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以及欧美对华政策的转型,中国因素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为了应对中国崛起、巩固跨大西洋关系以及维护在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欧美加快了对华政策协调的步伐,试图围绕意识形态、经贸投资、科技创新以及全球治理等议题协调共识并采取更加一致的行动。当前欧美对华政策协调也有别于过去“美主欧从”的模式,呈现出更具机制化和更全面的新特点。在协调的过程中,欧美对华政策出现了一定的趋同,但分歧也显露无遗。欧美对华认知与政策分歧、欧盟“战略自主”倾向以及“特朗普主义”遗产的影响都将对欧美协调的深度和效果构成制约。当今国际体系的特点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也决定了欧美协调难以复制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平共处”是欧美协调和中美欧三边关系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的不断增长,中国与东盟的会计协调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目前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进度明显滞后于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欧盟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会计协调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总结和比较中国—东盟会计协调与欧盟会计协调的历程,分析两者会计协调的差异,并提出欧盟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顾苏  熊炜 《现代国际关系》2023,(9):42-59+148
自欧盟提出对华“去风险”以来,这一表述短时间内成为欧美对华政策主基调,并推动美西方对华政策新一轮合流。欧盟对华“去风险”内涵刻意保持模糊,实质上强调“减少依赖”甚至部分“脱钩”,核心手段包括提升技术实力、外国投资审查、出口管制、对外投资管控等。欧盟对华“去风险”主要受地缘政治焦虑加剧、经济保护主义冲动上升、强调统一对华立场、对华认知趋于负面、欧美对华协调加强等因素影响,将加剧对华政策的泛安全化、压缩中欧合作空间、加速欧美对华政策协调,其走向有一定不确定性,全面落地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严重失衡、欧元区的扩大、欧元和美元之间的竞争所带来的风险,表明欧元区改善外部经济政策协调的需要确实存在,而且很可能在未来几年中越来越迫切.欧元区在短中期内改善外部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领域包括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这几个方面.欧元区对外政策协调的主要障碍包括欧美政策目标的冲突、欧元区对外政策协调的主体不够明确,以及欧洲经货联盟计划的约束.  相似文献   

5.
欧盟与美俄中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欧盟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和发展。“9·11事件”后 ,对不安全因素全球化的感知强化了欧美维持大西洋联盟的意识 ,矛盾得到缓解 ,大西洋联盟的凝聚力上升。但在中长期内欧美既合作又竞争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9·11事件”后俄罗斯与美国的迅速接近使欧俄关系有些“暗然失色” ,但这仅是表面现象 ,影响欧俄关系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欧盟在俄对外战略中与美国占有同等甚至优先的位置。欧盟对华政策仍坚持以合作和对话为主。欧中之间不断扩大的经济、政治和战略利益为双方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英国脱欧不仅是英国国内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欧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也对欧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脱欧前在欧美关系中占据特殊地位,既是欧美沟通的重要桥梁,又能塑造欧盟发展方向以契合美国利益。英国脱欧深刻改变了欧盟,推动其内部力量变化和政策调整,也将改变欧美之间的互动方式,对欧美关系发展构成新的挑战。百年变局下欧美关系正经历深刻调整,而英国脱欧也成为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内部变量。  相似文献   

7.
科技制裁在持续的军事冲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和平时期的地缘政治中也从未消失。欧盟与美国是最大的制裁实施者,双方的制裁协作在多个地区和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欧美科技制裁协作较为频繁,但欧盟和美国在制裁政策上仍存在诸多分歧。文章从欧美价值观、安全威胁和二级制裁这三个维度出发,剖析欧盟与美国进行科技制裁协作的动因与诱发分歧的因素,并选择俄罗斯、伊朗和中国这三个具有代表性和差异性的案例进行比较。欧盟与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协作水平最高;在伊朗案例中,二级制裁因素带来的欧美分歧较为突出;在中国案例中,欧美尚未达成明显的制裁共识。共同价值观、安全威胁的紧迫性、二级制裁压力等要素是促使欧盟参与美国科技制裁的重要动因。然而,不同的外交政策理念、安全认知的错位和二级制裁的反作用力也使欧美分歧难以弥合,大大削减了制裁效率。  相似文献   

