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德新  周智林 《湘潮》2012,(7):56-56
1937年8月,陈独秀从国民党南京监狱中释放出来。次年,因日本占领了上海、南京等地,他与夫人潘兰珍避难来到重庆近郊江津县。在江津县内几经辗转,于1939年5月27日,迂居该县麻柳乡大户杨家石墙院,房主杨鲁丞祖上系清末拔贡。陈独秀迁居该处的原因据说是受杨氏遗族之请,帮助杨氏整理遗著。  相似文献   

2.
正1938年8月,60岁的陈独秀和夫人潘兰珍随着一大批难民由东向西后撤,来到陪都重庆近郊江津县城。他们在先期到此的老乡或朋友所属的郭家公馆、延年医院、西门康庄等处先后蛰居,主人们或热或冷,令性格独立的陈独秀深感寄人篱下之苦。他一直想离开这里,找一个更好、更安静的地方。"新房子"次年3月底4月初,陈独秀经人介绍,搬出江津县城,迁到西郊30里外鹤山坪上的施家大院。此地当时属江津县麻柳  相似文献   

3.
《红岩春秋》2010,(1):71-72
陈独秀旧居 陈独秀旧居石墙院位于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双石村,地处鹤山坪北端余脉。该建筑建于清乾隆、道光年间,复四合院布局,坐南向北,土、石、木结构,总面积3300平方米。四周以条石砌威丈余高的围墙.故名石墙院。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后,陈独秀被国民政府作为政治犯提前从南京监狱释放。当时,陈独秀本想回到党内,但在延安的康生、王明骂他是"汉奸",个性倔强的陈独秀感到失望。南京、武汉、长沙相继被日军占领后,陈独秀和妻子潘兰珍一道流亡到重庆近郊江津县。  相似文献   

5.
江津鹤山坪分为上中下三坪,是长江与笋溪河的分水岭,坪内原置五举沱乡(双石场)和麻柳场,有"天下第一坪"之称。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等地区后,从国民党南京监狱被释放的陈独秀只好随同大批难民到重庆近郊江津县避难。1939年5月,陈独秀和夫人搬到鹤山坪石墙院蛰居。他在这里住了3年多,常去的就是最近的双石场。  相似文献   

6.
对妻瞒名时间并非无痕,历史记下了这样的一笔:1932年10月19日,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当天晚上7点,上海火车站紧急戒严,三步有岗,五步设哨,国民党出动上千军警,将陈独秀押上火车解往南京。陈独秀不是有夫人潘兰珍吗?为何单独被捕?原来,10天之前,为着家务上的几件事情,两人吵起了嘴。陈独秀火气上来,指着播兰珍冲口而出:“你,你给我滚!”潘兰珍一听,眼里盈出了泪花二“好哇,居然叫我滚,我滚,看看谁来服侍你这老头子。”说完,她收拾了一下衣服,赌着气回浦东娘家去了。如果不是这…  相似文献   

7.
1938年7月2日黄昏时分,一艘逆水而行的客轮徐徐驶抵重庆朝天门码头。体态清瘦、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的陈独秀,由妻子潘兰珍搀扶着,步履蹒跚地随人流来到河岸。此后他辗转流离,漂泊不定地在江津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  相似文献   

8.
1938年7月2日黄昏时分,一艘逆水而行的客轮徐徐驶抵重庆朝天门码头,乘客拥向江岸。体态清瘦、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的陈独秀,在妻子潘兰珍的搀扶下,步履蹒珊地随人流上了江岸。此后他在江津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相似文献   

9.
倪良端 《党史纵横》2001,(11):10-12
1938年7月2日黄昏时分,一艘逆水而行的客轮徐徐驶抵重庆朝天门码头,乘客涌向江岸.体态清瘦,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的陈独秀,由妻子潘兰珍搀扶着步履蹒跚地随人流来到河岸.此后他辗转流离,飘泊不定地在江津开始了他从国民党监狱中走出来的最后时光.  相似文献   

10.
正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和首任总书记。因历史的原因,1927年他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又被开除党籍。晚年他穷困潦倒,伴随他度过余生的是他小他29岁的第四任妻子潘兰珍。潘兰珍以其忠贞的爱情、豪侠的气度,陪伴陈独秀走过最后12年风雨人生旅程。相爱在沪中潘兰珍,又名潘若云、潘云仙,1908年出生于江苏省通州余西镇大  相似文献   

11.
1938年7月2日黄昏时分,一艘逆水而行的客轮徐徐驶抵重庆朝天门码头,乘客涌向江岸。体态清瘦,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的陈独秀,由妻子潘兰珍搀扶着步履蹒跚地随人流来到河岸。此后他辗转流离,漂泊不定地在江津开始了他从国民党监狱中走出来的最后时光。一在经历了一段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之后,江津望族邓蟾秋把自己刚落成的“康庄”别墅,借给陈独秀暂住。一日,陈独秀去石桥镇与朋友寄信,返家途中见旧书摊前围了许多人。他好奇地加入人群,眼光在书摊上搜寻。突然,一本线装《皇清经典》引起了他极大兴趣,躬身捡起翻看着。…  相似文献   

