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国文化外交是其软实力的重要来源和体现。韩国文化外交卓有成效,其路径主要有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个方面。韩国文化外交的启示在于:经济现代化是文化外交的物质保障;政治民主化是文化外交的制度保障;完善的社会建设是文化外交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明确的文化产业政策是文化外交的直接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李明博政府为实现"先进一流国家"的战略目标大力开展"创造性实用外交"。在实用主义外交理念的指导下,韩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为此,韩国制定并实施了由对朝关系、四强外交、全球网络合作外交和全球贡献外交构成的外交构想,努力打造"全球韩国"品牌。纵观其五年的外交历程可以发现,李明博政府努力推动的安保外交、通商外交和全球外交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讲述马哈蒂尔外交语言的广泛内容,然后分析其特点,接着指出马哈蒂尔外交语言在他整个外交活动中的地位,阐述其理论和现实基础。最后指出,尽管马哈蒂尔的外交语言有其自身的弱点,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研究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既有其国际政治的特征,又有其国际传播的特征。世界主要公共外交强国在进行这项活动的时候,往往是以国家利益为主体,借助新闻传播手段取得了巨大的效果。本文主要就公共外交的主要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梳理了公共外交研究的主要模式演变,试图探索公共外交的学科框架构建;其次结合公共外交实例,根据不同的传播目的,对公共外交的传播模式进行了归纳,将其划分为修复模式、建构模式、影响模式、渗透模式和颠覆模式,并对每一种模式的传播主客体关系、传播渠道、传播过程以及传播效果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加坡的外交文献及外交行为等方面探析新加坡的外交原则,并以过去20年的一些外交事件为案例,分析这些外交原则如何体现其对华政策.本文通过研究认为,新加坡对中国的外交立场主要由其现实主义的视角对世界动态的衡量所决定.新加坡因其有限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短缺等制约因素,采取务实外交策略.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新加坡制定了以小国生存为主要目标的对外战略,在与中国这个大国的外交关系中,以保持区域稳定与将本国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对欧洲影响巨大,就外交而言,它先是为其预设了原初的背景前提,继之又形塑了其行为主体——民族国家;它不仅为欧洲外交提供了基本制度规范,而且随着与民族国家结合,还对欧洲外交的发展与演变产生直接影响。在历史坐标中考察两者关系,不仅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认识宗教与外交错综复杂关系的典型个案,而且对我们理解现实中的欧洲外交,甚至整个国际关系也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民族冲突长期困扰着东盟国家,对地区安全构成重大挑战。如何借助预防性外交化解民族冲突危机,已成为东盟维护本地区安全的重要议题。20世纪90年代,东盟接受加利所倡导的预防性外交概念,开始着手东盟预防性外交的规范建设与实践,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东盟目前所发展的预防性外交,其作用仅限于应对国家间争端与冲突,难以触及东盟国家内部的民族冲突问题。客观上,东盟各国需要通过预防性外交化解民族冲突危机,否则东盟在民族冲突面前将难以有所作为。但关键问题是怎样使预防性外交在化解东盟民族冲突中行之有效。完善预防性外交的决策与执行机制,寻找本土化解决办法,将是东盟提高其预防性外交行动能力、有效应对民族冲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在对外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更是重视公共外交,使公共外交在其对外战略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新加坡这一小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得到改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提升。但也由于小国的限制,新加坡的公共外交也存在着巨大局限。  相似文献   

9.
