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工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建国48年以来,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到199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3654万千瓦,发电量10794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二位,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总的来看,电力供需矛盾并未根本缓解,不少电网电力供需矛盾由缺电量转为缺电力。随着国家工业化、现代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用电潜力将会相当大。展望21世纪,发展电力工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更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 ,也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潜力之一。人才竞争与城市发展已成为世界研究的焦点。本文对甘肃各市、州、地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情况综合  相似文献   

3.
特高压输电网牵涉到多个部门,其决策必须经过严格论证和多方比较分析建设“特高压国家电网”不仅是电网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因而在决策前必须切实地认真地做好前期论证工作,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要以电力工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特高压国家电网”方案的建设实施,必须以《电力工业“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发展设想》为依据,而在现行规划对未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飞公司")成立于1950年,是中国民机的摇篮,20世纪70年代总装制造了我国第一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作为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上飞公司承担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CR929中俄远程宽体客机的总装制造任务。目前在岗职工5544人,其中技能人员占比52%,职工党员占比近40%,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比75%,大专  相似文献   

5.
时代的步伐刚刚跨入90年代,我国电力工业战线就向祖国献上了一份厚礼:1990年5月4日,我国引进技术、自己制造的首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在华东火电基地——淮南的平圩电厂正式投产。成千上万名电力工业专家和建设者,花费了近十年的心血和汗水,为祖国电力工业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无独有偶。1956年,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台6000千瓦发电机组也是在这块土地上的淮南田家庵电厂落成的。从1956年到1990年,间隔34年;从6000千瓦到60万千瓦,相差100倍。然而,这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和能量的增大,它标志着我国机电设备制造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春节前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新世纪首届全国人才交流大会暨西部地区人才招聘大会”,突出的亮点是西部地区以整体形象出现,这是人事部实施西部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在新世纪初的头一个行动。从这次招聘大会现场了解到,西部地区招聘的情况比历年都好,甘肃、云南、四川、内蒙古等地的招聘现场都相当热烈。甘肃招聘团的负责人介绍说,情况比他们预计的要好,仅第一天就有1000多名应聘者。但面对东南部及沿海地区展厅人流如潮的场面,西部地区的展厅还是显得冷清。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市场开发部的唐部长介绍说,对青海有意向者大多数都是本…  相似文献   

7.
刘振亚 《瞭望》2021,(11):40-45
特高压技术、装备、工程、标准的全面突破,实现了中国电力工业从落后到领先、进而站上世界电力制高点的百年追求,为国家能源安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我国正在建设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配置范围最广的特高压电网,特高压的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得到充分验证随着时代发展,特高压在推动能源变革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8.
盘点2002年甘肃电力工业,可以发现:占全省装机容量45%的水力发电,在黄河来水持续干枯的不利条件下,依然实现发电、售电、用电的全面增长,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撑。 至2002年底,甘肃全社会用电量339.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7%,全公司售电量274亿千瓦时,增长17.16%,省内售电量2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6%,甘肃全省发电量34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9%,全公司发电量270亿千瓦时,增长2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黄河的“用水大户”,同时也是“浪费大户”,实行大水漫灌的宁蒙灌区被称为节水“老大难”。日前,记者先后到黄河上最先进的节水灌区——甘肃景泰灌区和宁夏中卫灌区,对建立农业节水机制问题进行了调查。节水难,最难在工程甘肃景泰灌区是一个大型电力  相似文献   

10.
<正>新疆有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筹建于1950年8月,1950年12月正式成立。经过73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以有色金属、稀贵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资源开发为主,集矿山采选冶、科研设计、建筑安装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集团用忠诚和实干铸就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先后建成新中国第一座地下136米的水电站、第一座稀有金属综合选矿厂、第一个铬矿矿山、新疆第一座机械化黄金矿山、第一家大型铝厂、第一座大型铜镍矿山、第一座吨金矿山,谱写了新中国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发展大业的绚丽篇章。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华东电力工作委员会(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工会、华东分部工会)是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在华东地区的派出机构,履行华东电网产业工会和大型企业工会职责,领导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省(市)电力工会及直(代)管单位工会。华东电力工委认真贯彻上级工会各项要求,落实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一是弘扬劳模精神,积极组织引导职工深化建功立业活动,  相似文献   

12.
甘肃电网是全国六大电网之一的西北联合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甘肃省电力工业局共有37个基层单位,4万多名职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重要,没有精神文明这一手,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企业就会发展不力,发育不全。 结合我局的实际,近年来,我们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的,以稳定为保证,不断探索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了一整套的措施和办法,制定了一项项制度、规定和考核标准,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导上、建设上、措施上  相似文献   

13.
三月十日,星期六,清晨。位于甘肃中部黄土高原上的榆中县城,飘洒着开春以来第一场雪花,寒气袭人。在县农业银行会议室里,一个专题座谈会正在进行。参加会议的,有从省到乡的各级领导同志,有农林牧方面的科技人员,还有特地邀请来的种草种树专业户代表。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光毅披着一件军大衣,坐在会场中央的一张木椅上,仔细倾听每个人的发言,时而作笔记,时  相似文献   

14.
每年20个湖泊人间蒸发素有"中国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开始传出水位急剧下降,水域面积锐减的消息,平均水深也由原来的l0米下降到1.1米,随时有消失的危险。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形状酷似一弯新月。据文献记载,月牙泉四面环山,"沙水共生,山泉共处",泉水不为黄沙掩盖,堪称沙漠奇观。2000多年来,尽管风沙肆虐,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初,月牙泉水域面积22亩,最大水深7.5米,至1998年,水域面积仅存6亩,  相似文献   

15.
杨路 《团结》2009,(6):50-52
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有两篇编号分别为16号和25号的提案出自一位省长之手。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甘肃省政府主席(1955年后,省政府主席改称省长)的国民党起义将领邓宝珊。这两份提案的内容涉及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民族、民生领域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为解放初期稳定甘肃以及西北地区的局势.促进甘肃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华东电力工作委员会(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工会)是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在华东地区的派出机构,履行华东电网产业工会和大型企业工会职责,领导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省一市电力工会及直管、代管单位工会。华东电力工委认真贯彻上级工会各项要求,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一是弘扬劳模精神,积极组织引导职工深化建功立  相似文献   

17.
华东电力工委(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华东电力工作委员会简称,兼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工会)是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在华东地区的派出机构,履行华东电网产业工会和大型企业工会职责,  相似文献   

18.
6月25日,甘肃中部地区大雨如注。午后,两辆乳白色的大型面包车开出兰州宁卧庄宾馆,沿兰(州)西(安)公路向东驶去。 坐在第一辆车上司机后面位子上的是刚从国外访问归来的赵紫阳同志。 这是赵紫阳自1982年以来第二次踏上这片以干旱贫瘠而闻名全国的土地。 赵紫阳是6月24日下午乘专机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飞抵兰州的,进入市内宾馆下榻,已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它牵动着12亿中国人民的心,也向全世界展现了21世纪中国美好的前景。实施这一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抓住世纪之交历史发展和改革开放对甘肃带来的机遇,培育和建立甘肃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和解决问题。针对甘肃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名胜遗址诸多的特点,甘肃旅游要着力打好文化旅游这张牌。  相似文献   

20.
古丝绸之路     
正丝绸之路的命名是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中因该路线是为向罗马运送丝绸的目的,而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德文是Seidenstrassen,英文作Silkroad。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司马迁的《史记》将此称作"凿空"之举,历时13载,走过甘肃、青海至新疆塔里木盆地。公元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行300余人,携带大量金银、丝绸、牲畜。此时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