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慰问活动就要结束了,我们的采访工作也将告一段落。在藏的日子,最令我们骄傲和自豪的是我省援藏干部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最令我们感动的是藏族同胞的真诚,这真诚恰又来自对我们援藏干部的爱戴和赞誉。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共日喀则地委书记平措同志。下面是记者和平措同志的对话。记者:平措书记,我们是山东省党政慰问团的随团记者,想了解一下我省援藏干部的工作情况,你能否根据你掌握的情况对我省第二批援藏干部作个总体评价?平措:欢迎山东省委、省政府考察慰问团的到来。同时我也非常高兴接受诸位的采访。山东省第二批援藏干部赴日喀则工作两年多来,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在总带队徐学武同志的带领下,牢记山  相似文献   

2.
读者之页     
读《党员干部之友》有感山东省交通医院张毅读了《党员干部之友》2000年第11期的“特别报道”,深感主题鲜明深刻,内容丰富多彩,很有冲击力、震撼力。尤其是援藏干部徐学武的先进事迹,给人以鼓舞、启迪。他在孔繁森精神感召下,肩负山东人民的重托,不负“三个代表”的神圣使命,乐于吃苦,敬业奉献,全心全意为西藏  相似文献   

3.
正奋斗:徐书记你好!我们是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全媒体报道组,此次专程赴西藏日喀则采访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人才。在这几天的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在学校、医院、田野、牧场,所到之处,一直被我省援藏干部人才的事迹所感动。我们感觉到,第六批援藏干部人才真正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是国家战略执行者,神圣国土的保卫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4.
大众报业集团的曲涛是援藏专业技术干部,任日喀则地委外宣局副局长。2011年底期满本该返回时,曲涛毅然选择留下继续援藏。将西藏跨越式发展的事实优势转化为外宣优势,在国际传播舆论战中掌握主动权,是曲涛着重思考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创城有我     
正作为一名援藏队员能够参与到日喀则的创城工作是一个偶然,能够成为一名创城人更是一种缘份。在市"六城共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我主要负责全市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和办公室的文字材料工作,先后策划、组织实施了十二期日喀则市珠峰道德讲堂活动,不断推进日喀则市道德讲堂活动走向常态化、大众化,为"六城共建"作出了援藏人的贡献。创城不是为了一块亮闪  相似文献   

6.
雪域高原献忠诚——记陕西省优秀援藏干部刘新余文\辛建斌一1995年5月23日,刘新余作为陕西省选拔的第一批援藏干部从咸阳出发来到了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担任县委书记。他走的前夜,患有脑血栓、73岁高龄的父亲老泪纵横。刘新余强忍着别离的复杂心情劝慰父亲好好...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14,(6):37-38
为响应中央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援藏力度的号召,2013年,我市集全市的技术优势组建了天津市技术援藏队伍。作为河东区学科带头人的殷震主动报名,带着“融入昌都、奉献昌都”的理想,肩负着河东区委和人民的重托,从霓虹闪烁的现代都市来到了高寒落后的藏东门户——昌都。一年来,他情系雪域,汗洒昌都,用实际行动向昌都人民展现了天津援藏教师的良好形象,用青春热血书写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相似文献   

8.
韩光远 《求贤》2014,(6):63-63
2013年8月,作为天津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我们54名同志带着天津市1200万人民的重托,踏上了雪域高原,来到了“藏东明珠”昌都,开始了新一轮的援藏工作。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来昌都快一年了。一年来,我和许多援藏干部一样,经历了许多个人生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市贯彻落实1994年7月召开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开展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已经整整20年了。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工作方针,确定上海市作为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的省市之一。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海市委在1995年5月,从3500余名应征志原者中遴选出49名中青年干部,作为首批援藏干部,分赴西藏日喀则地区的江孜县、亚东县、拉孜县、定日县以及地区机关,直属单位任职,至今上海已经派出了5批援藏干部。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山东省济青高速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包剑英,作为山东第二批援藏干部的一员,来到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西藏日喀则,挑起了日喀则地区交通局局长的担子。日喀则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夏秋季的含氧量只有内地平原的70%,冬春季更低,人称“生命禁区”,平地走路就好像扛着一个煤气罐,给每一个初来乍到的人都要带点“颜色”看看。包剑英到这里的最初感受就是三天只吃了两顿饭,躺在床上输氧、服“红景天”。可包剑英知道,自己进藏是来干事的,不是来休息的。三天之后,高原反应还未完全消失,他就深入所属5个企业和全地区8个公路段,仔细查看路况,摸查道班工人的生活、思想和工作状况,以及机具设备现状等。几个月的时间,他的足迹遍及所属8个公路段和管养的2223公里路线,130个道班中的110余个,行程近  相似文献   

