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评价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它是不是我国社会最进步、最有远见的阶级,能否担负起改革的重任?能否(经过共产党)领导我国走向繁荣富强?在两年以前,已成为改革中争论的一个热点。有的认为:中国工人缺乏真正的工人意识,缺乏独立的阶级人格;中国工人阶级是被束缚在一个个特定的企业中,犹如农民守一井水田,日益成为改革的一大阻力。歪曲、丑化我国工人阶级形象以个别现象代替本质特点、以支流代替主流而取消工人阶级在我国的领导地位的种种观点和做  相似文献   

2.
《工友》2007,(4):36-37
我们当地一些用人单位已经破产并清算完毕,但原有部分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一直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现这部分人员要求参加养老保险并补缴养老保险费。请问,这部分已过退休年龄的老职工能否参保、补缴养老保险费并办理退休手续?  相似文献   

3.
劳动工作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李伯勇编者按依靠谁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改革、发展的首要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能否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依靠方针,是关系到我国企业改革能否坚持正确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重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曾一度灭绝的劳动合同制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又重新得到复苏并蓬勃发展。在制定《劳动合同法》时,我们既要积极改革这项制度中与当前劳动关系不相适应的地方,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对这一用人(工)制度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贯穿着三条线。一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二是分配制度的改革;三是所有制的改革。这三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对这三方面的改革作了全面阐述,指明了今后改革的方向。用十六大精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我们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这是确定工会工作着力点的前提。关于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宏观经济的计划调节已逐步让位于市场调节。当前比较突出的是消费不足,商品供过于求,物价下降,导致企业停产半停产,下岗…  相似文献   

6.
自1979年以来,我国按照“两权”分离的思路改革了国家和全民企业的关系。改革使企业独立经营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与企业制度改革的目标仍然相距甚远。实践要求我们从理论上探讨“两权”分离的实质,并根据我国的国情,找出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一、“两权”分离的实质是改变了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的方式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具有十分复杂的内涵。所有权的核心是所有者对其财产的支配权。所有者可以排他地支配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对其财产拥有占有  相似文献   

7.
丁胜如 《中国工运》2014,(12):37-39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职工能否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工会能否在利益关系调整中更有力更充分地表达职工诉求和工会主张,都对工会找准角色定位、做好维权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工会要准确把握自身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始终坚持群众化、民主化的改革方向;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中央政府机关到地方政府机关的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所涉及的对象,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和思想准备是此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调查发现,党政机关干部已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对改革有较强的信心,同时有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和法制观念.但党政机关干部的思想中仍然带有一些传统体制的旧痕迹.较突出的有产权观念、成本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社会保障观念等仍有不足.推动党政机关干部彻底转换观念,有益于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内部分配是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是能否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条件;也是能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断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工作。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个问题,积极参与企业内部分配,逐步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补充完善,使参与企业内部分配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一、参与企业内部分配,要始终以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指导思想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企业活力来源于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影响职工积极性的诸因素中,利益分配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职工最为关心的问题,它对职工的思想、情绪、生活和劳动等诸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它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乃至四化建设的大业和改革的成败。因此,工会要把参与企业内部分配,作为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工作,作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经历了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工会工作总思路的实现与工会权利的研究●王贤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劳动关系正经历着一系列重大、深刻的变化。劳动关系能否稳定、协调的发展,对于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个全党全国大局关系极大。中国工会对于切实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能否真正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真心实意地依靠职工办企业,是关系到能否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能否使改革成功的重大原则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贯彻落实“依靠”方针,应当努力做到“强化两个意识,狠抓两大建设,坚持两种做法”。 一、强化“两个意识”,形成工作共识 一是强化“依靠”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党的依靠方针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坚持党的依靠方针,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它不是一般的思想、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立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应给职工选择厂长的更大权力 文贤今年以来,我省出现多起职工罢免厂长事件。有人认为这是个别和偶然现象。然而我们能否透过偶然现象看到必然要求。前些年,职工没有提出过选择或罢免厂长的要求;他们认为这是上面的事,与己无关。改革的浪潮把企业推向市场竞争的海洋,...  相似文献   

13.
大部制改革至今已走过了两年多的历程,为贯彻落实我国在新一发展阶段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精神,应从大部制改革的历程中吸取经验,为下一轮的大部制改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对话     
社会对话是我国政治学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社会对话的产生,有赖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充分发展,也有赖于社会心理的成熟。在社会对话中,政府如何定位,直接关系到社会对话能否顺利进行及其效果如何。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对话模式。成功的社会对话,既是改善治理的关键,又是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适应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建立公有制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然而 ,怎样适应社会化的发展来建立公有制 ,却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确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 ,从而 ,充分利用并合理开发劳动资源 ,以服从和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16.
青年恩格斯基于早期英国产业革命的视角,追溯了英国产业工人队伍形成的原因,描绘了产业 工人队伍建设遭遇的困境,并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了改革思路。青年恩格斯关于英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及 其改革的深刻思考,为我们科学认识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历史生成、现实状况和未来使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重温青年恩格斯曼彻斯特时期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社会历史性解读,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其产业工人队伍建 设思想的理解,而且对推进我国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基础的主体, 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我国整体改革的成败, 而且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命运和前途, 因而引起世人的关注。同时, 也成了我们党和政府各项改革的中心环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是条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是方向, 而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则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有别于普通高校的重要力量,能否有助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关键在于能否办出特色。本文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上的特殊性进行分析,着重对其确定的依据和具体要求进行探讨,旨在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出积极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今年十月下旬,中国工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隆重召开。由于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三大以后,我国改革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因而大会的主题也必将是改革,也就是工会在改革关键阶段的任务和工会的改革。中国工会“十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在改革开放中开拓前进的五年,是工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五年。因而我们应当对这五年的成绩和进步有足够的估计,对这五年的经验作实事求是的总结,当然,也要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具体的分析。否则,我们将难以搞好工会改革,工会也难以真正在改革和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也存在不少问题。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成为当下社会讨论的热点。时代发展要求下,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更是大学专业教育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探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指出创业教育与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融合的切入点在于观念文化以及知识技能,提出从教学团队、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平台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