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对待”是进行说服教育时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说的一句话。现实生活中,在个人的名利待遇等方面能否做到正确对待,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认识水平,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然而,凡事有度,“正确对待”这个词如果用得过多过滥,不仅会失去教育意义,还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具体来说要注意三戒:一戒让人“正确对待” 的事不合理、不正确;二戒以“正确对待” 回避矛盾、推卸责任;三戒亏待那些能够“正确对待”的人。在把握好这三点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可能使受教育者真正“正确对待”问题,提高思想认…  相似文献   

2.
时有春夏秋冬,人有幼青壮老。青年,乃人生从少年到成年的一个过渡阶段。人生的青年时期,在我国古代尚无明确的划分。最早的年龄分期可见于孔夫子。“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代》)这是按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将人生分为少、壮、老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民主》2006,(4):48-48
平素爱读闲书,爱辑格言,每遇精彩隽永之语,必赏之记之,把玩再三。近读《论语》,辑得“三戒”,读《汤显祖传》,辑得“四香”,读《明斋小识》,辑得“五硬”,都是讲人生心得,却又角度不同,联缀一起,可取互补之功。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广味儿”,人们自然会想起广东的烤乳猪,“龙虎斗”;想起老广东们趋之若骛的早茶和“小广东”们乐斯不疲的“音乐舞厅”……不过,在广东呆得久了,又往往会对广东人生活的紧张、忙忙碌碌,以至那种无处不在的竞争感到不习惯。也许,这就是另一种“广味”吧?前不久,我们在广东铁路部门采访,有三件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们初次领略了这种“广味”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眼下吃风大盛,城里盛,乡下也盛。“城乡差别”当然还是有的,比起城里的什么“满汉全席”,进口“生猛海鲜”,乡下吃的要简单得多了。被标榜为“上档次”象征的澳洲龙虾。阿拉斯加生蠔之类,绝大多数乡下的“美食家”们无缘得见,甚至闻所未闻,不知道人世间还有那些美味。吃的花费也菲薄得多,城里那些所谓上档次“豪宴”上一个人的消费,就够乡下“美食家”们吵吵哄哄闹他几桌了。所以有评家曰:乡下的那种吃只能算是“穷吃”。  相似文献   

6.
南宋学者名仕吕东莱撰《官箴》名篇,提倡:立官德亦以戒巫为要。《官箴》有言:“当官者,凡异色人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宜疏绝。要以清心省事为本。”所谓“异色人”,即指巫祝尼媪一类的怪异之人;而“巫祝尼媪”一类,指的是旧时专门从事通鬼神迷信的职业者;“疏绝”,表疏远、不相往来。这篇被后人称为“千古不可易”的《官箴》,明确指出:当官者应该疏绝“巫祝尼媪”一类的迷信者、怪异之人,实当切中为官至要。当官戒巫,因为“山人星相之类,最善持人长短,稍有不如意,即含沙射人”;“师巫乐戏排场”;“(巫祝尼媪)…  相似文献   

7.
近来,有两件事办得漂亮、利落,让人忍不住就想喝声彩,叫个好。 一件是天津的“大地走红”事件的处理。去年10月初,有艺术家在天津的水上公园搞了个叫作“大地走红”的大地艺术作品。万把红伞的铺陈,给天津人带来了很新奇的感受,也带来了一点小小的诱惑,由这诱惑而导致了一点没面子的尴尬,一万把伞几天丢光。但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一万把伞回来得也很快,10月下旬,“大地”又重新“走红”。这个“魔术”是谁变的呢?是天津市委。天津市的领导者们用的是“小题大作”之法。  相似文献   

8.
徐敏 《瞭望》1994,(49)
近日读报阅文,觉得“亲自过问”四字使用频率较高。这反映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作风越来越扎实,令人高兴。但转念细想,又觉得“亲自过问”太多,恐怕也不能说全是好事。比如说某问题早就应该解决却久拖不决,在上级领导的亲自过问下,得以迅速解决;某项早就应该落实的政策却长期不得落实,由于上级领导亲自过问才得以认真落实。事情办了,政策落实了,这谁也得说是件好事。但人们要问:在上级领导亲自过问之前,那些下级们都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9.
国庆将至,中国人又将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周”。今年“五一”过后,国家有关部门就规范旅游管理、进一步发展假日经济等方面的工作加强了协调,采取了一些措施,因此,前三个“黄金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望得到改观。不过,要使“黄金周”真正做到既让老百姓玩得开心,又能带动旅游产业良性发展,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相似文献   

