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漱渝 《民主》2013,(5):45-49
"本事"的含义是"真实的事迹"。传说《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担心他的弟子各按己意撰写历史,故谆谆告诫他们:"论本事而作传"(《汉书·艺文志》)。文学作品离不开虚构,这已成为常识;但作品往往有其生活依据或人物原型,这同样成了常识。古代不少诗词原有"本事",被统称为"本事诗"。比如,宋代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风格呈现于世人,固然跟作者的女性身份有关,但很多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一生,哲言妙语无以计数。闲读《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受益良多。书中有一段谈及他"不带人"的大实话,堪称高论,而且对于时下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个主管、首长调动,许多扈从随之进退,胡适就此说道:"我到任何机关都是不带人的。我不带人,什么人都是我的人;如果带了几个人,人家就有分别了,说这个是我的人,这是什么人的人了。"  相似文献   

3.
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其不丢面子,是博得好人缘的一大原则,也是为人的一种美德,这不仅能使对方有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1953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大的前苏联官员。在  相似文献   

4.
一位海外赤子在为祖国文教事业捐献巨款的仪式上,激动地说: “十分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使我能够为我的祖国母亲,尽一点绵薄之力。”他是出钱的人。他在说感谢,而不是在听别人向他表示感谢。这里是不是有什么差错? 没有。他感谢的是他有了这次出钱的机会。出钱,就是使一部分原来属于他的财产离开他,不属于  相似文献   

5.
秦风 《党政论坛》2010,(14):35-35
2006年盛夏的一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意外地”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位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人给了他一个临时通知——去中南海授课。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3,(14):56-56
群众来信是怎么送到国家领导人手里的?中南海里的信,又是怎么寄出来的呢? 与中国政治最核心地带中南海仅一墙之隔,一个灰白色调装饰的邮局安静地伫立在府右街乙27号。  相似文献   

7.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因而会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对方会因你让他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强烈的抵  相似文献   

8.
程青 《瞭望》1999,(26)
从通第一次电话,我就感觉出马啸老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他说他给下岗的朋友开心理调适课,只是为了能给他们一点帮助,自己并不愿意被宣传。最终他没有拒绝我的采访,恐怕只能说是他被另一种热情打动。但他跟我说好,发表时不登照片,也不用他的本名。我理解一个质朴的人希望过一份质朴的生活的心情。而通过对他的访谈,我也理解了一个质朴的人希望别人也能过上跟他一样质朴美好的生活的心情。马啸是成人教育的老师,1996年以来他利用许多时间和精力研究下岗职工的心理状态,在崇文区成人中等职业学校中为下岗职工开设的免费培训班上讲。…  相似文献   

9.
黎辛 《党政论坛》2011,(2):56-56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因而会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对方会因你让他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结下终生的怨恨。同样,也会因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而对你更为感激。  相似文献   

10.
11.
“中央研究院”(下称“中研院”)迁到台湾后,胡适有时由美访台,多数时候是为到历史语言研究所(下称“史语所”)读书借书.一次他从美国写信给史语所所长李济,拜托找一小块位于傅斯年图书馆附近的地,他想买下盖几间小房潜心读书,但绝不要所里补贴.以胡适的地位和影响,李济感到此事不得擅作主张,遂报告“中研院”总办事处.院长朱家骅感觉亦复如此,即呈报台湾最高当局.以蒋的性格未必会喜欢胡适,但以其“愿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宏图,早就有心笼络这位士林领袖,遂下令拨一块地盖一幢小房赠与胡适,经费由蒋自己的稿费中列支.李济未料到事情会弄到这个地步,但也只得听之任之.“瓜田不纳靴,李下不整冠”,以胡适的清望,这件事最先的考虑似欠周详.  相似文献   

12.
谢泳 《各界》2014,(7):27-31
《读书》1999年第3期有陈红民先生一文:《智者千虑》.主要意思是说当年蒋介石请胡适入政府,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虽然胡适最终没有“被湿了羽毛”,但“胡适怦然心动,有欲迎还拒之态,虽然属人之常情,但也可见在一定条件下,修炼了三十年的‘独立地位’是可以放弃的,‘诤友’也能成‘战友’.”  相似文献   

13.
论杨绛散文的写人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险峰 《理论导刊》2005,(10):95-96
杨绛散文备受读者青睐,而关于杨绛散文比较系统的赏评文字并不多见。杨绛散文在写人方面有独到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忠于生活的真实美,特征鲜明的个性美,节制笔墨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我认为,必须写好一个“人”字。做人,要学会做人的道理,作为政治工作者更应学会写好这个“人”字。首先,人字一撇一捺,左右稳稳当当。祖先造字时都考虑到人字怎样写方稳当好看,如今后人做人,尤其是政工干部做人扎实、诚恳待人,  相似文献   

15.
高荣伟 《侨园》2012,(1):49
世人只知胡适是中国著名的学者、诗人,一生获35个博士学位,而不知他还是一个幽默大师.胡适性情随和,宽容隐忍,温文尔雅,其幽默风趣的谈吐常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爱国人士杨杏佛同样幽默,是胡适的关门弟子,此人鼻高嘴阔,绰号杨大鼻子.一天,胡适去他家,适逢杨不在.等得无聊的他忽然掏出笔写下一首《致杨大鼻子》的诗贴在门上鼻子人人有,唯君大得凶.直悬一宝塔,倒挂两烟筒.亲嘴全无份,闻香大有功.江南一喷嚏,江北雨蒙蒙.写毕,适逢杨杏佛回来,看见后连呼:好诗,好诗!紧接着对恩师就来了一个响亮的喷嚏,蒙蒙雨丝洒满胡适的长袍马褂,二人捧腹大笑不已.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名片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名片上写了《独立宣言》起草人、《维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起草人、维吉尼亚大学的创建者,唯独没有告诉人们他是美国总统。因为在他眼里,《独立宣言》起草人和大学创始人远比总统更重要。胡适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还有北京大学校长、驻美大使、中央研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名片     
《党政论坛》2011,(24):35-35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名片上写了《独立宣言》起草人、《维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起草人、维吉尼亚大学的创建者,唯独没有告诉人们他是美国总统。因为在他眼里,《独立宣言》起草人和大学创始人远比总统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吴方 《瞭望》1989,(18)
去年春上过武昌,从珞珈山上携回一本易竹贤先生所著《胡适传》,后虽朝夕相望,终未得闲一读。直到转过年来,春江水暖,一想,该别任它一味寂寞下去才好。 书卷无声,未尝不有一腔灵性,想寄给它的读者。 胡适也是一位读书、写书的人,而且难得相契终始,能称得上对中国现代历史颇有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清廉     
李传玺 《党政论坛》2010,(10):51-51
“清廉”这个词应该是专指仕途之人的。胡适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写文章教书办杂志,似乎与这个词不沾边,但他毕竟出任过国民政府驻美大使,后来也担任过所谓“中研院”院长,在国民党那样一个贪腐的环境中,胡适能否保持清廉,不致堕落成他一直批评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1925年,田阿桐出生于江苏常熟沙家浜一户农民家庭。13岁那年,经亲戚介绍来到上海一位奉化籍师傅那里学裁缝。3年后,田阿桐应聘到上海南京东路一家英国洋行的服装公司工作。在这里,他不仅做西装,做皮装,做旗袍,还做各种时尚前沿的淑女装。凭着聪颖和勤奋,田阿桐很快成为上海滩上顶尖的裁缝高手。不久,他便在上海著名商业街南京路上拥有了自己的“田阿桐服装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