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明确而自觉的执政理念.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这是做到居安思危的必要前提.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国内外、党内外各种矛盾和危机中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居安思危,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  相似文献   

2.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其执政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执政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从根本上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存在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科学分析与评价我党执政理念的演进过程,对于正确理解新一代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全新执政理念,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所谓执政理念,就是指执政党在执政活动及自身建设中予以贯彻执行的指导思想、价值判断和执政宗旨的总和,它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因此,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进行探讨,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忧患意识是一种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警示意识和自我审视意识.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要求,需要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党的执政忧患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逻辑,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忧患意识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真正把忧党之心化为兴党之责和建党之举,增强执政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论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执政忧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初期,毛泽东忧执政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忧执政群体的素质,忧执政环境,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并作了相关论述。在当前形势,认真研究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胡总书记提出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共执政理念的演进有其内在的动因机制。纵观我党执政理念的演进历程可以得出,其演进的动因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演进的理论源泉,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内在动因,党的执政地位和环境的变化是演进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7.
郭恒利 《党史文苑》2013,(16):35-36,54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的经验总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陈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其中很多思想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不谋而合。研究和宣传陈云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思想,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执政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的经验总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陈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其中很多思想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不谋而合.研究和宣传陈云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思想,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执政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肩负着全面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强调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题中之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0.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其全部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是对执政的宗旨、目的和任务的科学确定和总体把握。执政理念的价值取向是执政过程中所确定的执政根本目标,是一个执政党执政理念的核心所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其执政理念的价值取向无不集中体现在这一点上:即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1.
合法性维度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争取合法性是各国政党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从根本上说,执政合法性是指政党的执政得到国家、社会、人民的承认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长期执政的党,其执政的合法性决定于它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行为。执政理念和政策的科学化、执政方式的法治化、执政行为的合理化,将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获得越来越充分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工程控制基础理论,可以建立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模型的政治学含义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安全提供了路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是建立在一个民主化、制度化水平较高的执政生态系统基础之上的,这样的系统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创新能力、政治资源整合能力、制度供给能力和结构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代散文观念的变化是散文文体变革的前提。近代散文观念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桐城——湘乡派与阮元等人的骈散相争,成为近代文学史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近代报刊的出现,促进了"新闻体"的产生,"新闻体"正是走向"新文体"的中介与桥梁;白话体首先在民间文学中萌芽,经过报刊的大力宣传和实践,散文语言逐渐由文言体向白话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连顺 《实事求是》2007,1(4):21-24
当前,学术界对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演变存在争议,一些学者以毛泽东和我们党一度不再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为由而否认这一命题和思想的科学性。因此,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发展的整个历史系统地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演变过程,弄清这一命题的来龙去脉,对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精神实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深入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思想路线 ,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思想路线决定政治路线 ;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集大成 ;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党的执政责任是远远胜于、高于党的执政能力的范畴,是党基于执政地位对国家和人民的职责担当。推进党的执政责任建设是一个新课题,面临着诸如领导干部执政责任意识没有充分确立、责任与惩治的对接不完全到位、党委高度集权成为责任中心和矛盾中心、"潜规则"影响等方面的困境问题。由此入手,推进党的执政责任建设应围绕着"树立正确的执政责任意识、健全问责制度、建立党内质询制度、建立党内弹劾罢免制度、分解党委的执政责任、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等基本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本。因此,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演进与扩展就有着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上曾严重地偏离过执政"守位"律,从而导致了深重的灾难;深入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守位"律的内涵,分析其"位"之所指,明晰中国共产党执政"守位"律的基本规定,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党政关系,使得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9.
从“观念史”的角度分析1919年至1949年间国共两党对“五四”形象不同的建构,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从国共两党“五四”形象比较上看,政治意识形态渗透于其中。国共两党对“五四”的形象的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支配本党这一社会群体的精神,统一本党的思想,树立起在民众中的权威。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与权力是自由主义思想中一对十分重要的概念。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国家权力对于维护个人自由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又对个人自由构成威胁.因此,国家权力是一种必要的恶。要维护个人自由,既需要国家权力,又需要限制国家权力。限制国家权力的手段有:分权制衡、划定权力的范围、规范权力的行使方式、社会力量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