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工伤认定是关系社会和谐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者一旦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其权益的实现路径为: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享受工伤待遇。其中,劳动关系是前提,没有劳动关系就不能进行工伤认定,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农民工工伤认定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在确认劳动关系时,要依据形式标志和实质标志进行判断;要根据劳动关系争议性质配置劳动关系确认权。  相似文献   

2.
最近,为了妥善处理工伤待遇方面的劳动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相似文献   

3.
[案情]某来料加工厂员工张某,1995年因工受伤被评定为三级伤残。2002年,张某与来料加工厂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工厂终止了与张某的劳动合同。双方因一次性工伤辞退费问题发生争议,经所在镇劳动站劳动管理办公室调解,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由工厂按照受伤时市平均工资支付张某一次性工伤辞退费60600元,并由劳动管理办公室制作了《调解书》。后者张某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发现一些报刊、杂志刊登的工伤认定争议、工伤理赔争议仲裁案例中时有出现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鉴定委员会)作出工伤认定、仲裁机构依据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结论作出裁决等。笔者认为:由鉴定委员会作出伤认定是没有法规依据,是错误的做法。鉴定委员会不能做出伤认定的决定,其理由是:一、工伤认定应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第十条第一款"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第十一条第一款"劳动行政部门接到企业的工伤报告或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后,应当组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行调查取证,在七日内作出是否认定工伤的决定",《试行办法》还规定:工伤认定的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和企业。新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相似文献   

5.
编前语近年来,为应对新形势,满足劳动者的需求,本刊把采编刊登"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案说法,更好地为劳动者服务。引起了劳动者、用人单位的关注和欢迎。目前,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劳动争议案件日益上升,这就更需要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救济渠道解决争议。现在,本刊刊登几篇关于工伤方面劳动争议案例,以飨劳动者。  相似文献   

6.
工伤预防虽不是我国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法定职能,但是劳动保障监察的效果却与工伤预防直接相关。我国现阶段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存在缺乏独立性、监管模式碎片化、行为模式倒置等一系列的问题,增加了工伤发生率。因此,有必要在探究工伤事故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劳动保障监察与工伤预防的关联性,改革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完善监察制度,以发挥其工伤预防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警官信箱     
警官信箱主持人张镇杨奉箫因工伤待遇问题发生劳动争议受60日时效期限制吗?编辑同志:我是某塑料厂女工,1995年6月29日在当班作业中,因酒精起火被严重烧伤,经住院治疗,以后又经两次植皮手术,现仍未痊愈。我被烧伤后,并未完全享受工伤待遇。我爱人曾向当地...  相似文献   

8.
职工下班途中,绕道接妻子回家,发生交通事故身亡,对该职工因交通事故身亡能否认定为工伤引发争议,两级工伤行政认定机关对此也做出故然相反的认定,并最终闹上了法庭。那么,绕道回家发生交通事故身亡,是否属于工伤呢?对“上下班途中”应如何理解呢?江苏省南通市两级法院对此作出判决,判决维持了南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行政复议决定书》。法院的判决,从司法层面对“上下班途中”作出了诠释。  相似文献   

9.
2014年以来,福建莆田市城厢区人社局紧紧围绕劳动保障工作的中心任务,以维护企业、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为目的,多措并举,主动作为,有效化解各种劳资纠纷,为劳动关系和谐和辖区社会安稳作出不懈努力。2014年城厢区人社局共受理因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伤待遇等引发的劳动争议196件、群众来信来访等19件,参与处置突发性事件20多件,其中,劳动争议部分已调解成功155件、调解成功率达79%。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工伤认定过程中经常遇到关键事实无法查清或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相冲突的情况,但由于我国尚未设置工伤认定证据证明标准,导致在实务工作中引发各种争议和纠纷。文章分析了工伤认定证据的证明标准问题的理论研究情况及实务中工伤认定证明标准的采用情况,并就工伤认定的证据证明标准的立法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核心问题。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否必需,取决于该国或地区处理劳动争议的模式。只有在采用强制性仲裁或者采用或裁或诉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下,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设置才具有必要性。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模式具有独特性,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我国设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正当和必要。  相似文献   

12.
史珉杰 《民主与法制》2013,(7):64-65,27
一名已过退休年龄的农民女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从事厂区的清洁工作,工作中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受伤,谁知在申报工伤时却因为签订劳动合同时已经过了法定退休年龄,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无法明确而处处碰壁,女工无奈之下将“东家”告上了法庭。2012年12月26日。江苏省吴江市人民法院对一起因录用超龄劳动者引发的劳动争议,从司法层面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太仓市残疾人法律援助站在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积极开展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全市去年受理残疾人法律援助申请38件,其中以劳动待遇、工伤待遇、交通事故及离婚争议等案件为主,目前已结案的有32件,结案率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生活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也逐渐受到挑战,其弊端日益凸显。这不仅弱化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功能,甚至危害整个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少劳动者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的根本不懂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不能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工伤认定的必要条件,往往也成为工伤认定的焦点问题。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为工作的原因而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况,应当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6.
《工伤保险条例》已于去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六十三条对非法用工的定性、造成职工伤亡赔偿的主体、一次性赔偿的标准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条例》规定了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条例》颁布施行以来,据了解不少地方出现了非法用工造成伤害的人员或亲属要求工伤认定、赔偿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存在劳动争议预防机制不健全、协商程序流于形式、调解机构不健全、仲裁不堪重负、各种机制衔接不畅、执行难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工会组织在劳资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建芝 《湖湘论坛》2009,22(6):44-46
研究和解决劳资冲突问题,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在加强劳动立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作用,建立相应的维权机制,平衡劳动关系,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非常重要而紧迫。要认真分析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剖析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强化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甬政发[2015]2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国家人力社保部、卫生计生委令第21号),现就调整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管理体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劳动鉴定委)统一受理全市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20.
小保: 这件事有点怪,张某在公司食堂用午餐时.被食堂地上的油迹滑倒,致其左股骨颈骨折,被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而公司认为,张某不是在工作场所和因工作原因而捧伤,且张某与其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保障局受理张某工伤认定申请程序不合法。请求撤销被诉工伤认定。请问,这张某受伤,被劳动保障局认定为工伤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