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曾辉 《学习月刊》2009,(18):5-7
后现代公共行政(Post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对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反思,是后现代主义在公共行政领域的理论构建。法默尔教授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运用反思性语言。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视为人类的心灵模式,并从这两种维度对公共行政话语进行解构,福克斯和米勒教授的专著《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在对美国现代和后现代公共行政反思的基础上,以构建话语理论为立足点,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的产物,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彻底背叛和拒绝。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社会语境下的公共行政学的自我反思――如何自证自身?人类的生存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公共行政学无法置身其外。经过艰难的初创期,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集体发声,无论从解构还是建构意义上,明确表达了公共行政理论的后现代立场,宣告传统治理的死亡,并继续朝着后行政、宗教价值、价值多元、女权主义等方向延伸和拓展。综而论之,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样态是多元的,手段是话语的,目标是解放的。  相似文献   

3.
韩兆柱  黄钦  韩娜 《学习论坛》2007,23(9):42-44
街头官僚理论研究是西方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是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及其政策制定能力,并探讨有效控制街头官僚的途径。以街头官僚理论为视角,对提高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行政执法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是在理论本身不断地反思、批判和超越中走向成熟的。分散治理理论虽然是属于现代性的理论,但它同时吸收了后现代的诸多理念,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结合之果。现在更需要从后现代多元特征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对公共行政的分散治理理论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胡象明  刘浩然 《求实》2017,(3):66-75
官僚制理论是西方公共行政学说的基本理论。官僚制寄希望于通过专业分工来保证组织效率。对官僚制的阐释、批判与修正几乎贯穿着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史。从新公共行政到公共选择理论,再到新公共管理,学者们围绕着官僚制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批判,认为官僚制禁锢效率、忽视公正、背离民主等。在对官僚制的批判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历史和现实贡献。对官僚制理论批判与启示的梳理,对于中国公共行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2003~2014年CNKI的期刊来源库收录的77篇中国街头官僚研究文献为样本来分析,我国街头官僚研究呈现出五大热点主题:进行理论推介,将国外街头官僚理论及其最新成果引介至国内;进行理论对话与借鉴,明晰街头官僚概念在我国的群体所指;从自由裁量权视角入手,分析街头官僚的特殊地位;从政策执行角度,缕析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基于责任要求,探讨控制街头官僚的方式和途径。研究趋势包括:街头官僚群体的界定研究;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的继续研究;街头官僚行动逻辑的继续研究;政策执行视角的继续研究;基于西方街头官僚理论的创新研究;信息时代下基于街头官僚理论视角的电子政务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网络化行政:公共行政的新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化公共行政是由网络理念、网络组织和网络运行机制为核心要素构成的公共行政体系.它是公共行政领域结构性变迁在理论上的内在反映,是对公共行政领域现存各种理论的一种扬弃与整合,既能够体现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又能够有效应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是知识经济时代理想的公共行政范式.政策共同体理论、政策网络理论、公共物品与服务提供的网络理论、网络组织理论和网络化公共行政核心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构建起了网络化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框架,网络化公共行政范式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受到后现代的质疑和批判,在后现代语境下理解公共行政,要求准确把握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语言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公共行政正是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两者之间激烈的思想碰撞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官僚制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对西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长期主导公共行政实践的理论。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与现代社会倡导的多元治理之间存在价值紧张,官僚制与日益复杂的多元需求明显背离,已难以满足社会管理需要。解构官僚制,探究其缺陷,转变以政府为主导的官僚制管理形式,大力发展社区,实现由"官僚统治"向"社区治理"的转变,不失为创新我国社会管理体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本质的新旧官僚制下的电子政务建设限于简单电子化或者优化职能,而信息化本质的新公共管理、新公共行政、后现代公共行政指引着电子政务向流程再造、电子民主、全面响应和无缝覆盖的方向发展。中国处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历史进程中,电子政务建设在基本摆脱了政务的简单电子化之后,多数正着力结合行政职能的调整和优化,少数在尝试政务流程再造和扁平服务的创新,增加了电子民主内容的电子治理则是发展的方向和下一阶段的重点,一些发达的城市地区可以而且应该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11.
