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全国各地大力打击狗患的今天,“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个新闻学的命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仅一个北京市,不到一年时间,狗咬人已经超过10万起,而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并不只来自一个城市。“狗咬人”这个曾经不再是新闻的新闻,在今天何止仅仅是新闻,简直就是一出悲剧。  相似文献   

2.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新闻学界对此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见 解。本文综合各家之说,通过认真考证,廓清了“新”、“闻”及“新闻”的词义,以此为基 础,证实“新闻”的使用始于公元 705年唐代神龙年间的孙处玄。被许多人指认为“新 闻”一词源头的唐末李成用,在公元900年前后于其诗中使用“新闻”一词,应当被看 作是历史上首次在军事新闻信息传播中运用“新闻”指称军事新闻。  相似文献   

3.
随便翻阅报刊,会发现不少有关廉政、秉公办事一类的“新闻”。如某地在粮食收购、棉花收购中不给农民打白条;某机关工作人员秉公执法,不循私情;某领导干部拒收贿赂若干次、拒绝公款宴请若千次等等。此类“新闻”见多了,总让人生出一些异样的感觉。 新闻界行家曾这样解释“新闻”的涵义:“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然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04,(1):23-25
2003年12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行了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李维一首先就近期的两岸关系形势发表了看法,而后请国台办经济局局长何世忠就本次新闻发布会发布的题为《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的政策说明书向大家作了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5.
王建华在《华人时刊》第5期上撰文说,某省一贫困县的新领导一上任,便响亮地提出了“以新闻树形象,把本县建成新闻大县”的口号。于是乎,从县、乡(镇)到村、组,通讯员遍地开花;动员会、现场会、报告会以及产生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等新闻充斥各类宣传媒体。对于“增光添彩”的新闻作者,县里不惜重金奖励;大大小小的新闻单位,一律“红包”伺候。文章指出,这位“新闻大县”的领导,无非是想通过制造满天飞的新闻稿件,让人看到自己的所谓政绩。至于新闻是否真实,全然不在话下。“官出新闻,新闻出官”,“新闻大县”的领导对此作出了形象的诠释。谨…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的政府部门采用的是世界上比较罕见的官员兼任的新闻发言人任用机制,再加上新闻发布的权责界定始终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中,因此,西方国家政府部门常见的专业新闻发言人付之阙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7.
《小康》2007,(9):22-23
"我比较幸运的是南京市政府相当开明,危机发生时,他们都要求第一时间向媒体发布最真实的消息。"徐宁的出现,让"养眼"的美女记者有了PK的对象——美女新闻发言人。在政府新闻发言人圈内,徐宁作为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和上海新闻发言人焦杨以及北京新闻发言人唐龙并称为"中国新闻发言人的三朵金花"。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5,(7)
黄远生是民国初期的首位名记者,也是中国"新闻本位"时代的开创者。他在新闻观念和新闻实践两方面都勇于破旧立新,开创"远生通讯",重视采访,积极追求"新闻本位",反思并总结记者应有的种种素养,体现了新闻从业者自律意识的觉醒。将黄远生与中国新闻史的发展联系起来,可以看出他对中国新闻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新闻“图像”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军辉 《求索》2011,(4):128-130
网络时代的新闻图像与以往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视觉性的图像符号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其总体特点是:强调新闻图像的观赏性,图像能指的虚拟性,新闻图像的娱乐性,图像生产的间接性。这种新质重构了新闻接受主体的心理,生成了一种新感性。并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将人们的阅读欲望内化为一种时尚信仰与自觉的情感选择,从而建构了一种关于新闻"图像"的价值神话与话语霸权,完成了图像对人的控制,体现了一种图像的霸权。  相似文献   

10.
自《卫报》于2009年开始数据新闻报道的实践后,《纽约时报》等国外传媒机构纷纷组建专门的数据新闻报道团队,开创了数据新闻报道这一新的报道形式。数据新闻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报道形态,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使新闻的发现、报道、呈现更迅速更精准,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从数据新闻本身的优劣势出发,对数据新闻所带来的双重影响进行论述,提出了数据新闻和传统新闻的博弈关系,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曹林 《中国减灾》2010,(1):21-21
年初以来,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在各大媒体的亮相次数少了,安监总局领导亲赴现场处理事故的镜头也少了。这与前几年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频繁“出镜”形成较大反差。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将这归功于安监风暴产生的效果。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不再发布事故新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新闻的生产、传播方式以及人们对新闻的理解均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新闻价值判断由此呈现出"四个转向":一是由虚转实,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接近性、趣味性;二是由点及面,获得了全新的解题思路和更加深刻的洞见;三是由后转前,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预见性;四是由传者为主转向传受共商,丰富了新闻价值的判断视角。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历史的草稿,对新闻负责就是对历史负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新闻传播的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无处不在,信息瞬间扩散,新闻传播全民化时代即将到来。从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新闻信息往往在第一时间超越  相似文献   

14.
从“政府宣传”到“公共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安斌 《小康》2007,(9):27-29
在当前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的过程中,政府信息传递模式的转化和新闻发言人的专业化无疑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自1983年外交部率先设立新闻发言人以来,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在我国几经周折,最终在2003年SARS危机过后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得以全面建立和广泛推行。就目前而言,新闻发布制度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15.
薛磊 《时事报告》2011,(12):63-66
7月24日,甬温线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铁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令舆论哗然,也把政府新闻发言人这一岗位推到了公众注意力的范围里。而此前,新闻发言人曝光频率最高的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只是外交远离普通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播报新闻,对于广播电视传媒中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而新形式下的新闻到底以怎样的播报方式出现最为合适也成为一个颇受关注与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新闻播报的不同方式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说明新闻的播报同时存在的多种方式,应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不同的语言形态下,采取不同的新闻播报方式,以最大限度的达到受众对新闻的理解、关注与认可。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百年新闻经典》这套丛书收录了从1900一2011年间具有"重要事件、典型人物、重大意义、深远影响"的新闻作品。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还就新闻事件的时代背景和深远意义进行了精当点评,更能帮助读者从事件背后分析作者的表现手法,有助于提高  相似文献   

18.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基层采访实践,认识到什么样的走基层才是"真走基层",怎样走基层才能写出深度和有价值的新闻。同时,也向读者介绍了一些基层采写技巧和挖掘新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洪彬 《两岸关系》2001,(10):25-26
台湾只有2300万人,却有200多个广播电台,60多个有线电视台,5个无线电视台,6641种杂志,445种报纸。台湾《劲报》总编辑吴戈卿评论说:美国只有一个CNN,台湾却有10多个24小时的新闻与财经频道,堪称世界奇迹。僧多粥少,各媒体的竞争意识十分强烈。各路媒体记者为了本媒体的生存,更为了自己的饭碗,记者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台湾记者“抢”新闻世界有名。台湾地小人少,新闻资源毕竟有限,于是有些媒体记者便坐在家里“炮制”“惊天大新闻”。连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四个“牢牢坚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方针原则。其中,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事关党的新闻事业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精神脊梁”“定盘星”,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党和政府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要求;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