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正林 《唯实》2008,(9):183-187
"一村一品"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但农业风险的存在和发生,严重影响着"一村一品"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其关键环节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发挥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的经济补偿职能,以保障"一村一品"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潘丽娅 《求贤》2023,(4):12-13
<正>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特色农业、优势农业是发展农业农村的良好渠道,而“一村一品”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天津市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根据不同村落特点,因地制宜地综合考虑气候、文化、资源禀赋等因素,持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与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域布局相吻合,带农增收效果显著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推出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天津4个村镇榜上有名。自2011年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以来,天津市共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4个,产品涉及水果、蔬菜、休闲农业、花卉、畜牧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宁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努力培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一村一品”成了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胡卫星 《唯实》2008,(10):89-92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化,是诸如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多年来全力向前推进的重要农村工作之一,很多农村从“一村一品”抓起,把“一村一品”融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邓雪霏 《奋斗》2008,(3):31-32
从各地发展实践看,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形成“一村一品”,是加快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是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具体行动。那么,我省“一村一品”发展状况如何?发展中应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今后应如何推进?  相似文献   

6.
金凡晴 《求贤》2023,(4):10-11
<正>话题由来日前,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了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名单,天津市有4个村镇榜上有名。自2011年8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以来,至今已累计认定了418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相似文献   

7.
“新三个农业”是兴安县委、政府为了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提出的“精品农业”、“礼品农业”、“工业农业”的简称。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兴安主要加速发展葡萄、白果、柑桔、毛竹、食用菌、甜玉米种植等支柱产业,积极扶持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龙头企业、协会组织、种养大户作为“精品农业、礼品农业、工业农业”主体地位的确立,走出一条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和农户共同发展的特色农业的增效增收之路。  相似文献   

8.
谢科进 《唯实》2008,(8):175-17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农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断融合,农业竞争日趋激烈,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分析“一村一品”促进农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提高主导产品的产业化、品牌化水平,构建发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我省各地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以特色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0.
祥云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五”以来,祥云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方针,培植烤烟、蚕桑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促进强村富民,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三农”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2006年,全县建成优质桑园基地10万余亩,有桑农26370户,全年养蚕9.2万张,产鲜茧3800吨,销售鲜茧收入突破1亿元。而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云南驿镇棕棚村成为了全县、全州发展“一村一品”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顾海  景鑫亮 《唯实》2008,(6):87-90
“一村一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决策,农产品安全则是老百姓最关心最注重的问题,研究分析一村一品建设与农产品安全的相互辩证关系,提出我国“一村一品”工程合理发展的对策,不断完善这项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是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正确选择马占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伊通县委、县政府在狠抓粮食生产,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同时,从当地资源优势和生产力状况出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按照农村经济产业化要求组织生产,逐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式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一村一品,就是指一个村在不放份粮食生产的同时,多数农民或多数劳力从事某一品种、某一行业的商品性生产,且该品种、该行业的产值、收入占这个村社会总产值的相当比重。我县已有245个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经济格局,还有近百个村正在朝一村一品经济格局方向发展。一村一品专  相似文献   

14.
《江淮》2007,(10)
"一村一品",是指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主导产品或特色品牌,从而大幅度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一村一品"最早发源于日本大分县。大分县原先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县。在县知事平松守彦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则显得较为滞后和相对贫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宜春立足农业大市和文化强市的实际,把产业发展的"一村一品",与文化发展的"一村一品"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一村一品"活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说变化,最大的是农村.说发展。最快的是农业,得实惠,最多的是农民: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发展快速推进。农民生活日渐丰裕……“高寒冷凉”、“订单种植”、“一村一品”、“良种工程”、“新型农民”、“集约化经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名词、引入的新理念、创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法桥村采取了“五统一分、滚动扶贫”的主要做法,打造“一村一品”模式的成功经验,以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它是对以村为单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模式的一种表述。因此,发展"一村一品",必须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二是坚持发挥优势的原则;三是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狄立新 《唯实》2008,(4):58-61
"一村一品"就是:一村或几村打造一种或几种能够代表当地特色的优质、高效、上规模、能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商品、旅游、文化等,以达到振兴地方经济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目的。溧阳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走特色化、精品化道路,农业、制造业、建安业、社会文化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色的希望──磴口县发展名品经济调查赵玉善近年来,磴口县委、政府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名品经济,走出了一条增产增收的好路子,成了农牧林结合,种养加结合、粮油糖瓜果花草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格局,从而促进了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