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二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到二○○○年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个战略目标是在对国民经济进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一要提高经济效益,二要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而后者要以前者为前提。坚持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是翻两番的基本要求。 翻两番,并不是要求各种产品、各行各业、各个地区都翻两番,而是总起来翻两番。农业产值翻不了两番。粮食也好,钢铁也好,能源也好,都翻不了两  相似文献   

2.
自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个城市以来,仅三个月,云集上海的外商竟达到六千多人次,有的外商提出了较大规模合作的意向。为了抓紧有利时机,迅速打开上海对外开放工作的新局面,上海市政府邀请各界人士座谈,研究、探讨上海在对外开放中的战略思想,提出上海的对外开放,应着眼于发挥这个老工业基地在全国实现翻两番战略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2,(41)
按照“三步走”战略,我们首先在1987年提前 3年实现了第一步翻一番的目标。1995年,提前5年 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随后在1997年, 又提前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到 2000年,我们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第一、第 二步的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 平。对于这一成就,党和人民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想一想,一百年前,中华民族是一种何等积贫 积弱的状态。经济力量微不足道,人民生活饥寒交 迫。但到20世纪结束之时,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的人 们都清楚地看到,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 军事等各方面的力量都有了空飞猛进的增长。200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404亿元,按现行汇 率计算,突破了1万亿美元,实现了邓小平当初的 设想。按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1998年,我国的国 民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就达到第7位,处于发展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6,(12)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它为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空前充分的条件。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按照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将实现翻两番,全国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进入小康阶段;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奋斗,再用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继续发展生产力,实现接近或达到当时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制定出发展国民经济的宏伟规划——本世纪末,工农业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两番。现在,全国上下,各条战线上的干部和群众都在认真学习十二大文件,对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充满夺取胜利的信心。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现将本刊记者从各地发来的几位干部和科枝工作者学习十二大文件时的有关发言摘登出来。  相似文献   

6.
谢玲丽 《党政论坛》2008,(11):51-52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与人口总量直接相关的指标,对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任务。上海各级政府和人口计生及相关部门正在不断努力提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探索一条特大型城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路子。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今年10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1周年,也是九十年代第一个金秋。 距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只剩下10年。时不我待,这10年将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10年。 工业的现代化程度,是整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庆之际,回顾并展望中国工业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我们欣喜地发现,我国工业现代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我们离本世纪末的目标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8.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与人口总量直接相关的指标,对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任务。上海各级政府和人口计生及相关部门正在不断  相似文献   

9.
我们已经跨入了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们要在八十年代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的水平.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看,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九十年代是关键的时期.实现九十年代的宏伟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坚定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对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时值金秋,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在欢庆建国四十六周年之际,又欣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为全国人民描绘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按照党中央的《建议》,“九五”期间,我们将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达到比较宽裕的程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好壮丽的前景将激励亿万人民满怀信心地创造新的辉煌;宏伟激昂的建设纲领向全世界宣示:中…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入20世纪90年代的最后一年,即将迎来新世纪的灿烂曙光。中国的改革,进行的是区域性推进的战略设计。邓小平在80年代初领导打响广东战役。90年代,他老人家在刚峻工不久的南浦大桥上感叹地说,没想到上海人这么聪明能干,给上海的优惠政策晚了五年。1991年4月李鹏总理在上海宣布浦东开发开放作为上海强劲发展的信号,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如强劲的东风,上海的发展获得百年未遇的良机。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作为中央文献,写入地方的只有上海。上海成了全国改革大局上的重要棋子。著名学者刘国光说…  相似文献   

12.
历时五天的中国科协“三大”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了。大会发出的“团结奋斗,为实现‘七五’计划贡献才智”的号召,振奋着全国七百万科技工作者的心。 今年五月,赵紫阳总理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直接为翻两番服务,长远目标是发展高技术为振兴经济服务。这意味着科技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科学  相似文献   

13.
王晓宁 《学理论》2008,(2):92-93
人才资源是最大的资源,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发达,最为关键的是有没有人才,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强国梦。靠什么来实现这个梦想?当然要靠党的方针路线,靠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还要靠我们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据专家测算,按目前的能源消费水平,到200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需要生产能源折合标准煤18亿吨,届时,我们的生产能力只能达到14亿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15.
喜迎新春,国家计委主任宋平畅谈经济形势说,当前形势确实喜人,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很有希望达到。但要冷静地看到,我们面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困难亟待克服。  相似文献   

16.
胡清、郑国中在“‘世博经济’魅力有多大”中指出,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与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必将成为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超级引擎”,将会极大地促进上海等沿海地区以及广大内陆地区的发展。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为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点,为上海在21世纪初实现跳跃式发展,尽快建成世界级城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力,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并且将有力地拉动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经济带乃至带动全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感到的最大压力,是每年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上交任务如何完成.本文拟试论开发交通致富途径,同工农业产值双轨发展,使上海到2000年更加富起来. 一、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国际港口大城市,既要有国内的交通体系,更要有国际海空运现代化通道,从而形成国际国内的交通枢纽,港口城市经济才得以顺畅发展.发展经济,交通必须先行. 上海工农业产值已超千亿元,到2000年要求达到近2500亿元(从1980年产值翻两番算),如仍然以工农业产值为考核指  相似文献   

18.
陈飞 《瞭望》2003,(2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为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电力工业必须快速增长。全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和当前的大好形势,给云南水电产业的开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云南应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开发云南丰富而优越的水能资源,加快建设水电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全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汽车工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历史上小型、分散、落后的汽车工业已经建成了上海第一支柱产业和中国重要的轿车工业基地,桑塔纳轿车在全国率先形成了30万辆生产能力,经济效益连续六年居全国同行首位。上汽集团先后被评为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强第一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在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旗帜,作为统领全局、…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2,(10):26-27
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新世纪前10年这一重要机遇期,坚定10年翻两番的发展目标,不断增加经济总量和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地方铁路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