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洁 《中国法学》2012,(5):55-60
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法赋予法官在法律适用中追求具体社会公正而解释或弥补法律疏漏的重要依据。我国应当把这一原则引入民事诉讼特别是民事执行中。程序法定主义的特征决定了民事诉讼法的形式性,然而民事诉讼法的形式性绝非意味着它放弃对实质正义的追求。运用诚信原则补充、限制和协调具体规范的漏洞或规范的僵化应用,以保证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妥当性,既是法官的权力,也是法官的义务。代位执行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利益,执行异议制度则是为了避免第三人的财产遭受不当的强制执行,两者都是为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的实现,然而对第三人的异议不加审查就盲目地赋予其终止执行的法律效果,很可能背离正义的方向。因此,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将诚信原则作为第三人异议是否具有正当性的评价基准,应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执行救济是民事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保护执行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利,规范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制约国家权力,维护司法的公信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我国民事执行原则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执行程序的基本原则是执行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规则的本源或出发点。我国现行民事执行法律程序遵循依法执行原则;执行标的有限原则;申请执行与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执行相结合原则;强制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人民法院执行与有关单位、个人协助相结合原则。这些原则对于完善我国民事执行立法,加强执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与执行工作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增加以下原则:一是当事人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补充;二是提高债权实现的实效与保护债务人基本人权与善良风俗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所确定的刑罚内容,法定的执行机关需要采用有效的执行方式,或狱内执行或监外执行。把符合条件的罪犯投放到社会上执行,既能体现执行的社会性原则,又能达到执行的经济性目标。社区矫正制度的践行,充分体现了现代刑罚执行的理念,是监外执行方式价值的集中体现。本文拟以社区矫正为切入点,阐述了监外执行之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事补充责任是非终局性的风险责任,是将债权人求赔不能的风险转化为补充责任人因过失所承担的追偿不能的风险.补充的基础在于先诉抗辩权,作用场域主要是强制执行程序,以顺位性和穷尽执行为原则.实践中对于突破执行顺位原则的把握不统一,应以申请执行人与补充责任人间的利益平衡为重点,不能仅以公法上的执行困难为突破点.执行依据所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中国立法规定行政复议和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原则,主要基于五大理论基础:行政行为效力、行政管理特性、公益至上、学习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相对人行为的危害性。但通过对中国大陆之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考证和中国大陆立法理论基础的质疑,不难发现不停止执行原则并不科学。它不但侵害了私人的合法权益,有时甚至无情地践踏公共利益。为了平衡行政权与公民权、协调公平和效率、兼顾公益和私益,必须重新架构一种完善的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大调解"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从司法实践、调解的含义、调解的价值取向以及效率要求等方面出发,认为应当修改或删除"事实清楚、分清是非"原则。本文以执行为视角,用案例设计的方法,反证人民法院在调解过程中贯彻和强化这一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宏观调控权配置原则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三正 《现代法学》2006,28(6):101-106
宏观调控权的配置事关宏观调控的效果。要合理配置宏观调控权,就必须确定宏观调控权配置的原则。宏观调控权的配置包括横向配置与纵向配置。横向配置指宏观调控权在中央国家机关之间的分配;纵向配置指宏观调控权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之间的分配。由于宏观调控是事关国民经济全局性的重大事务,因此,宏观调控决策权的配置应实行集权原则,由中央国家机关独享;而宏观调控执行权的配置应实行分权原则,由中央政府与地方省级政府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分享。  相似文献   

9.
李俊玲 《法制与社会》2013,(10):134-135
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是行政救济制度中的一项特有原则,也是行政诉讼法中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以诉讼不停止执行的立论基础为切入点,分析不停止执行原则在司法和执法实践中的缺陷和不足之处,进而概括地提出在坚持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基础上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上的不停止执行原则是行政救济制度中的一项特有原则。从比较法上看,无论采取停止执行或不停止执行,域外制度设计一般认为其在性质上属一种暂时权利保护措施,以达到救济的有效性。我国确立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基础在于维护公共利益,缺乏救济过程中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我国立法需因应现实,修正确立基础,明确行政救济对个人权益保护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立法问题予以修正,确立复议或诉讼期间行政行为停止执行原则,构建法院和行政机关的停止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11.
胡建淼 《法学论坛》2003,18(5):75-87,44
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执行制度及理论对探讨中国内地制定行政强制执行法具有借鉴意义。笔者介绍了台湾行政执行的概念、特征、种类 ,探讨了其法理基础及原则 ,分析了其修订后的“行政执行法”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 ,并就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 ,公法上行为、不行为义务的执行 ,行政上的即时强制 ,行政执行行为的性质及法律救济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对台湾行政执行制度及理论的特色与不足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傅晓兰 《特区法坛》2000,(6):41-41,4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生效的法律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公证债权文书,仲裁裁决书,经当事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刑事判决书,裁定书中的财产部分,即判处罪犯罪金和没收财产等也由人民法院执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对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所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如罚款,没收财物等,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员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所有这些有关财产上的执行,分属三大类不同的责任,即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当执行过程中,当事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全部这些责任时,就出现应当优先执行哪一种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互惠原则与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各国在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时,通常要求该外国与本国之间存在互惠关系。但随着国际间交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放弃互惠原则,或者对互惠原则进行软化处理。我国立法中仍然有必要继续保留互惠原则,但应当区别对待,对于外国法院有关身份关系的判决和非诉纠纷判决可以放弃互惠原则;在判断互惠关系的标准上采用法律上的互惠标准,实践中采用推定存在互惠的做法,以便于我国和外国之间的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14.
民事执行救济的设置在于矫正强制执行中违法或不当的执行行为,保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是实现民事执行程序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保障。对于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考量,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便为执行救济制度的实施、完善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诚信理念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诚信缺失对民事"执行难"的影响,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并加强民事强制执行与社会信用体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查办刑事执行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开展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重心。要从建设法治中国、实施法治监督体系、加强刑事执行检察以及刑事执行犯罪主体特殊性的高度和视角认识在查办刑事执行职务犯罪案件中运用侦查谋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遵循查办刑事执行检察案件一般规律和原则要求。善于运用侦查谋略,获取犯罪有力证据,突破案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刑事执行法的制定需要遵循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统一协调的原则。在立法技术方面,既要注意刑事执行法的整体构造,也要注意立法语言的准确、简约、严谨。  相似文献   

18.
执行解释是指执行法院对执行名义(执行依据)的性质和内容进行判断和解释。执行解释对当事人的利害关系重大,有必要认真探究其基本理论和方法问题,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搞好执行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区分民事执行竞合的三大类竞合形态出发,结合各学者有关竞合问题的解决理论,提出了解决执行竞合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并依竞合形态的不同具体阐述如何解决各执行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