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民主,我们必须走好的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不二法门。2016年3月1日,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新建的大楼里,耸立起了一组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雕塑大师吴为山先生创作的雕像《窑洞对》:毛泽东与黄炎培神采奕奕地走出延安窑洞,畅谈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陈昌智说,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走访民建中央时,特别谈到了毛主席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率"  相似文献   

2.
正家国,在中国人心中,总是一股"沛乎塞苍冥"的浩然正气。2015年12月30日下午,值此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十三五"要开好局、起好步,我国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万象更新",要有"一元复始"。这"一元",就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  相似文献   

3.
赵睿 《共产党人》2011,(13):53-54
<正>《明朝那些事》是近年来的一本历史类畅销书,它讲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起1344年到1644年300年间中国明朝的历史。全书对明朝17位皇帝和其他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对宫廷政治、战争和社会制度等有着深刻的阐述。明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几个"草根"发家的王朝之一,在诸多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但其最有特色的当属吏治,尤其是在朱元璋时代。朱元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更使周恩来饱经磨难,他在近10年的时间里苦撑危局,为尽可能地稳定局势、减少动乱,维持国家各方面生活的正常运转,起了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作用.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重大关节点上,当历史的发展出现某些新的转机时,周恩来不失时机地促成了时局的转变,影响并推进了历史拨乱反正的进程.本文试图从周恩来对1975年的全面整顿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来说明上述论点.  相似文献   

5.
慎海雄 《党建》2021,(2):14-16
在经历了极不平凡的2020年之后,我国迈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为工作主线,尽锐出战、系统协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舆论支撑,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南昌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古城,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那里领导了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坐落在南昌市中山路西端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记载子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走进展馆陈列室,耳边仿佛又回荡起当年那划破茫茫黑夜的枪炮声……"八一"写在了军旗上在纪念馆的展柜里,摆放着一套当年起义军的军帽、军服和红领带,在它的旁边,是起义军当年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40年改革开放如同雄浑的乐章,诠释着震撼人心的伟大变革,激荡起向梦想进发的磅礴动力。从柴达木盆地到青南草原,从党政机关到校园军营,从厂矿企业到乡村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40年,也是青海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8.
王金波 《党史纵横》2014,(6):56-58,47
正历史上的反"六路围攻"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反围攻作战,其不仅是红四方面军成立以来的空前大捷,对川陕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更对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33年11月至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区粉碎了以刘湘为首是四川军阀的六路围攻。在这次反围攻过程中,红四方面军根据敌我情况、地形条件,结合反"三路围攻"的经验,继续采取了"收缩阵地,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分东、西两线对敌作战,严重打击了四川的军阀。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对川陕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  相似文献   

10.
程言君 《探索》2012,(5):44-51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政治历史前提;又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模式,不断充分地保障了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人力产权自主实现,使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和日益强起来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复兴崛起。而这一切功绩最根本的历史见证,是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建构发展中竖起的四座里程碑——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先后建立起"单一公有型"、"公主共发型"基本经济制度,将来将建立"公优充分型"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东风送暖,又至一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走过近半个世纪,新时代对于"雷锋精神"的呼唤依然激荡起全社会的共鸣,我们不由沿着历史的星空探寻不同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这足迹如同一部不朽的精神盛典历久弥新。这样的精神,始终在新时代的旗帜上熠熠发光,在百舸争流  相似文献   

12.
正"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2018年的秋分,终将在历史的年轮上刻下一个醒目的标识,从这一年开始,秋分这天成为国家专为农民而设的"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在乡村振兴征程上再一次吹响催人奋进的号角,凝聚起激荡人心的力量。9月23日,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贵州首  相似文献   

13.
杨必军 《湘潮》2016,(1):12-13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芷江与抗战历史名城结下了缘。一直以来,学术界和民间就"芷江受降"还是"芷江洽降"流传不同说法,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文从党史、历史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诠释"芷江受降"和"芷江洽降",让这段中国人挺起脊梁的历史更加增强我们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
公民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在教育视野上,分别从历史、现实、未来和虚拟生存的视角构建起历史空间、现实空间、未来空间和虚拟空间相结合之"四维空间";在教育环境上,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之"四维合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是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20年,也是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的20年。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进入了历史上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吹响了向现代化科学进军的号角。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较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为代表的一批科技成果,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  相似文献   

16.
冯雪利 《前线》2014,(5):121-122
1919年的5月4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天。从这一天起,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定格在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耻辱簿上。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21,(5)
正金牛迎春,万象更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注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被赋予勤劳、吃苦、实干的象征意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为"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要继续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戒骄戒躁、慎终如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10,(7)
<正>"全省创第一、中部进十强、全国争百强",是肥西在全省率先提出的争创目标。五年来,肥西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抢抓沿海先发地区产业、资本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战略,按照"工业化增强县域实力、城镇化改善城乡面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致富"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拼搏,闯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崛起新路。肥西已迈上了跨越发展的新起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5,(8)
<正>背景资料: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包含四条古通道:一为"沙漠丝绸之路";二为北方草原地带"草原丝绸之路";三为东南沿海"海上丝绸之路";四为西南地区通往印度的丝绸之路。另外,还有一条古商贸通道是自福建武夷山起,从二连浩特贯穿蒙古、经西伯利亚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茶叶之路",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到的"万里茶道"。  相似文献   

20.
<正>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曾是"千里松林",却也曾经是"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敢教荒漠变绿海的斗志,用血汗和智慧践行忠诚于党、奋斗为民的誓言,在美丽高岭上铸起一座永远的绿色丰碑,形成了"忠于使命、艰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