10.
北雷 《侨园》2011,(10):18
在辛亥武昌首义时,有三位年轻人是策动武昌起义的重要角色,他们就是名闻全国的“三武”——孙武、蒋翊武、张振武.由于他们三人的名字中有一字相同,地位也大致相当,而且又都是武昌起义的风云人物,故人们称他们为“首义三武”.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高级牢骚”的“传统文化反思热”,正在向哲学层次升华,也正向现实生活逼近。中国知识界的精英们,于展示“批判意识”的同时,也开始了痛切的“自我批判”。“批判意识”激励人公开抒写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神圣忧思,一吐胸中堆积的层层垒块;这无疑是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但是“高级牢骚”之说,从另一方面表明,只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如果不是有意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尖锐问题,起码也是让人觉得隔靴搔痒,言不尽意。至于正在进行的“自我批判”,则集中表现为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劣根性”的挖掘。概括言之,其要有三,一曰缺乏自主精神,软弱无能依附性强。二曰思想贫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长河里,有一个词儿让人分外希冀和期许,这就是:和谐。和,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和,更是北京住总大家庭的共同追求!(一)为推进“和谐住总”建设,弘扬正气、打击邪气、聚集人气、鼓舞士气,2006年4月以来,根据集团公司党委的工作部署,集团公司宣传部、团委把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住总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开展了“和谐住总——‘九兴九戒’故事征文和讲故事大赛”活动。“九兴九戒”,核心是“和谐”:兴和谐共进,戒挑拨害群;兴学人之长,戒专揭人短;兴当面说…  相似文献   

13.
蒋元明  韩一民 《民主》2006,(11):45-45
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国校长们给自己的一些名教授起了个绰号,叫“跳蚤教授”,因为他们见高薪而跳槽,哪儿能给钱多就往哪儿跳:你给年薪一百万,他跳来了,别人给一百五十万,他立马又跳走,跳得校长们心烦,说他们追逐功利比追求学术更来精神。现在不少名教授出门有车,进门有别墅,还有女助手,气派得很。其实,教授们算是活明白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更是财富,干嘛要守着知识、财富穷哈哈的呢,干嘛有钱不要,非“君子固穷”,当孔乙己不可?现在的学校已今非昔比了,许多地方的教育都变成一大产业,可以赚大钱,高收费加上乱收费,财源滚滚。扩校扩…  相似文献   

14.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鉴于各地往年植树活动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呼吁今年的植树活动要“五戒”。 一戒植树节当节过。以往,有些地方或单位单纯为植树节而植树,植树造林一阵风,节日一过就消停。植树节这一天,常常是男女老少齐上阵,“红旗满山头,人人扛镐头,到处拍镜头”,但是过了这一天,造林的责任感、紧迫感渐渐松懈下来。 二戒把植树当春游。有些单位和个人借到郊外植树的机会,开着大车、小车,带上食品、饮料、照相机、扑克、风筝等,树没值几棵却一个个玩得兴高采烈。 三戒求数量不求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人生三境说     
王国维有人生三境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孔子也有人生三境说:“少年人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中年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相似文献   

16.
虚惊两场     
王格 《瞭望》1988,(42)
我父亲是“知识分子”,1957年因发表了对南斯拉夫工人自治的赞同性言论,理所当然地当上了“右派”。他的命运,又必然决定了我们一家每个人此后二十余年的命运,同时,也使我们全家患上了对发表公开言论的“恐惧症”和对形势变化的“精神过敏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给令人窒息的一潭混水投下了“漂白剂”。天,日渐晴朗;水,日渐清澈。被长期禁锢窒息的中国社会科学开始复苏了。也许是社会——政治环境变好了;也许是父亲那句“出身不如人,学识要过人”的训导起了些作用;或许还由于从小受颇有“忧患意识”的父辈们的影响,总之,我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我自幼热爱  相似文献   

17.
有位老政工讲过这样一则以事寓理的小故事——有一个“饱汉”去做“饿汉”的思想工作,讲了这么几层道理:一是要正确对待“饱”和“饿”,树立以苦为乐的思想观念;二是要学会忍耐,在困境中要看到希望,面包总会有的;三是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按说,这几条道理讲得都不错,都很动听,可是,想象得出,“饿汉”们一定听不进去,“你说你的,我想我的”,甚至愈听愈腻烦,愈听愈反感。 “饱汉”的说教之所以不  相似文献   

18.
工友们戏称我“大帅”,说我不仅手头上的活儿干得“帅”,而且管理班组的方法也挺“帅”。这是大伙对我的赞扬和信任。我负责的钳工班有52人,管理起来确实要花些心血。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感到,办同一件事,处理方法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其效果大不相同。我把它总结为“先后管理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求全”病,选美要凑够“十美图”,吃药要吃“十全大补丸,就连各地的人文景观也要凑成“八景”、“十景”之类.用这种思想对待人才,必然会演出一幕从求全责备开始,以摧残人才告终的悲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疵”(《吕氏春秋》),“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器任援,则世无可弃之士”(司马光语).美国经济管理大师彼  相似文献   

20.
瞭望哨     
《瞭望》1989,(47)
据报道,最近“民主斗士”们又在海外舒适的宾馆里,给人上“民主课”了;“民主在台湾”,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对整个中国的民主事业,对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据说这些“民主斗士”们还将去台湾考察、学习所谓的“民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