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西伯利亚农村的社会结构亦发生明显变化:中农取代贫农成为农民的主体,富农人数急剧减少.西伯利亚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不断拓展,并日益坚固.在无产阶级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中农和贫农进行的群众性自觉争取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保障了西伯利亚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2.
西伯利亚革命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欧俄地区遥相呼应,共同掀起了波涛汹涌的革命浪潮,但西伯利亚革命与欧俄革命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十二月党人是俄国的爱国主义者,他们发动的旨在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失败后,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十二月党人并没有因为被流放而沉沦,而是为西伯利亚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鞠躬尽瘁,他们对西伯利亚教育事业的贡献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历史进程有别于欧俄地区.西伯利亚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在沙俄政府长期奉行大俄罗斯主义民族政策的影响下,如何调动西伯利亚地区少数民族的革命积极性、争取和保卫革命成果,成为革命政权急需解决的问题.西伯利亚革命委员会展开了一场针对不同民族特性、旨在宣传无产阶级民族政策的运动,唤醒了西伯利亚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争取和巩固了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兴起,形成了所谓的"社团革命"。不论是在地球的北部还是南部,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数目都在大量增长,它们的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这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浅论西伯利亚流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世纪末,沙俄统治者在占领西伯利亚后,即把那里确定为新的流放地。在随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大批的刑事犯和政治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然而无论是作为惩罚措施,还是移民手段,抑或是为了排除对其统治的威胁,西伯利亚流放都显得微不足道。1917年二月革命后,随着沙皇专制制度的覆灭,西伯利亚流放制度被最终废除了。  相似文献   

7.
二月革命时期,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团体和机构,其中公共安全委员会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是由社会民主党人流放犯和社会革命党人创建并掌控的。它在第一时间宣布夺取沙皇地方政权,其执行委员会是实际上的地方行政管理机关。公共安全委员会在接管沙皇政权、维护社会秩序、体现人民民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保证了二月革命在西伯利亚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沙皇时代的西伯利亚流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3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沙皇政府视西伯利亚为"国内殖民地",在西伯利亚长期奉行"惩罚式的垦殖"政策。西伯利亚成为国内外有名的苦役流放地。西伯利亚流放是俄国社会政治斗争的"晴雨表"。同时,它给西伯利亚开发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是西伯利亚劳动力匮乏、社会经济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人没有组织起有计划的大规模的西伯利亚殖民活动之前,俄国凭地利之便和哥萨克之勇,抢先占领了西伯利亚。近代以来,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英国人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活动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555年“俄罗斯公司”在伦敦成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发生工业革命,在这一阶段,英国人活动规模小,赴西伯利亚动因之一是为了商业利益,二是受沙皇政府聘用出访或途经西伯利亚,三是出于传教或慈善事业的目的。第二阶段从俄国工业革命到1917年十月革命,英国实业家和资本家伴随大规模的对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来到了西伯利亚,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0.
西伯利亚军役人员是西伯利亚封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17世纪沙皇俄国向西伯利亚侵略扩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俄国殖民扩张政策的执行者、殖民统治的工具,他们在剥削和压迫当地各族人民的同时,本身也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对象,其性格中具有矛盾性和双重性。军役人员还积极从事殖民开发活动,在客观上对西伯利亚早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伯利亚消费合作社是在西伯利亚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条件下出现的,它为西伯利亚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伯利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同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做斗争,并以较合理的价格向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对维护边区居民利益和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二月革命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还处于统一的社会民主工党之中,没有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这严重影响了革命向纵深发展.列宁《四月提纲》的发表和四月会议的召开,推动了西伯利亚独立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建立,至十月革命前夕,大部分地区都完成了这一工作.这对布尔什维克夺取苏维埃领导权、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团主义理论的兴起为比较政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但社团主义理论的发展很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采纳了新制度主义基本理念的学者们主要关注发达国家中的利益协调和政策制定,发展了社会社团主义理论;受“国家的回归”运动影响的学者们则关注欠发达国家里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了国家社团主义理论.本文比较了社会社团主义理论与国家社团主义理论的区别,并进而分析了国家社团主义理论对于拉丁美洲国家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社团主义理论的两个研究方向,一是社团主义的制度安排如何影响权力关系,二是如何综合路径依赖和关键节点的理论来解释国家社团主义在拉丁美洲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使俄国东部地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它促进了东部地区的移民,引发了两次移民运动的高潮;随着铁路的修建,东部地区的居民点数量大幅增加;西伯利亚大铁路管理局作出了在东部地区建立社会基础设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一、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社会状况恶化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受政治局势动荡和经济危机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领域的问题。在经济陷入极其困难境地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社会问题空前严峻,社会状况恶化。(一)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苏联解体前,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一系列指标就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俄罗斯的激进改革使该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1。实际现金收入水平下降。改革后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收入虽然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1993年末,远东国民经济部门的平均工资比全俄平均水平高85%。但是,该地区运输和日…  相似文献   

16.
自1818年第一个犹太人移民流刑犯来到伊尔库茨克,至十月革命前,伊尔库茨克地区已成为西伯利亚犹太人最多的聚居区。俄罗斯学者一般认为,西伯利亚犹太人主要从事商业和采金业。笔者认为,伊尔库茨克犹太人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商贸业、工业、加工业及交通运输业,较少涉足采金业。伊尔库茨克犹太人对本地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协约国干涉苏维埃俄国革命中,捷克军团被协约国利用,充当协约国干涉西伯利亚革命的急先锋。捷克军团的叛乱严重侵犯了苏俄的国家主权,给西伯利亚地区的居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由于在利用捷克军团叛乱上荚、法、美、日四国间有错综复杂的矛盾,而且捷克军团遭到红军和游击队的打击,捷克军团在1920年初撤离了苏俄。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移民的大量涌入,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社团①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进而在新加坡的当地社会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先简要描述了新加坡中国新移民社团产生的背景及其建立、发展的概况;随后分析了新移民社团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最后探讨了新加坡中国新移民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是封建农奴制时期,西伯利亚城市设立的基本原因.17世纪初,西伯利亚城市工商民的出现表明了城市经济的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演变为社会-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以来,西伯利亚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其社会状况亦日趋恶化。在西伯利亚,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两极分化、失业、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领域的问题严重,构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这对西伯利亚地区乃至整个俄罗斯摆脱危机、经济复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改善西伯利亚的社会现状迫在眉睫。 一、西伯利亚的社会状况呈恶化趋势 1.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与其它收入形式相比较,劳动报酬的增长是公民福利的源泉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促进因素。苏联解体以来,西伯利亚居民平均工资标准高的优越性实际已不存在。据1993年统计,西伯利亚的秋明州、克麦罗沃州、伊尔库茨克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的工业部门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分别超过全俄平均水平的165%、55%、40%和45%;而非原料生产区,如新西伯利亚州、阿尔泰边区和图瓦共和国的工业部门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约为全俄平均水平的70—80%左右。由于人口密度低及运输、医疗和日常生活服务费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