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苏联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斯大林所创建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20世纪人类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苏联模式具有显著特征历史继承性、封闭性、社会主义本质同社会实践的背离、社会利益结构的不断变化同僵化的体制无法相容。等等。“政治大清洗”是苏联难以愈合的创伤。“个人崇拜”曾受到列宁的严厉.批判,而斯大林则把“个人崇拜”变成了苏联社会的主轴。  相似文献   

2.
"布拉格之春"这一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事件与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化的改革及柯西金的"新经济体制"改革同根同源,都是冲击斯大林模式的重要尝试."布拉格之春"及苏联的出兵镇压对苏联内政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得苏联反改革力量占了优势,停止了"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它还使得苏联由"三驾马车"的集体领导体制走向了勃列日涅夫的个人集权政治;同时,它使苏联的意识形态领域走向全面保守,空洞的意识形态宣传代替了理论上的探索.苏联出兵镇压"布拉格之春"是苏联走向全面停滞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从斯大林功过看苏联兴亡——评《苏联兴亡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对斯大林功过的评价要与时俱进要考察苏联兴亡的历史进程、总结苏联兴亡的历史经验 ,首先就要探究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历届党政首脑的理论、路线、体制和实践的演变问题 ,尤其是涉及对斯大林功过的评价问题。因为斯大林执政时间最长 ,而且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是在斯大林执政的 3 0年间( 1 92 3~ 1 95 3年 )建成并且得到巩固的 ,随后 3 0多年苏联斯大林模式没有发生什么大变化。如果我们肯定斯大林是“功大于过”,那么就要肯定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基本上是成功的、优秀的 ,尽管难免还有一些弊端 ,那只要经过小修小补就能更加显示优…  相似文献   

4.
论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部制度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一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和社会稳定。斯大林时期确立了高度集权政治体制,集权体制下干部的特权、官僚化等问题严重,这些严重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赫鲁晓夫时期首次对斯大林高度集中体制进行改革,其中干部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赫鲁晓夫时期干部制度改革,是苏联干部体制上的一次大胆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赫鲁晓夫的“解冻”,勃列日涅夫时期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问题显得非常突出。从1964年到1982年,分三个阶段,勃列日涅夫时期对斯大林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最开始的维护苏共20大、22大决议到最后实质上为他恢复个人名誉,但在形式上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为维护通过战争获取的胜利果实,斯大林奉行大国合作战略。在围绕被解放欧洲国家未来命运问题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斯大林以许诺"自由选举"换取了英美对苏联提出的"联合政府"建议的赞同。反法西斯大国合作是联合政府体制存在外部条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把人民民主制度看成是长期的当时还未用尽其积极潜力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曾就国内战争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政治体制弊端提出一系列改革思想,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经济改革迈出了很大步伐,政治体制改革却没有进行,基本上沿用战争年代那一套做法,权力集中现象越来越严重,党内民主生活越来越不健全,党内争论的方法越来越极端化。从这个角度讲,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需要,导致了20世纪20年代末新经济政策的终结。  相似文献   

8.
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开始到1991年苏共瓦解,苏共近80年的历史,其党建实践可划分为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斯大林之后、戈尔巴乔夫时期四个阶段。苏共的党建实践与党先进性问题的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因而,其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是赫鲁晓夫执政后确定苏联党和国家内外政策全面调整的一次转折性会议,也是他巩固在苏共党内地位、树立党内威信、战胜党内对手的一次关键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反思斯大林所犯的错误,解放了思想,提出了党内民主、党际民主等诸多问题,点燃各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激情.斯大林去世后,苏共党内斗争成为重要的不稳定因素.由于对斯大林的批评过激,引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想混乱,造成了深远而严重的影响和后果.  相似文献   

10.
论日本的新保守集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5年体制"下的日本政治与行政格局种存在着多种双重权力结构.这种结构妨碍了新的环境下日本保守政治统治的效能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政治与行政改革是新保守集权改革,改革的主旨是要消除双重权力结构,将国家权力进一步集中于保守阵营手中,将保守阵营内部的权力进一步集中于以党首-首相为首的政治统治集团手中,以期大幅度地提高保守政治统治的效能.经过改革,日本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在多个领域基本实现了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