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共政策体制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亲培 《行政论坛》2010,17(4):73-78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首先发生于体制层面。在界定公共政策体制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正的责任体系找到公共政策体制与社会公正之间的关联逻辑,并从公共政策体制构成出发分析二者关联的具体内容,同时从宏观上考虑到公共政策在实现社会公正中所遭遇的悖论,提出:体制性思考是解决悖论的钥匙,良好的公共政策体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兴衰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政策的优劣。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是政策系统分析的一条主线, 而价值分析必须确定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公共政策基本价值目标的探讨理应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正是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正是我国公共政策社会公正原则的具体深化。  相似文献   

3.
当今国际国内社会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通过公共政策实现社会公正。当代中国社会公正观可以理解为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核心,不同程度地融合了儒家社群主义、中国现实价值取向和现代社会理念等因素的组合式公正观。在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实现组合式公正观的政策路径是通过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反馈等各个环节,追求实质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双重目标,最终达到政策效果。以此种方式考察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可以得出我国现行住房保障政策在同时实现外部公正和内部公正的双重目标上,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的价值原则体系,实际上是由公共政策的公正价值原则为基础的人道主义、规范和和谐等价值原则所构成的。公共政策的价值原则体系在社会公共领域里对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起着哲学上指导作用,并在各自所规范的公共政策领域发挥着重要规范和协调等作用,最终促使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在这一过程中贫富悬殊和社会稳定问题的日益凸显,社会公正越来越成为思想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维护社会公正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社会公正若干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何方 《理论导刊》2007,13(5):46-48
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因具有利益协调的功能,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由于公共政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缺失和偏差,从而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阻碍了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为了抑制公共政策的价值偏差,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以及政策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新时期弱势群体与社会公正及其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郑重宣布: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它深刻地表明中国社会已经超越了单纯经济的追求效率阶段,进入了追求社会公正的高度整合期。党的“十六大”正是体现了对这一历史必然性的高度自觉:“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改革发展与社会可承受能力成为理解社会稳定不可忽略的两大因素。 二十多年的实践使人们对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为社会公正实现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社会资本与社会公正之间存在着结构性依赖和制约的关系。目前,我国的社会资本存在诸多缺陷,制约着社会公正的普遍形成。为此,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界定政府权力,加强制度整合、推动法治化进程,培育公民社会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以及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社会资本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前提和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活动中的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野 《行政论坛》2009,16(3):27-31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公共决策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并实现公共利益.公共政策主要是政府的政策,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通常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在此基础上综合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公共政策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利益分配.这种利益分配须立足于组织使命的完成和最高目标的实现,因而也是有代价的,为此,必须使政策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达到政策行为规范化,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使政策尽可能做到社会公正,并努力使政治决策系统接受,这样,政府的政策才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与社会公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作为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目标,要求公共政策行为体现公平的结果,才能使其具有内容上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如果公共政策不维护社会公平,社会成员就会抑制它,公共政策也会失去权威之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整体进步和社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公民参与范围,强化弱势群体的诉求机制及完善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对称平衡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诸多的社会建设实践活动主要可以概括为渐趋完整的公平正义的价值体系、构建一个总体性的法制规范体系、新社会组织出现、民生质量提高四个方面。尽管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对社会建设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不仅有利于总结经验,拓展思路,为和谐社会建设进行更多的制度创新,而且还对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有提升价值。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目前 ,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建立我国社会信用制度 ,一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营造信用的社会环境 ;二要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 ,提升信用能力 ;三要推进信用中介机构服务的市场化发展 ;四要建立对失信者的惩罚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门内涵丰富的管理哲学、管理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取得了重大成效,西方国家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于政府部门同样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中国同样具有推行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条件,通过开展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树立"顾客导向",建构政府内部持续改进机制,建立政府全面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入中国政府部门.构建中国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政府工作绩效和公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加强制度建设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保证。当前我国存在的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多与制度设计、安排的缺失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需要健全和完善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只有整个制度真正蕴含和体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才能确保以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平等,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入手,阐述了起步阶段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要由政府协调和引导,及政府在该体系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政府也是社会信用活动参与者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政府守信和相关约束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重构我国土地立法的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政策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科学完善的土地立法对于依法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成败至关重要,国家土地利用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比市场调节更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我国的土地立法迫切需要重新建构其价值体系,真正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现平等保护财产权益的法治精神,这是我国土地立法价值选择真正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一项最基本的社会制度,目前世界上已有172个国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这项制度在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保障人权和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这项制度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制度建设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呈现多元共生与同构的趋势,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层次化,客观要求政府改善社会治理能力,社会和谐治理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通过社会和谐治理的动力分析、理论阐述及伦理维度探讨,指出社会和谐治理的路径选择,为消除当今社会种种不和谐因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9,(10)
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社会调查系列课程:《农村社会学》《社会调查方法》《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实践》和《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研究如何从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两个角度实现课程体系的相互支撑与融会贯通,构建知行合一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社会调查系列课程的体系架构,并以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的拔尖班、普通教学班为对象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探索经管类本科课堂教学和实践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裴志军 《理论导刊》2007,31(10):45-48
社会资本的培育能够提升公民的宽容和妥协精神、提升公民对制度的认同感、增强公民的合作参与的品质。在转型时期,我国社会资本存在着严重缺失现象,制约着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此,通过增强政民之间的信任、引入"善治"的社会治理范式、完善规范等社会资本的培育应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