11.
父母:他从未说过一声苦说起聪仔,父亲彭国灿很是放心:他从小就很勤奋、很踏实、很好学,我们相信他。真正让父母操过心的就是聪仔援藏。2007年,当彭聪恩告诉父母要援藏时,老人为难了:  相似文献   

12.
因为工作辛苦,工资也不高,车间工人流动性很大,而何学武却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了厂里,一千就是10年。"残极清理车间,环境差、温度高、灰尘大,何学武就在我们云铝集团最艰苦的岗位上坚守了10年。"在前往何学武工作车间的路上,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电解一厂工会主席范红伟向记者介绍。到达车间门口,工作人员找来安全帽和厚厚的防尘口罩给我们戴上。走进车间,顿时热了许多,有些刚拉来的残极,温度还非常高。不远处,何学武正在清理一块残极,他头戴防尘帽和安全帽,嘴上戴着黑色的专用防尘口罩,厚实的手套下握着一根长长的撬  相似文献   

13.
西藏拉萨,雪域高原的一颗明珠,人们心中的一方净土。这里的神山圣湖、蓝天白云,还有淳朴善良的藏族同胞,无不牵起人们的神往之情。在距这座“目光城”140多公里的西南方,有一个叫做“尼木”的县。尼木,藏语意为“麦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2013年7月,范永红、彭松涛、李鲲鹏等6名北京第七批援藏干部(包括3名援藏医生)离开繁华都市,来到尼木县,踏上了援藏的征程。  相似文献   

14.
悠悠西藏情     
由县委副书记到大学校长,最后当个初中校长,施乃平的“官”越当越小,心却与藏族人民越贴越近。1979年施乃平听从党的召唤,离别妻儿,加入了援藏干部的行列,历经颠簸来到中印边界的山南地区隆子县。听不懂藏语,喝不惯酥油茶,咽不下糌粑,受不了缺氧和高寒,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难倒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共产党员。渐渐地,西藏高原特别恶劣的自然环境把他锤炼成了一名优秀援藏干部。从刚进藏时担任新县区委书记起,一直到后来担任扎囊县委主管党务、经济建设与教育的副书记,他坚持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深人到藏民中间,住牛…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央实施对口援藏工作21周年。多年来,全国保密系统多位优秀干部奔赴西藏,凭借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安下心,扑下身,扎实工作,为西藏保密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风景在路上:一位保密干部的援藏日记"读来生动感人,国家保密局援藏干部吴瑞以这种方式记录了他援藏工作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6.
孔繁森同志关心同志,帮助同志,对与他同甘共苦的援藏战友,更是手足情深。我和同期援藏的许多同志都得到过他的关心和帮助。 金秋10月,高原的天空湛蓝如洗。1988年援藏大军中山东、辽宁二省的同志,先后飞抵拉萨。当时,刚刚进  相似文献   

17.
三年援藏路,满怀汉藏情。2007年6月,我市第五批援藏干部来到雪域高原,历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和奋斗,他们经受住了艰苦环境和特殊形势的考验,始终把当地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首位,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天津干部的良好形象,筑起了民族团结的丰碑。  相似文献   

18.
正拉萨市尼木县卡如乡距离尼木县城还有27公里,最近一段时间赵金祥天天往这赶,最让他放不下的,是他千里迢迢从北京平谷引进的一万株桃树。"这些桃树今年还不适宜结果,得先把树长起来。"中午12点,在卡如乡政府旁边的桃林里,赵金祥一边检查桃树的长势,一边撸起袖子干活。2016年7月,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赵金祥来到了受援地——拉萨市尼木县,在高寒缺氧的第二故乡开始三年援藏历程,担任  相似文献   

19.
有幸成为全省首批援藏干部,从遂宁来到红色名城甘孜州泸定县挂职锻炼。经过近段时间的工作和思考,有颇多体会和感悟。个人认为,作为援藏干部,要真正领会组织意图完成好工作任务,不辜负组织期望、人民期盼和自己无悔的选择,首先就要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20.
悬壶藏区     
贾振杰 《求贤》2014,(9):60-60
2010年7月1日.我作为天津市第六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来到美丽而神秘的雪域西藏昌都地区,来到我工作的地方——江达县卫生服务中心。能够为改善藏族同胞的医疗条件、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贡献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够用自己的双手为民族团结、西藏的长治久安和发展建设进一份绵薄之力,我感到无上光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