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飞 《中国人大》2020,(9):54-55
即将出台的民法典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法律表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重新描述,明确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构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将出台的民法典则是对这些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法律表达。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28日,沾化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了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全体组成人员集体学习了物权法。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部重要法律,也是一部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三十年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总结,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值得全国人民庆贺。完备的法律体系,不仅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成熟的标志,也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且宣布“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任务。这也就在党的文献中正式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进一步确认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在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前提和基础是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立法权,它的首要任务是立法。  相似文献   

6.
长短镜头     
《中国人大》2011,(2):F0002-F0002
1月24日上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吴邦国委员长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指出,要充分认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认真总结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深刻把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相似文献   

7.
法治的基本标志是宪法法律必须具有权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并且这一法律体系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背景下,必须严格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进行改革,改革举措必须符合宪法法律。  相似文献   

8.
祁彪 《民主与法制》2014,(28):15-17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方针,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则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9.
乔晓阳 《中国人大》2010,(11):45-46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依法治国,立法是前提。九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通过宪法修正案、法律75件,法律解释8件,决定30件,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姜春云同志作为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工联系立法工作的副委员长,直接参与指导法律制定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定位。"基本定位是对事物本质属性与发展方向的规定,用"人民"称号来标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定位,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根植于人民并掌握在人民手中。作为这一基本定位的制度体现和实现形式,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实现和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定位,是我们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切实维护法律权威□李政文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已经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加快了立法步伐,制定了一批重要法律。目前,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可以说,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上有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报告的基本思想,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要应具有以下一些原则和要求:(一)要建立一个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和协调发展的完备的法律体系。这种法律应当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法律还必须制定得好。好的标准,一是内容  相似文献   

13.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本次常委会会议的议程多、内容重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各项议程已进行完毕,会议开得很好。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对物权法草案进行第六次审议。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制定物权法,从法律上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对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我国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加强立法。立法工作非常重要,是做好执法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条件。在立法过程中,既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又要  相似文献   

15.
建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李晶晶  朱鹏 《理论月刊》2008,(1):178-180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而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原则对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基本原则的凝练,以期为我国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陈红 《重庆行政》2007,(3):68-70
2007年3月16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物权法得以高票通过。这部法律历经了13年的酝酿和广泛讨论,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的纪录。制定物权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物权制度,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制定物权法,又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7.
感受立法时进,则法进。一年来,十届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常委会审议了33件法律、有关法律问题决定和法律解释的草案,通过了25件,向实现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本次常委会会议的议程多、内容重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各项议程已进行完毕,会议开得很好。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对物权法草案进行第六次审议。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制定物权法,从法律上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对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物权法立法工作,投入了很大精力,做了大量工作。一是…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0,(4):36-37
李林2010年3月8日在《学习时报》上撰文《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标志性成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法律体系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法律体系已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立法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从地方实际出发,深入思考探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如何认识当前地方立法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局部性、从属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地方人大立法工作必将产生诸多影响。从总体上讲,保证国家法律的贯彻实施将成为地方立法的主要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作为法律体系主体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