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常家爽 《学习月刊》2012,(22):41-42
在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通过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和幸福武汉,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战略目标。要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先把武汉建设成为“法治环境一流”的城市,以良好的法治环境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通过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和幸福武汉,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战略目标。这‘三个中心”、‘三个武汉’为建设支点武汉、龙头武汉和跨越式发展的武汉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是全市人民对城市建设的热切期盼。然而,要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就必须先把武汉建设成为‘法治环境一流’的城市,以良好的法治环境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被国家赋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任.武汉在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被确定为中部中心城市。因此.武汉必须以速度高于全国、高于中部平均水平的业绩.以名副其实的中心功能、示范作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前列位置来担当起支点重任。  相似文献   

4.
今年上半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中央下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概括地讲,就是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具体措施包括七个大的方面。一是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提升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促进商贸流通旅游业发展;四是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城市群和县域经济发展;五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六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七是加强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措施是我省加快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5.
阳小华  王军 《学习月刊》2011,(20):136-138
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各省抢抓机遇,比学赶超,相继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湖北要实现“十二五”经济跨越发展.力争和保持在中部地区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就需要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客观地比较我省与中部兄弟省发展的现状、条件和优劣势.找准湖北下一步加快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要实现崛起,必须破除阻碍中部发展的思想束缚,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后发优势,汲取经验,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有中部自身特色的协调发展之路。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发展目标与中部崛起战略有机统一起来,抓住历史机遇,加快率先发展步伐,推进创新发展,构建和谐太原。  相似文献   

7.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举措。仙桃作为城市圈"1 8"城市之一,主动承接武汉经济辐  相似文献   

8.
今年上半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中央下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概括地讲,就是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具体措施包括七个大的方面。一是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提升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促进商贸流通旅游业发展;四是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城市群和县域经济发展;五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体制…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考察工作时要求,湖北要紧紧把握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推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宝贵机遇,牢牢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战略是与"沿海率先改革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相联结的全新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从单元战略转向多元战略.从单体战略转向整体战略,实现东西中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部特大城市武汉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使武汉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我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工业投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全省工业经济在规模、结构及增长质量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兴工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2.
黄州简介     
《党政干部论坛》2012,(7):F0002-F0002,F0003
黄州,历史之州,人文之州,发展之州,和美之州。近几年来,40万黄州儿女,乘湖北构筑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重要支点、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和大别山试验区的机遇,大力推进市区一体建设,不断书写幸福黄州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各省通过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先发展区域带。这些优势区域带是中部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部崛起的希望所在。加快这些重点地区的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部各省优先发展区域带比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各省先后实施了区域优先发展战略:湖北提出建设以武汉为核心的“1+8”城市圈(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群、钢材制造及深加工产业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金融一…  相似文献   

14.
《学习月刊》2014,(8):41-42
近几年来,宜昌抓住国家统筹城乡发展、中部崛起战略、三峡后续规划、武陵山区域发展规划和新一轮扶贫攻坚规划、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湖北“一元多层”战略体系、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等诸多机遇,充分利用特大城市、县域经济、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在潜力和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质量齐升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中部六省会城市的工业比较优势,在于对太原市的工业发展做出科学准确的定位。太原市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应抓住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以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为目标,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支撑和承接作用,充分发挥工业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史纵览》2022,(8):14-17
<正>阜阳:抢抓机遇加快崛起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拥有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是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  相似文献   

17.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时,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省委十...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赋予湖南的重要使命任务,是湖南发展需要长期坚持的行动纲领。三年来,湖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  相似文献   

19.
朱翔 《学习导报》2008,(1):17-17
中部地区是国家经济的一个重大单元。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加速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必将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湖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长远竞争力的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0.
朱翔 《新湘评论》2008,(1):17-17
中部地区是国家经济的一个重大单元。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加速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必将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湖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长远竞争力的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