8.
慕尼黑会议说明欧洲安全格局已发生根本变化、欧盟独立意识大大增强.欧美在贫铀弹问题、导弹防御计划、欧洲安全防务等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加剧.但从长远观点看,协调与合作仍将是欧美关系发展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9.
张晓通  陈实 《东北亚论坛》2024,(1):34-49+127
“美欧贸易与技术理事会”作为重启跨大西洋协调与合作的新机制,是在拜登和冯德莱恩等一批跨大西洋主义者积极推动下的产物。对传统自由贸易与“华盛顿共识”的反思,叠加世界变局、技术革命与中美欧三大力量对比的结构性转变,推动美国和欧盟在贸易与技术领域不断强化对华竞争的指向性。从匹兹堡到吕勒奥,美国和欧盟已在TTC框架下完成四次部长级会晤,并形成一年两度的协调与会晤机制。围绕双边贸易协调与对话、技术合作与标准制定以及对华贸易与技术竞争,双方展开多轮沟通与磋商,并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与新兴技术领域的外部压力。但利益与意见分歧、对华政策偏好差异以及修复跨大西洋裂痕的艰巨性等多重因素同时制约着TTC的潜力空间,加剧了其未来发展演变的不确定性。中国应树立战略思维,适时调整对美、对欧方略,消解TTC框架下美欧协调联动对华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导致了欧盟内部分裂 ,但恰恰是这一分裂从反面推动欧盟开始了新一轮“整合”。“分裂”与“整合”成为伊战后欧盟一体化形势的最大特点。在“整合”过程中 ,法德欲重建其在欧盟内的“主动权轴心” ;“双速欧洲”成为未来欧盟一体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欧盟"宪法危机":根源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29日和6月1日,法国和荷兰相继在全民公投中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这给欧盟历史上首部宪法的前途蒙上了阴影。媒体和舆论普遍认为,欧洲一体化遭遇了深刻危机。人们在广泛关注事件发展的同时不禁要问:在这部曾得到25国政府一致通过、支持的宪法条约遭到两个欧盟创始国民众的拒绝后,欧盟陷入了怎样的困境?当今世界这个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间组织在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深层次问题?未来欧盟的“扩大”和“深化”会不会因此停顿下来?一体化前景的不确定性将对欧盟的国际地位以及欧美、中欧关系产生哪些影响?为此,我们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希望能引起人们对欧洲一体化问题的更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19日,欧盟召开特别峰会,推选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凯瑟琳·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为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根据欧盟《里斯本条约》,阿什顿的新职务合并了原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两个职位,同时她还兼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以协调委员会其他涉外部门工作。阿什顿遂成为“既有钱、又有权”的首位欧盟“外长”。  相似文献   

13.
《欧盟宪法条约》公决受阻,使欧盟一体化进程再一次遭遇危机。这一结果将对欧洲经济政治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也反映了欧盟内部难以协调的根本性矛盾。然而,这并非欧洲一体化事业的终结,欧洲建设的发展道路过去是,今后仍然是:分歧、争论、妥协、前进。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德国的外交政策逐步推向全球并向经济倾斜。德国在积极推动欧盟一体化深人发展、加强和更新欧美,德美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德国从加强政治对话、经济援助、文化影响、并从多边关系着手,多方面地促进经济外交向纵深发展,从而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以及印度等大国高度关注中东局势并在该地区展开竞争。各大国在中东既有斗争与竞争,也有协调与合作。大国在中东活动的两面性一直存在,过于强调竞争或过于看重彼此协调与合作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6.
欧盟公共外交源于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CFSP)发展的需要.它以"信息与沟通"为主题,以全球热点事件、文化、学术和教育交流、对外援助以及基金资助为手段,极大地充实了欧盟对外政策,增进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众对欧盟理念和价值观的认同,改善了欧盟同邻国的关系,并逐渐成为欧盟预防危机的有效机制.但是,欧盟公共外交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欧盟内部机制缺失以及各成员国话语分权,导致欧盟公共外交活动存在分散和不连贯现象,且整体协调难度大,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7.
曾向红 《国际观察》2008,45(1):57-64
在中亚国家独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欧盟并非中亚地区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大体而言,欧盟对中亚事务的参与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中亚各国独立到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第二个阶段为"9.11"事件发生之后到2006年;而到了2006年下半年,在德国的推动下,欧盟开始积极酝酿出台完整的中亚战略.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欧盟最终于2007年6月22日通过了<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战略>这一文件.这一文件的通过,既为欧盟全面介入中亚事务提供了政治纲领与政策框架,同时也标志着欧盟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中亚地区.  相似文献   

18.
王莉 《国际资料信息》2015,(3):51-55,59
2014年5月,欧盟五年一次的欧洲议会选举后,在欧洲议会各党团之间、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之间、欧盟各成员国之间,围绕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展开激烈博弈。卢森堡前首相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最终胜出,并于11月1日正式走马上任。容克在当选后雄心勃勃地表示,将在后危机时代持续引领欧盟深化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小布什上台后,美单边主义趋强,特别是美决心打伊以来,欧美龃龉不断,矛盾和分歧向战略、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深层次领域发展。欧美关系陷入战后最严重的“危机”,其发展及未来走向令世人瞩目。近来,欧洲各国领导人、研究机构、学者纷纷对此发表评论,或献计献策。本文所举荐的资料主要涉及欧盟和欧洲国家两个层面,包括欧盟组织及英、法、德3国政府与政要发表的报告和讲话,智库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布什第二任期伊始,首次出国就是在2月下旬造访欧洲,主要在布鲁塞尔出席北约首脑会议,去欧盟总部与欧盟成员国首脑会晤,并顺访比利时、德国、斯洛伐克。此前,布什派赖斯国务卿和拉姆斯菲尔德国防部长去欧洲打前站,为此访作准备。布什访欧期间注意营造友好气氛,重点做强烈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法、德、比三国首脑的工作,安排访问第一天为希拉克总统举行晚宴,称赞希拉克总是给他出好主意,高兴再次能倾听他的意见。这表明,布什把修复因伊拉克战争而严重受损的欧美关系,协调对中东等问题的立场作为其第二任期内一项重要任务。从访问结果来看,双方注意不刺激对方,在利益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合作。但双方在重大战略问题上未做出实质性让步,跨大西洋关系正在酝酿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