自1992年末俄罗斯提出东西方平衡的“双头鹰”外交政策以来,日益重视亚太外交。这一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亚太外交力度加大,表明俄罗斯已逐渐根据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提高亚太外交的地位。亚太外交已在俄罗斯实现其欧亚大国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从中立主义到后中立主义:瑞典外交政策之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外交理论并结合历史分析比较方法 ,将现代瑞典外交分成三个阶段 ,并循序分析、说明了其不结盟中立外交传统的演变过程。第一部分考察了瑞典中立外交传统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二部分展现冷战时期瑞典固守不结盟立场 ,推行中立主义及国际主义的外交实践 ;第三、第四及结论部分 ,集中分析了在两极体系解体、国内福利制度模式受到挑战、欧盟统一大市场日益强化的情况下 ,瑞典对外政策开始背离其传统的中立不结盟外交取向 ,而转向后中立主义的动因、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萨科齐主义"的实质是法国外交在萨科齐外交理念指导下的萨科齐外交风格演绎。"萨科齐主义"包含了萨科齐的外交理念和外交风格两个方面的诸多内容。概括而言,"相对大国论"构成了萨科齐外交理念的核心。萨科齐坚持了戴高乐主义精神实质,奉行务实原则,推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而其外交风格则表现出意志主义(volontarisme②或译为唯意志论)和个人主义、浓厚的经济外交色彩、实践主义和媒体化政治推广等特点。萨科齐执政后的外交实践同第五共和国2007年以前的外交实践之间并无大的"决裂",反而是其外交政策之间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萨科齐对希拉克的外交遗产也采取了继承和发展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公共外交概念的一般释义出发,追溯德国公共外交的历史,剖析其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内涵,重点通过德中同行系列活动这一主动型公共外交行为的实证分析,深入探讨德国对华公共外交的主导策略、对象、主体、方式和效果等各方面特点,解读德国对华公共外交的意图、运作机制及其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仇朝兵 《美国研究》2007,21(2):83-100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让公共外交在美国对外政策议程中的重要性被再次凸现出来。在推行对印尼的公共外交时,美国既重视短期目标与长期效果的统一,也注意到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美国加强对印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的公共外交,首先是出于九一一事件之后国际反恐的需要,意在消解印尼民众的反美情绪,尽可能降低极端主义和激进穆斯林的影响,改善美国的形象;但随着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美国对印尼的公共外交又被注入更多的地缘政治因素。由于存在各种复杂因素,评判美国对印尼的公共外交时,既要重视其对短期内改善美国形象所发挥的作用,更要关注其长期效果,特别是对形成印尼精英层稳定的美国观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烨  王道云 《德国研究》2008,23(2):17-23
二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在特定的国内外背景下,外交呈现出倚重多边外交实现国家利益,体现国家价值的发展趋势。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明确拒绝对民族自我利益的狭隘关切,通过广泛协商和普遍合作来实现国家外交目标。本文力图通过对战后德国多边外交风格背景和成因的分析,结合德国在欧盟、八国集团和联合国三个多边国际机制中外交特征的案例分析,揭示德国多边外交风格形成和转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历程是同期中国整体外交的缩影,其立场演变经历了被动却积极参与、谨慎保守参与以及活跃开放参与三个发展阶段,且每个阶段气候谈判立场的演变都有着内在的决定因素。气候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的一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外交日趋成熟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基辅罗斯(882-1240)外交受空间因素和东正教影响,形成被动性、扩张性和复杂性的特征。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决定着基辅罗斯的外交宗旨。当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相对稳定,基辅罗斯外交旨在维护和平;反之,其外交宗旨或委曲求全,或以战争转化国内危机。基辅罗斯在各个方向的外交概况为:东方威胁、威胁南方、西方较量、善待北方。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小国在外交领域很难有大的作为,所谓"弱国无外交"就是这一思维定式的简单表述。不过,在观察当代国际事务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国凭借其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联合成立组织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其外交能量。通过巧妙利用大国对地区主导权的竞争,小国不但可以从中收获经济利益,而且还能实现一定的政治、安全利益。本文通过分析东南亚各国在多边国际组织、自由贸易协议、次区域合作等实践领域中的经济外交行为,总结了其中的经济外交策略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及其扩散流动是引发国际格局和全球秩序变迁的核心推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下,科技成为大国博弈和国家战略布局的主战场,科技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科技外交实质是国家根据国际战略需求调节知识跨国流动的实践。发达国家科技外交的话语演变反映了它们不同时期的国际战略需求。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从战略制定、协调机制、行动网络以及行为体参与等方面,寻求于己有利的知识跨国流动模式,服务其战略利益。在新形势下,我国应进一步提高科技外交在总体外交中的定位,加快制定科技外交战略,探索建立科技外交协调机制,构建科技外交生态网络,加强科技外交能力建设,争取塑造有利于我国的知识跨国流动格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国经济外交互动是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演进的重要力量。通过经济外交手段塑造有利于自身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近百年来大国通常的做法。文章通过梳理二战前后美英两国经济外交博弈及其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权力的关系发现,美国经济外交及其政策对于塑造和维护其国际政治经济的主导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是经济外交战略运用的后起之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外交助推中国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融入者转变为建设者、改革者乃至成为新型全球经济治理的塑造者。由于特朗普政府实施"有原则的现实主义"的外交路线,中美双方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互动的针对性和竞争性会进一步强化,中国需要与美国在相互调适中争取更大的制度性权力空间。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之一,韩国近年凭借经济上的崛起,有力地拓展了外交上的雄心抱负。一方面,以美韩同盟为核心,不断巩固韩国的国家安全基础,使之成为其整体外交的根基;另一方面,将中等强国外交作为韩国外交的重要一环,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韩国中等强国外交战略对中国完善周边外交布局、改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运筹大国竞争都有明显的影响。当前如何处理好与韩国的双边关系,既考验着中国外交的智慧,也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