12.
1938年7月2日黄昏时分,一艘逆水而行的客轮徐徐驶抵重庆朝天门码头,乘客涌向江岸。体态清瘦,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的陈独秀,由妻子潘兰珍搀扶着步履蹒跚地随人流来到河岸。此后他辗转流离,漂泊不定地在江津开始了他从国民党监狱中走出来的最后时光。一在经历了一段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之后,江津望族邓蟾秋把自己刚落成的“康庄”别墅,借给陈独秀暂住。一日,陈独秀去石桥镇与朋友寄信。返家途中见旧书摊前围了许多人。他好奇地加入人群,眼光在书摊上搜寻。突然,一本线装《皇清经典》引起了他极大兴趣,躬身捡起翻看着。…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晚年在四川江津鹤山坪定居.因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时局动荡、物价飞涨,所以他一直在穷困中度日.但即便如此,他也依然没有失掉自己的风骨.  相似文献   

14.
移居石墙院 1937年8月,陈独秀获释后,从南 京来到武汉,后又辗转到了重庆。 素有火城之称的重庆,入夏之 后,天气变得异常炎热。加上日机频繁 的狂轰滥炸,白天黑夜令人不得安宁。 陈独秀患有高血压,对这种气候和环境 很不适应。当时,因为躲避战乱,从安 徽迁居江津的人很多。特别是在从安徽 迁入江津境内,后改名为国立九中的教 职员工中,陈独秀的同乡、朋友和学生 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在既是同乡又 是好朋友邓仲纯和早年的同学、时任国 立九中校长邓季宣的竭力劝说下,陈独 秀于1938年8月3日从重庆乘轮船顺长江 来到了江津。 最初,陈独秀和妻子临时住在城  相似文献   

15.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四川江津病逝后,因身后萧条,无以为殓,更无以为葬,后得江津社会名流邓燮康先生等的关心和资助,才解决了死后的衣衾棺木等问题。陈在江津的墓穴,位于距江津县城西门外几里的原邓家新建别墅康庄,这是邓燮康先生捐赠的。台湾有文章说: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命江津匪徒”“毁其墓,暴其尸,任人侮辱践踏”(王觉源:《我所认识的陈独秀先生》,《传记文学》第30卷第5册)。但我于1979年8月中旬和1986年8月25日,在安庆几次访问陈松年先生(陈独秀的第三子)时,他一再讲到:“1947年夏,我托浙江会馆运木料和什物的船只,将我父亲及谢氏祖母的棺木从四川运回安庆,先是寄存于西门太平寺,后又将父亲的棺木移到现安庆市北郊洪水潭我家墓地,与我生母高氏夫人合葬。”陈松年讲的事实足以驳斥上述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还有文章说,“陈独秀之墓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这种说法也缺乏事实根据。1986年8月25日下午,在参观陈独秀在安庆的墓地时,我曾就此问题问及陪我参观的陈长璞(陈松年之女),她说: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每当清明扫墓时,父亲(指陈松年)从不带儿女,也不告诉他们,总是独自一人去给祖父  相似文献   

16.
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名叫潘兰珍的普通女人,竟和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巨人相结合,并以其忠贞的爱情、豪侠的气质,伴随他走过最后10年的人生之路。此君就是陈独秀。  相似文献   

17.
正1938年,日本侵略者相继占领南京、武汉等地。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呼吁下,被国民党政府囚禁的陈独秀获得释放,此后,他随大批沦陷区的群众一起流落到"大后方"重庆,寄住在重庆近郊江津县鹤山坪石墙院。江津是国民政府规划的"迁建区",接纳了诸多从北平、天津、上海以及安徽、江苏等沦陷区迁来的文化教育机关。一大批文化名人、专家学者等客居江津。这些人中,许多是陈独秀当年的学生或文朋诗友,也有他在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18.
正周恩来生前数次表达他对嗣母的热爱和怀念。无论是他在天津坐牢期间写下的《念娘文》,还是1918年留学日本于1月2日记下的《念娘日记》,无不充满对嗣母的感激之情。他曾满怀深情地说":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指嗣母)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长得很漂亮,为人善良,生了3个小孩——我和两个弟弟。现在一个弟弟已死,一个弟弟尚在。母亲在35岁时即患肺痨而死,原因是我家在祖父去世后,每况愈下,母亲因操劳过度成疾。我出生后……把我过继给叔父,由守寡的叔母抚养。叔母即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5岁时就常给我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七词唱。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但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早年积极反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1921年7月担任中共中央局书记职务,后因对国民党右派进攻采取妥协投降政策,于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陈独秀在政治生涯上经历了大起大落,同样,婚姻道路也坎坎坷坷,先后经历了三次婚变。潘兰珍是同他在逆境中结合的伴侣,陪伴他度过晚年。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陈独秀初娶妻名叫高大众,生下陈延年、陈乔年两个儿子;后陈又同高大众之妹高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