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化冲突的哲学依据及化解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黎旭  董卫 《求索》2011,(9):116-118
通过哲学和社会心理学分析我们发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本质,是人类欲望或理想的冲突,理性可控信念与非理性可控性信念的冲突,非理性可控性信念,意指确信其不理性、不正义、不道德、不文明的欲望或理想能够实现的理念。文化冲突的内涵为价值观、行为准则、行为方式以及哲学观等各方面的冲突,原因是欲望的无限性、无监督性及本身的缺乏妥协性,因而形成文化自律、互律和妥协的观念并以相应的制度作保证。只有选择理性可控性信念成为心理和行为习惯,才能使得世界和谐交往,协作共荣。  相似文献   

2.
论幸福本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英 《思想战线》2002,28(2):26-29
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的主观形式 ,是幸福的主观本性 ;人的需求之满足和生存发展之完满则是幸福的客观内容。如果一个人感到快乐而幸福 ,是因为他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了真实的实现 ,那么 ,他的快乐的心理体验之幸福的主观形式与他的需要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达到完满之幸福的客观内容便都是真实的。幸福的真实性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相一致的本性。反之 ,如果一个人因为他的重大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了虚幻的实现 ,那么 ,他的快乐的心理体验之幸福的主观形式与他的重大需要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达到完满之幸福的客观内容便是不一致的。因主体不同而不同的幸福是相对的幸福 ;不依主体而转移的幸福是绝对幸福  相似文献   

3.
风流的代价     
风流倜傥的梅国林、本有一个令同辈人羡慕的家。俏俊温柔的贤妻和三个可亲可爱的儿子。但他偏偏不珍惜这些,游戏人生,一味迎合自己无止境的欲望,终于演出了一幕家破人亡,自己亦惨死在亲生儿子刀下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正第10期《学党规明党纪》一文,告诫我们一名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必须要为自己的言行加上"纪律之锁",为欲望加上"节制之锁"。党员干部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将"他律"转化为"自律",培养纪律自觉。如果党员干部不守纪律无所节制,过了火、越了界,必将走入歧途。可以说,有节制的欲望是人生的阶梯,没有节制的欲望是一颗随时引爆的炸弹。为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常常以责任和义务时刻提醒自  相似文献   

5.
建立“欲望超限”概念,纠正超限欲望的心理偏差,防止健康心理欲望的变异,是领导者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领导干部自我心理调适的长期必修课。这对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越轨心理的存在导致警察队伍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警察产生心理冲突的主要原因有 :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变革造成部分警察心理的不适应 ;警察个人欲望的扩张与社会可提供的正常满足之间的矛盾 ;职业本身的巨大压力 ;角色定位和自我认知上的偏差。调适的途径主要是 :严格警察管理制度 ;培养“慎独”意识 ;畅通宣泄渠道。  相似文献   

7.
无欲无求是红尘界外之人,我们这些在红尘中厮混的人欲望是无止尽的,但欲望太盛容易心理扭曲伤己害人,因此,学会适时修剪这些滋生蔓延的欲望,将对生活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刘彦军 《前沿》2004,(2):56-58
当前 ,消费不振是困扰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现代消费理论 ,认为消费者受心理预期的驱动 ,消费心理预期发生了明显转变 ,愈是市场销售疲软 ,居民消费欲望愈是不强。因此 ,要重视心理预期对消费增长的影响 ,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 ,减弱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增强信心 ,提高即期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9.
观点     
▲正确引导“80后”的消费心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建中认为,“80后”从小生长环境比较优越,又受到父母的宠爱,使他们养成了高消费、攀比消费的习惯,花钱大手大脚,“80后”膨胀的消费欲望与他们的收入不协调,容易引发经济风险。我国整体  相似文献   