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倡导的真实、真诚、切合情境的“少数人的对话”等主张,对创新我国县级政府公共决策、化解公众参与决策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这就是要扶植县域社会组织、开发县域网络话语表达平台、重视县域公众制度化话语表达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康之先生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对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和理论作了分析和考察,在官僚制弊病的人文救治方面提出了公共行政道德化问题,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提出了构建服务行政模式的设想,以超越现代官僚制.该著作从伦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来探讨公共行政问题,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但在行政实践中还要对现代官僚制评价的标准、实现对现代官僚制超越的条件和公共行政道德化的两个基本向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超越官僚制:现实抑或乌托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介绍以韦伯范式为核心的传统官僚制模式的内容与缺陷的基础上 ,分析了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后现代公共行政思潮为主的现代行政学理论对传统官僚制模式的批判与反思,以及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开启的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实践对传统官僚制的现实超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本文认为对官僚制的超越仅仅是一种乌托邦理想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目前都只能表现为对官僚制的进一步修缮 ,而不是抛弃官僚制的基本制度框架与组织结构本身。文章最后分析了官僚制的现状与未来及其对中国行政发展的启示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维护农民话语权的后现代公共行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护农民话语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但就目前来说,农民仍然没有与其他阶层一样享有平等的话语权。从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角度来看,这种话语权的缺失是与现代公共行政中隐含的强烈的精英意识、权威性的“专家理论”、集权主义倾向和强制性的统一标准分不开的。后现代公共行政在对既有公共行政模式的批判和审视下,提倡开放性的民主氛围和文化共享,倡导建立一个开放的公共攻策对话机制,它为创建一个相对多元化的话语格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农民话语权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伟红  赖毛毛 《求实》2003,(11):38-40
民主行政主要是为解决官僚行政的制度性缺陷而提出的 ,它突破了官僚行政的价值中立的原则 ,突破了高度层级化的金字塔结构 ,直面行政改革的价值选择 ,以实现行政机构与社会资源的互动 ,建立起多元化的权力体系。但是民主行政并不是完全对立于官僚行政的一种全新的行政模式 ,而是对官僚行政的扬弃 ,是公共行政适应多变的现实行政环境的需要而发展的一种后现代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22,(3)
街头官僚作为基层治理场域中的一线治理主体,对其治理实践的高标准、严规范和效能化,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在制度结构、组织目标、复杂环境、资源禀赋、利益考量、能力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执行运作一定程度上无法用统一的标准予以规范,现实中呈现为差异化执行类型。自由裁量权的治理权限和运作方式的“度”难以有效把握,容易失控异化为治理的过度执行。这一问题隐含着其他危害:在微观层面,造成街头官僚执行公信力下降;在中观层面,削弱地方政府治理权威;在宏观层面,影响国家认同。因此,应通过合理举措使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转向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既要保障执行权的自主效能,又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规约控制。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话语建构面临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公共行政理论话语的冲击,使得中国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实践不断变革,从而走出前现代性的政治统治职能,走向现代主义的公共管理和后现代主义的治理服务职能。此种变革,揭示出公共行政的内在逻辑指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公共领域的共同治理——评印第安纳学派的多中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中心理论是印第安纳学派制度分析的主要特点和核心内容,是相对于单中心而言的一种社会秩序和治理结构。在对若干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印第安纳学派运用多中心理论对美国大城市地区的治理、公共池塘资源和美国的立宪秩序以及公共行政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由此提出了一个涵盖多中心的公共经济理论、多中心的自主治理理论和多中心的立宪秩序理论、多中心的公共行政理论在内的多中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对官僚制的内涵、演变过程作了简要的梳理与分析 ,并针对学术界对官僚制理论的讨论与评析 ,以中国的社会现实为基点提出了一些商榷性观点。在这一论述过程中 ,着重分析了官僚制在时下中国的地位及其适用性 ,以及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走向和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需要,启动了一场重塑政府的运动。对重塑运动产生深远影响的政府改革理论主要包括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这些理论创新为我国目前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价值取向、组织变革、制度创新及管理工具等方面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