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中国农村针对孤儿的社会保护制度,重点是正式和非正式的儿童保护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中国农村的孤儿保护方面,主要的福利提供者为国家和家庭或扩展家庭。其他非政府组织力量基本缺位。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三种情形:错位、互补和正式制度的缺位。在错位和正式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国家对孤儿群体没有提供足够的保护。农村孤儿承担了制度保护不足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是阻碍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绊脚石,也严重制约着农村改革的深化。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只占少数,大量劳动力处于闲置和荒废状态。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只有通过对现实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将其转化为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能真正将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投入持续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中教育投资是最重要的投入之一,我们要通过建立平等的受教育权力制度、创新国家教育投资机制、建立农村教育特别转移支付制度和对农村科技教育实行特殊政策等手段解决。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不仅要立足现实,从以往的作法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且应放眼世界,吸收其他国家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好的经验。本文详细介绍了国际上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宁夏 《求索》2014,(10):17-21
国家通过"向农民赋权"建构起一套农村地权制度,这种"赋权"将农村视为地权制度缺失的地方,将农民置于无权的地位。但是,农村有以土地的村社共有、平均分配为特征的传统地权习惯,农民凭村庄成员资格获得的地权是一种人格化的地权。地权因其人格化而具有不可交易性,限制土地交易与市场化配置,阻碍国家实现市场化改革目标。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强制固化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占有支配关系,在农村建构起物权化的地权制度,为推动土地交易与商品化创造条件。这种无视传统地权的强行建构在农村造成各种紧张,农民通过对各种制度、逻辑的选择性运用来消解这些紧张,抗拒国家力量的深入并维护乡村共同体的相对独立性,使国家地权制度的实际执行发生各种偏离。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生产关系安排,是一切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6.
以农村改革为结点,社会动员与制度变迁是相互交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制度变迁成绩的取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动员成功促成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社会与国家和谐互动的结果。近三十年来,以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村税费改革为阶段性标志的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动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预示着新一轮农村制度变迁行将开始。回顾过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社会动员与新的农村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对我们做好农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经济利益的一次大调整,它通过对现行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税费制度的改革,重新规范农村的分配制度,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因其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而被称为“中国农村的第三次变革”。  相似文献   

8.
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是国家为加强和改进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变“处罚多生”为“奖励少生”所做的制度性安排,是以国家公共财政政策为支撑的一项直接奖励实行计划生育农民的政策,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它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关心,是深得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拥护的德政工程、善政工程。我市作为国家奖励扶助制度试点,这项德政工程、善政工程的实施,使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全市农村首批5万多名奖励扶助对象,不仅会大大增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富民性与感召力,引导广大农民更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和农村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一、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是我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农村财政收入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方方面面。特别是现阶段农村公共财政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将受现行政治、经济体制,国家财政实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探索新时期农村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建设的原则、目标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文化体制演变跟国家的乡村治理转型密切相关。新世纪以来,农村文化体制逐渐从原来的"国家本位"转向"农民本位",即国家通过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文化服务、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来增强广大农民对现代国家的合法性认同。当前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尊重农村多元文化、包容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实现"核心价值引领"与"农民文化需求导向"的有机结合。进而言之,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形成富有活力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农村文化服务机制和规范有序的民主参与机制,并为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逐步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事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稳妥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2.
当下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秩序昭示着社会秩序的高级形态和基本走向,旨在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延续,保障农村民间金融的正常运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制度缺位、风险防范机制缺乏、价值取向滞后等问题。构建理性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秩序十分必要,具体路径包括:国家法对农村民间金融的认可与规制;农村民间金融与"软法"之天然契合;农村民间金融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之健全;农村民间金融市场之培育。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初,国家决定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并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这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今年,国家决定进一步扩大试点规模。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湖北应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因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城乡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农民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权利缺失的原因在于,政府以单纯行政化的方式供给农村公共品,农村自治组织职能异化,农民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必须建立有效的村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健全良性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协商制度,探索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依法规范国家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与政府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保制度是保障困难人口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是国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体现了现代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直接责任。本文以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理论为基石,运用实证研究等方法,在总结剖析农村低保现状的基础上,从增强政府供给能力、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等方面,对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设计、推动管理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农村地区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养老保障制度。在参考其他国家养老制度的情况下,结合我国国情及经济发展状况,本文提出构建一种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障。该制度可以避免制度的碎片化,且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文章通过以农村老年人人均基本生活需求支出为依据设定养老金支付线,以农村60周岁以上人口为受益群体,并以东、中、西部地区划定不同的国家地方财政负担比重,结合财政收入状况确定实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外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而我国农村医疗保障覆盖率低、筹资困难、保障形式不一且管理混乱,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主要依据国家政策,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实现农村医疗保障的法制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国已具备了农村医疗保障立法的现实基础及法律依据.必须通过立法对农村医疗保障模式、保障制度形式、保障基金筹集、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医疗费用、医疗支出范围、农民的权利和义务、管理机构等方面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9.
从山东模式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学习与实践》2008,(12):134-139
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与模式选择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对西方国家成熟的农保制度进行了比较及借鉴,提出我国目前应选择部分积累作为农保的筹集资金模式,选择市场化管理与专家理财相结合作为运营模式,实现从国家经营向基金管理公司经营的转变,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组织机构,选择适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领域和方式,以及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是国家为稳定、持久地解决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2007年全国各地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2008年底全国农村低保人数达到3900万人,保障比例(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为4.4%。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