10.
青年文化的特点与青年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青年人充满活力、思维活跃,不愿墨守成规,总是以置疑的眼光看待传统和现代社会,创造出与成人社会文化相疏离、对传统价值规范具有一定否定性的文化,来释放压力、张扬个性、摆脱束缚、追求独立、寻找自尊、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状态。青年人心理和生理的都不成熟,容易感情用事,具有很强的非理性冲动。青年人对时尚有着本能的敏感、先天的爱好与急切的追求,具有很强的从众模仿心理和个性表现欲望,是时尚文化和流行文化名副其实的缔造者。正是青年的这些特点使青年文化具有叛逆性、情绪性、时尚性和流行性。为此,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青年文化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1.
导致战士心理失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 一是因某种需求未能满足而导致心理不平衡。比如,有的战士想考军校,有的战士想人党,有的战士想学技术,有的战士想转改士官等等。这些欲望一旦得到实现,战士的心理将会有一种满足感。反之,战士心理就会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孙英 《思想战线》2003,29(2):16-20
幸福概念深刻而复杂,可以在三个层次上把握。首先,幸福是人生重大的快乐;进一步说,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人生重大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最终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的心理体验。与此相对,不幸首先是人生重大的痛苦;进一步说,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人生重大目的得不到实现的心理体验;最终是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损害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探完刘震云小说人性异化问题产生的外部原因:对物质匮乏的困顿,对精神空虚的迷茫,以及从而导致内在心理层面上需求的不满足、欲望的膨胀、交际要求不能实现的困惑等因素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对解读刘震云的小说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校内外各种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体活动的多次了解、分析,可以发现这种群体活动十分活跃,不管是长期的、还是临时性的,大都形式多样:郊游野餐、小型聚会、观看演出、成立文学小组等等。但不管形式如何,共同的是参加的成员一般都有强烈的群体意识。群体意识也就是产生于中学生交友欲望以及交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起支配作用的、趋同的、社会性的心理冲动。这种群体意识表现为: (1)排它性。这一点表现为:一般不欢迎、不接纳不同年龄段(即使自己的弟妹)、不同身份(即使自己所尊重的老师、家长)的人。  相似文献   

15.
李艳 《传承》2010,(21):138-139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女性有了男女平等的意识,都市女性在时代的召唤下走出家庭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但纵观近百年中国女性所走过的道路,她们一方面接受新思想的召唤,感受时代的进步,另一方面仍摆脱不了传统思想的影响,因此,常常陷入摆脱与依附的心理困境。随着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欲望化社会也给女性带来了新的的困扰,如何真正地实现妇女解放,是一个老生常谈而至今仍悬而未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上世纪末,美女作家卫慧在《我的生活美学》中写道:"我也许无法回答时代深处那些重大的问题,但我愿意成为这种情绪化的年轻孩子的代言人,让小说与摇滚、黑唇膏、烈酒、飙车、信用卡等共同描绘欲望一代形而上的表情。"卫慧所谓"欲望一代"大约是指比她小的那些"八零后"、"九零后"们,他们"没有上一辈的重负,没有历史的阴影"。"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他们都不愿意负太大的责任"。这种不要责任和沉重,重视享乐和轻松的"欲望一代"的"生活美学",可以恰当地称之为物质主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是适者生存的社会,是高效率、快节奏、充满竞争与挑战、“商场如战场”的社会,在这样的形势下,人类怎样保持心理平衡,使心理的和社会的都处于健康而良好的状态,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那么,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对自己不过分苛求。人应该有自己的抱负,但有些人的抱负不切实际,根本非  相似文献   

18.
资料卡片     
学会说“不”八种心理弱点心理学家认为,不会说“不”,这是人际交往中心理脆弱的表现,是不成熟的行为。这些人在拒绝别人方面存在心理障碍。他们担心拒绝了朋友会伤害对方,失去友谊,所以总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学会说“不”,首先要调整心态。很多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这和自身的性格与心态有关。他们以为这次拒绝了朋友,下次自己有事就不好向朋友开口了。同时,他们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想给朋友留下好的印象。实际上,真正的友情不会因为你的一次拒绝就破裂。所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该拒绝时就拒绝。拒绝朋友是要讲究艺术的。在说“…  相似文献   

19.
齐夫 《楚天主人》2013,(1):49-49
正人的本能,就是什么都想多多益善——除了生病;而人的智慧,则是节制有度,善于给自己做减法。有的人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却并不感到幸福;有的人看起来似乎处处不如人,却活得恬淡从容。原因之一,就是后者善于做减法。对人生欲望要做减法。人有很多欲望,如官欲、财欲、名欲等,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有些欲望通过个人努力能实现,有些欲望则无论怎样争取也无法遂愿,这时,欲望就成了痛苦的渊薮,欲望越大,痛苦越甚。如果能主动对欲望做一些减法,降低欲望的高度,缩减欲望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广州市的一所省一级中学为例,说明当前高三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扰来自于职业选择、学习心理(学习时间分配和记忆上的问题)、情绪调节和考试焦虑、人际交往等五个方面;尤其在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上,绝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知道自己的性格适合干什么,不知道该选择什么职业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笔者认为,良好的心理状况可以帮助高三学生顺利度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因而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三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