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京中山陵正门上镌刻的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最初是赠给我国的早期电影工作者的题词。 1923年,我国电影事业开拓者之一、著名导演黎民伟三兄弟在香港创办了一家民新影片公司,先后拍摄了《香港风景》等纪录片,特别是为广东革命政府拍摄的新闻影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成为极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
“天下为公”释义罗克“天下为公”是汉语中古已有之的成语,原指不把国家政权当作世袭私产。《礼记·礼运》有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按照孙希旦的解释,是“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也”的意思。尽管“天下为公”原意如此,但中国历代封建统治看无一例外地都将国家...  相似文献   

3.
李在全 《北京观察》2016,(z1):26-29
1924年11月3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发表演说,明确告诉全校师生:“要希望革命成功,便先要牺牲个人的自由。”孙中山这种强调“整体性”观念以及“天下为公”思想中崇尚公益、抑制“私”的取向,决定了其政治思想很难生成以个人权利制约公权力的逻辑。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3,(7):4
<正>最近,中外媒体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中国的"顶层设计"上,在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把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唯一追求,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接着,这次会议要求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看惯了帝王影视尤其是清宫戏的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一定有深刻的印象,因为皇帝头顶的房梁上往往挂着"天下为公"的匾额。几乎所有的帝王都打着这样的旗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上最为突出的伟人之一。十余年来,关于孙中山的研究,愈益为人们所重视,涌现了一批可观的研究成果。湖南师范大学韦杰廷教授新撰、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孙中山民生主义新探》,便是其中突出的一本。 这本书所剖析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即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往研究者大都认为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土地问题和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强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后,非资本主义的前途成为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孙中山民生主义就有了更多的实际意义和合理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说,他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独特发展的历史道路——中国非资本主义前途理论的设想。如果低估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那将被历史证明是短见的。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将政权拱手让出,是关系辛亥革命成败的重大事件。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袁世凯采用又拉又打的两面派手段、帝国主义国家对袁世凯的大力支持,这三者是“让位”的重要原因。应该说“,让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归咎于孙中山个人的失策是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9.
1913年,孙中山讨伐袁世凯失败后,避居日本。当时一些人对革命前途缺乏信心,有几个自称会推算“八字”的人,想知道孙中山的出生年、月、日、时,以此卜算孙中山的命运何时否极泰来。  相似文献   

10.
<正> 孙中山研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近代人物研究中令人瞩目的重大课题。粉碎“四人帮”后,史学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孙中山学术研究之中,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系统、全面地探讨这位革命先行者的光辉思想及其不屈不挠的斗争实践,取得了蔚为可观的研究成果。近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韦杰廷先生所著《孙中山民生主义新探》一书,即堪称其中之力作。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构成孙中山著名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它是孙中山革命民主思想的结晶和革命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其中的民生主义又是三民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最为突出的地位。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所提出的一切要求,本质上都根源于民生主义所提出的经济要求,可以说,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础、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虽然基本肯定民生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但在许多具体问题的评价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韦著通过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系统而慎密的研究分析,提出了许多颇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辞世70周年。海峡两岸的学者于今春共聚武大,以学术研讨和纪念会的形式,缅怀这位为中华的崛起及华夏人民的幸福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伟人。武汉大学伦理学学者陈楚佳教授应邀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山先生的道德理想及人格建国思想的启示》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好评。本刊记者就如何看待当前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现象及重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伦理道德新秩序的问题,走访了陈教授。记者: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不同步,一方面是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物质  相似文献   

12.
李凌 《传承》2012,(7):66-67
“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孙中山为了宣传革命和探索振兴中华民族的道路,在欧美各地奔波考察,认识到中国过去之所以贫穷落后,在政治上是由于专制腐败,在经济上主要是由于工业不发达。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22)
正11月8日,时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自身馆藏文物优势,在西大厅举办"天下为公大道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开幕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于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馆领导冯靖英、李六三、陈成军、白云涛、谢小铨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讲话。于群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黄振春主持。  相似文献   

14.
高华 《同舟共进》2009,(4):28-30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党领袖,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之一,还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20世纪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都重视运用、吸取孙中山先生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36-36
<正>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为其赴汤蹈火的大有人在,其身边的左龙右马即是。1909年,孙中山在美演说,一英武青年上前叩头拜见中山先生,说:我要追随先生。孙中山说:革命是要杀头的,你有这个胆量?青年答曰:杀头!我不怕!这就是孙中山后来的侍卫官马湘。马湘的《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一书记载:1915年冬,袁世凯复辟帝制。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国父”之称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身后被国人尊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这,既反映了亿万民众对这位“掀倒专制奠共和”的中华民国缔造者的由衷敬仰与爱戴,也源自当初国民政府的一项特别通令。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中华民族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时期。当此国家危急存亡,迫于人心所向,国民党当局亦不能不有所振作。1940年4月1日(一说为3月29日),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即日起,尊称孙中山为“国父”。这份全文约三百字的公告,简短明晓,大略谓——“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函本党总理孙先生领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发达国家资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研究,比较着重阐明他的“平均地权” 和“节制资本”思想,而对他的“发达国家资本”思想则注重不够。实际上,不论在旧民生主义中,还是在新民生主义中,孙中山都把“大资本公有”或“发达国家资本”摆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实际上认为,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中国应当把“发达国家资本”当作通向“集产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孙中山应是最受海内外全体华裔敬仰和爱戴的领袖之一。尽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政治信仰不同,社会制度各异,但对孙中山的无比崇敬则同。孙中山之所以会受到全体中国人的敬仰和爱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原因就在于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起民主共和国;在于他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在于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一生追求进步,为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于他热爱和平,主持正义,光明磊落,天下为…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何时以“革命党”自命以往的辛亥革命史及孙中山传记多确认为1895年11月孙中山等从香港抵神户,受日本报纸报道启示而自命“革命党”。本文经考证,认定上说不确。孙中山等以“革命党”自命始于1895年底至1896年底逗留日本期间。  相似文献   

20.
卢俊 《世纪行》2012,(2):36-37
九.一八后父亲卢立群先生归国救亡,住在省建设厅长李书城家(因卢与李书城联襟金宗吾和李之长子李声华是留日同窗挚友),遂投入抢救1931年大水灾情和建设大武汉的计划,策划工业和市政建设。开辟整个蛇山山上,建全山脊的干道、上山踏步和抱冰堂处上山马路,整理抱冰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