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9·11"事件后,俄罗斯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姿态,促使俄美迅速接近.俄美两国的舆论都在宣传俄美"两国间真正结束了敌对关系,变成了可以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展开合作的伙伴".但是,由于俄美问的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并未消弥,反而因美国介入中亚及独联体地区而有所增加.因此,俄美间新的"合作关系"还要经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正"新冷战"基本上属于地缘政治战略框架下的战术之一,俄罗斯也明白"新冷战"是美国需要俄罗斯随时配合随时转换的真假戏,重点是平衡欧洲的孤立主义、新欧洲主义与中国的崛起。俄美希望进行"新冷战"主要是舆论宣传范围,而两国持续走向正常化则是国际局势的需求。西方国家因为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行制裁,俄在叙利亚展开交军事出击扭转局面,美国领导北约国家在东欧与波罗的海集结重兵,不论是普京还是奥巴马都宣称美俄进入"新冷战"状态,但此时俄美"新  相似文献   

3.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不顾俄罗斯和国际社会的反对,宣布美国将正式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这一决定为冷战后持续多年的美俄<反导条约>之争划上了句号,为美国政府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解除了束缚,但对国际裁军进程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损害了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的基础,将给世界秩序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政府对俄政策调整的影响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布什政府对俄罗斯奉行的"挤压、遏制及削弱"的单边主义政策,致使美俄关系陷入日益"冰化"的状态.奥巴马上台后,呈现出谋求修复和改善与俄罗斯关系的政策调整趋势.美国的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有利于缓和美俄在诸如东欧导弹防御系统、北约东扩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促进美俄关系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并将对世界的多极化进程以及中俄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俄罗斯前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局长、现俄白联盟国务秘书博罗金应邀赴美参加小布什总统就职典礼,不料却在美国纽约肯尼迪机场被美警方逮捕.博罗金在俄政治资历深厚,是俄前总统叶利钦的得力助手,也是现总统普京进入政权巅峰的领路人.他的被捕在俄国内乃至国际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拘捕博罗金有着浓重的政治色彩和背景,是美将开始对俄采取强硬措施的表现,再次引起了俄美两国的外交风波.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俄美围绕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争执不断升级,并成为影响未来俄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俄美双方都不具有"对抗"的主观愿望,特别是俄罗斯暂时也不具备"对抗"的客观实力,所以未来俄美在围绕此问题的博弈中可能会相互作出一定妥协和让步,"东欧导弹防御系统"有望在俄美两国的互动中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后,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明显改善,俄对美的反恐行动给予大力支持,在美派军进驻中亚、单方退出反导条约、向北高加索地区渗透以及北约准备续扩等一系列事关俄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灵活处理.与此同时,俄还主动提出一些与美合作的新建议.综合上述动向可以看出,俄对美政策作出了大幅度的调整,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考虑,彰示出俄欲与美建立长期稳定、良性循环的新型关系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美俄关系是当今世界至关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充满了波折起伏。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本应给改善美俄关系提供机遇,但因深陷"通俄门"难以自拔,使得美俄关系难以转圜。由于美国不断施压,俄罗斯被迫反击,美俄关系激化的责任更多在美方。展望2018年,国内地位更稳的特朗普与再次竞选总统的普京之间,仍将继续较量,不仅会影响两国关系,而且会对全球局势产生冲击,中国也无法置身其外。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同美国的关系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从布什到克林顿推行“消化”和“转化”并尽可能削弱俄罗斯的政策,目的在于使它融入西方社会。俄罗斯领导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困境,谋求美国的全面支持。俄罗斯曾一度推行完全倒向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外交政策。美俄关系出现短暂的和谐。 美国损人利己的政策引起了俄罗斯的警觉。俄罗斯逐渐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必须制定和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损害其国家与战略利益。俄罗斯对此进行了适度的抗争。美俄关系进入合作、竞争乃至僵冷状态。 “9.11”事件为美俄关系的调整与改善提供了机遇。反对恐怖主义的共同利益使美国和俄罗斯迅速接近。两国关系出现了积极发展的良好的势头。但是,反恐斗争中的合作并不能弥合两国在国家和战略利益上的分歧。美俄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5月中旬,美国国务卿克里和助理国务卿纽兰相继到访俄罗斯。时隔两年之后,克里不仅同拉夫罗夫举行了俄美首次外长级公开会晤,还例外地在索契同普京总统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会晤。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高官俄罗斯之旅向外界释放出俄美寻求缓解紧张关系的信号。由于长期积聚的深层矛盾和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新问题,俄美关系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俄美关系调整对乌克兰走出危机的影响极为有限,乌克兰危机长期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是世界贸易组织之外的最大经济体.自1993年6月向关贸总协定递交了加入的正式申请后,迄今为止俄罗斯的入世谈判已进行了13年、30轮.随着2006年5月16日和6月6日俄罗斯分别与哥伦比亚和澳大利亚签署了双边谈判议定书,目前俄入世的谈判对手仅剩下美国.俄罗斯本来打算在八国峰会期间与美方达成双边入世协议,但期待的结果并没有出现,这使俄罗斯打算在2007年4月成为世贸组织全权成员国的愿望落空,俄罗斯入世问题又一次陷入扑朔迷离之中.<俄罗斯报>的文章甚至认为,俄未必能在2009年之前入世.俄罗斯想过入世这关还是一个字,难.  相似文献   

