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元代文人画家在"游戏翰墨"中建立一个确证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世界。对他们而言,绘画与游戏是一体的,"游戏"不再是一种创作态度的表达,而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元代文人画家的"游戏"不是戏谑,它基于"游于艺"、"逍遥游"以及"游戏三昧"的思想,其中浸透着对人生存本身的深切关切,有着丰富的自由意蕴。在"游戏"精神的引导下,元代文人画家的"墨戏"从物象造型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开创了新的审美意味,创造了新的绘画面貌。  相似文献   

2.
李明 《创造》2021,29(8):83-84
1279年,南宋灭亡,元朝建立.元代废除了科举制度,取消了画院.除了一些活跃于宫廷的画家之外,部分士大夫都隐居不仕,过着书画自娱、闲情雅逸的自在生活,这无疑促进了文人画的兴起.自赵孟頫提出艺术必须"托古改制"后,崇尚"古意"、摒弃南宋画法而学北宋、上追及唐的思想,左右了整个元代文人画的情感和趣向.继之而起的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被统称为"元季四大家",他们的绘画萧散简远、逸笔草草,又湿墨繁笔、枯润各异,散发着一种对人世生活的超脱之感,代表着元代绘画的整体精神.黄公望是四人中最年长者,无疑也是元四家之首.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3,(1):108-111
绘画艺术 虽然会随着不同地区的文化与画家们所使用的创作工具或表现技法,而产生不同的创作风格或充满各国不一样人文思想的结构形态,但如果以追根究底的科学观念去探索绘画艺术的深度内容,相信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绘画艺术的组合元素除了人类的光色思想与生态环境所形成的景观磁场外,大概就是阳光能量了。  相似文献   

4.
唐朝晖 《求索》2010,(8):201-203
本文较全面地考察元人所选的元代诗歌总集版本,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元代的诗歌流派。明确指出,元代诗歌总集既是元代诗歌流派的重要标志,也是元代诗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元代诗歌总集阶段性特征反映了元诗的嬗变进程,元前期的诗歌总集以遗民诗人诗作为主,中期诗歌总集以馆阁文人的典雅平和、唱和题画诗为主,后期诗歌总集类型多样、数量繁多,反映了元末奇才益出、流派纷呈的诗坛特点。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8)
<正>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中国画的自娱性、抒情性功能成了中国绘画的主流精神,而中国画所体现出的以表现文人画家的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淡化。尤其是在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状方面,较之其他艺术形式,愈发式微。在上世纪初期曾借鉴西方绘画,寻求改良,在取其形式题材上,为中国画创作增加了新的元素,尤其是表现在人物画的"主题性"创作上。"主题性"这个词有人认为始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这种说法还未查证,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双重影响下绘画艺术蓬勃发展,同时也促使了绘画理论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不仅复兴了科学,艺术也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绘画艺术,本文就是对达芬奇的绘画艺术进行美学思想的分析,包括对其著名绘画的描述分析,对《绘画论》中的美学思想进行提炼,以及阐述了达芬奇的美学贡献。  相似文献   

7.
自然和人文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两个维度。当前我国学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学者们仅从自然维度考察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根基、内容、当代价值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忽视了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与自然生态思想的形成是同一过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统一、资本本性是人文生态恶化的根源、以人为本和人的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人文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考察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元代杂剧人物命名爬梳整理,挖掘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探讨杂剧人名折射出的元代社会制度、思想文化、时代心理和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9.
纪晓华 《求索》2011,(1):189-191
元代诗词大家张翥一生经历了元代的盛衰,他的诗词创作有着相通的情感内涵。词集《蜕岩词》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和多元,包含了怀念昔日歌舞宴乐生活的恋旧情结,充溢着绵丽纤婉的情感流露;相对而言,更具价值的是《蜕岩词》精致的语言中包孕着深深的人生迟暮感与浓郁的家国之悲,和看透世情、心归山林的隐逸之思,并于词中灌注了深深的"病"、"酒"情结。《蜕岩词》的整个思想倾向整体上典型地体现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伤乱情怀,反映了元代中后期的社会风貌和元代文人的文化心态,是元代词坛的殿军。  相似文献   

10.
关于孔子的人文思想历来褒贬不一,褒者认为它提供了天下为公的思想基础,贬者认为它是王权主义者的治民工具.尽管对于孔子人文思想的学理界定莫衷一是,但孔子人文思想所表现的特质是客观而具体的,它涵盖了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对人的社会性的强调、对人的创造性的重视、对人的实践性的突出等多方面内容.挖掘孔子人文思想的特质,不仅有利于从学理意义上对其作以质性探究,而且有利于从现实意义上进一步彰显和弘扬孔子的人文思想,进而实现对孔子人文思想的跨时代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的新论断,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注重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最佳途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切实加强人文关怀,才能充分显示其人性的光辉,才能科学且富有成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鸣 《求索》2004,(11)
近年来 ,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引起了各个高等院校的重视 ,教育管理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措施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在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上 ,人们的认识并不统一 ,甚至仍存在着较多的偏见。认识上的不统一 ,必然使人们思想上形成某种思维定势 ,自觉不自觉地产生认识上的种种误区 ,使人文素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1.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说 ,在高等院校中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视的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 ,思想政治教育也起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某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 ,而且是核…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 ,真正把大学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 ,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文关怀的现象 ,提出了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表现为对人的需要、个性的尊重和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应对当前心理问题多发的必然选择,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品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革新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良 《湖湘论坛》2009,22(2):57-59
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关注与解决人的问题,两者统一于“人”之中。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由于在价值取向、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定位不准。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相对缺失。严重制约其效度。为此,必须转换视域,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人文意蕴,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和方法中,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3)
人文关怀是当今教育的主流思潮,实效性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效性,对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表现为对大学生主体意识、情感、个性等的疏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关怀素养、注重受教育者的实际情感和心理需求、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体系等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效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维度,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坐标.注重人的本性、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调适人的身心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支点;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提升幸福指数,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坚持科学化原则、人文化原则、生活化原则、艺术化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8.
刍议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在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腊梅 《理论月刊》2008,(7):180-182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最为灿烂的一部分,对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当代大 学生的身心修养境界,塑造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 塑造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原则,最后指出了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在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何跞 《前沿》2014,(7):220-222
元代诗学中,性情和理学是两个重要的特点,它们表面对立,实际却有融合,元人性情论中有理学的内容。元代诗歌以抒写性情为普遍风气,而抒写性情包括自然的性情和突出的个性,都是求真的文学风尚。而理学的影响和灌注,使抒写性情的内容风格加上了平和的一种,其本质还是追求自然和真实。元代诗坛始终贯穿这求真不伪和抒写真性情的思想主导,只是情绪上由浓到淡,从张至敛,由个体到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中学法制教育的人文引领就是用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引导、指引中学法制教育。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体现在确立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主体地位上,人文方法体现在法制教育策略的选择上,要以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为指导。我们的出发点是中学生,最后的落脚点还要回到中学生,中学生的幸福、快乐、健康、需要,中学生的特征、灵性、思想、行为、境界是中学法制教育不能不关注的。法制教育人文引领的精髓是中学生的生命灵性。学生的灵性是指生命的本真、潜力。中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实现趋向,只要向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他们自我实现的趋向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