自己所担负的组织指挥、决策任务、有效地执行公务。因此领导者应严格依法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一、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大于权的正确权力…  相似文献   

2.
《半月谈》2004,(15):1-1
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公正,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清代学者赵翼总结历代贿赂现象后.得出一个结论,叫“贿随好权”。意思是,行贿围绕权力进行.为什么有人给你送钱,并不是他对你有什么感情.而是看中你手中的权力。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头脑不清  相似文献   

3.
用权风险     
高爱红 《现代领导》2004,(10):42-42
风险,指可能发生的危险。各级领导干部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权力像一匹马.领导干部运用权力像是驾驭一匹马,掌握良好的骑术,集中全部智慧和精力,才能躲避风险,纵横驰骋。如果人在马背,心有旁骛,看到路边的野果就嘴馋,见到地上的鲜花就手痒.那么不管你的骑术多么高,骑得多么逍遥,最后极有可能迷失方向,翻身落马,甚至粉身碎骨。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8月12日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这个建议制定的关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展示了我国跨世纪的宏伟建设蓝图。在实现这一蓝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法制无疑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熟练地掌握履行领导职责所必需的各种法律和法规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有关经济法律和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去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干部。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建立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千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对待、使用手中的权力,发挥好权力性影响力;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 两种影响力的涵义及其关系 领导者的影响力,可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一般认为,只要当了领导干部,手中有了权,就可以影响、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权力越大,其影响力也就…  相似文献   

6.
李仁真 《世纪行》2012,(11):9-9
(一)以提升领导干部法律素养为前提,进一步推进依法决策。一是要加强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依法执政能力。二是要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三是要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依法决策程序。完善廉政法规制度,严肃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7.
《代表法》规定,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法规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代表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保守国家秘密,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由此表明,过分强调人大代表做群众致富带头人的做法不妥。  相似文献   

8.
李阳 《重庆行政》2015,(4):62-6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活动。其最根本内涵是,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权力受制于法律,权力与责任相统一,权力要尊重权利。  相似文献   

9.
王锐 《淮海论坛》2013,(1):8-11
健全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切实加强党内监督,是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国家政治民主化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拥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管理权力。要做到权为民所用而不被滥用,关键是要不断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保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防止因权力失去监督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我们认为,党内监督制度体系是党内各主体(包括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组织)之间,依据党章和党内法规在党内生活中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制度体系的总和。是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的实践证明,不断推进党内监督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深刻认识推进党内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党内监督体系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党内工作运作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扎实推进党内监督体系建设.有助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一)推进党内监督体系建设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监督与反监督永远是一对矛盾,这种矛盾在任何社会都存在。尤其在我国法制还不够健全,权大于法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的今天,矛盾的主导方面,肯定是有权的被监督者。从总体上讲,我认为监督的有效性必须从三方面解决: 1.被监督者——有实权的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干部,首先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强化法律高于一切、权力是人民给的这一观念,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监督者,又都是监督对象。只是由于社会分工不同,有些人手中的权力更大一些。但越是权力大,越要接受监督,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对国家的损失更大,对人民的危害也更大。因此,在今天,我们要特别强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章、政规、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强化公仆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只有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立"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党内监督的核心是保证正确行使和运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防止权力发生腐败.把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确立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体现了监督的本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需要有新的提高。要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这一点对领导干部尤为重要。领导干部是把握政治方向的,正确的政治方向离不开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引。因此,务必把理论学习摆在学习的首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了,就会增强政治洞察力。就会增加工作中的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观察和处理问题就会比较敏锐和比较全面,就可以减少和避免盲目性、片面性。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提高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水平,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十五大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3.
周松  郑国锋  庄秋虹 《人民政坛》2008,(3):F0002-F0002
“各位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神圣权力,这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嘱托。大家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宪法、法律知识,掌握依法履职的基本知识,为参加会议做好准备。”这是2月29日上午,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我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培训班作动员报告时强调的。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宋锦原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所谓权力观,就是对权力的看法,包括权力的来源和赋予、权力的使用、权力的终止和剥夺等几方面的内容。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掌握一定的管理权力。他们在行...  相似文献   

15.
祝红卫 《辽宁人大》2008,(11):17-17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许多重要职权。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对于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地方权力机关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增强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6.
《人大论坛》2008,(8):25-25
问:如何理解人大代表的地位? 答:按照宪法和代表法的规定,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即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大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尊重和维护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笔者认为应从几方面思考选择。第一,加强学习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特别是备级领导干部和金融干部职工的全融法律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发展经济,依法开展金融业务,依法加强金融监管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必备手段。因此,加强金融法规宣传,增强我们的法律观念是现在经济转轨时期所非常必需的。加强金融法规宣传应从多渠道。多媒体。多种形式进行,广泛而经常性地进行,声势要大,力度要大,真正做到对国家已颁布的经济。金融法规,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及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依据姚界平在来稿中谈到,地具党员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主要依据有六:一是国家宪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广泛、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它要求全体公民普遍遵守并通过国家力量强制执行,自然应...  相似文献   

19.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对自己行为的自行决定权,即对行为的范围、方式、种类和幅度的选择权。很明显这种权力对于权力主体来讲,有相当的“自由”度,正因为如此,权力主体如何适度、合理行便这一权力对于依法高效行政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笔者就如何合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合理行使行政自由裁且权,首先要对自由裁量科学定位自由裁量是一种合法的、有限度的自由行为。它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内的“自由”裁量。也就是说,这种裁量是以法律、法规的允许作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0.
论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掌握着极其广泛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不仅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也有负面的消极作用,如不加以限制和监督,就有可能变成绝对的腐败的权力。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制度,改革党的纪检领导体制,加强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党内监督,特别是不断完善自下而上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