13.
正俄罗斯各界认为,由于美国及北约的霸权主义行径,使得目前俄美陷入了新的冷战状态甚至更糟。俄2015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美国和北约列为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对此,俄各界深感忧虑。在俄美关系紧张的新形势下,中俄关系成为平衡世界局势的关键因素,由于其固有的欧洲心理俄罗斯仍然不会从其长远目标中放弃欧洲。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1日,俄罗斯"团结-祖国"联盟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将"团结"党、"祖国"运动和"全俄罗斯"运动三个政治组织正式合并为全俄罗斯"团结-祖国"党.此次大会是俄中派组织应对<政党法>建党要求、凝聚支持普京总统政治资源的重要会议,将对新世纪俄国内政治进程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东陷入大规模动荡和失序,加之美国的战略收缩所带来的权力真空,俄罗斯借助叙利亚战争重新成为中东的主要博弈力量。俄重返中东对美国主导的中东秩序构成重要挑战,"美退俄进"格局悄然成型。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由于地缘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因素,使得双方的关系复杂且易变.在冷战后双方的身份与地位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俄罗斯面对地位沉沦与美国侵入中亚的严酷现实,表现出了一种不解的中亚情缘.中亚国家则在美俄争夺中亚的角逐中做出了时而靠美,时而依俄的外交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东欧国家由苏联"卫星国"向北约和欧盟成员的转变中,苏联、美国、北约、欧盟及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在美苏对峙格局崩溃,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欧、俄的博弈渐次展开但远未构成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中东欧国家以加入北约与欧盟为主要内容的"回归欧洲"战略得以确立和实施。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对美、欧、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与美、欧、俄之间现有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8.
章波 《当代世界》2016,(11):38-41
正2016年9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日内瓦就叙利亚停火协议达成一致,叙利亚问题似乎赢来了和平解决的曙光。但随着美军"误炸"叙政府军和人道主义救援车队遭袭等事件的发生,美俄两国再度翻脸,甚至有剑拔弩张的风险。不过,这种冲突仍在双方的管控范围之内。2013年9月,美国和叙利亚先后接受俄罗斯提出的化学武器换和平倡议,美国放弃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2015年10月20日,美国和俄罗斯签署了在叙利亚领空相遇的谅解  相似文献   

19.
2021年春季以来,在俄罗斯与美国及欧洲关系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乌克兰在其东部武装冲突地区"蠢蠢欲动",促使此前相对稳定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突然紧张,进而引发俄罗斯与乌克兰乃至整个西方的敌对性军事互动陡然升级,有关方面调兵遣将,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新一轮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与发展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乌克兰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俄罗斯与美国主导的西方围绕乌克兰争夺战而展开的一场战略博弈,暗含各方深刻的战略考量.鉴于俄美以及俄乌关系及其负面的相互认知、截然对立的战略考量和结构性矛盾,目前这场危机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未来俄罗斯与美国主导的西方以及乌克兰难以走出激烈博弈与对抗的"魔咒",乌克兰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对温哥华会晤——用经济援助来"抢救"俄罗斯和以给予道义支持的方式"抢救"其在内部政治斗争中受了挫折的总统——进行总结,再容易不过了。甚至叶利钦本人在两位总统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针对经济问题而不是军事——战略问题首次成为俄(或苏)-美高级会晤注意的中心,也表示了高兴。这种调门的改变是格外重要的,但归根结底却不是最重要的。进行了约五年的关于经济合作、援助、俄美间的伙伴关系(差点是同盟)的对话,不仅令俄罗斯人也令美国人疲惫。先是进行大肆宣扬,最终是华盛顿和莫斯科找到一根魔根,这根魔棍转眼间就会"把童话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