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道德哲学遭到了源自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传统的现代道德理论的激烈批判。哈贝马斯将康德的理性普遍主义道德看成现代道德的典范,而将黑格尔及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视为对道德现代性的挑战,并试图在继承、调整和发展康德道德哲学的基础上对道德现代性进行辩护。对道德现代性的批判与辩护围绕着理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及个人自主原则等问题展开,其实质乃是道德的个人主义与非个人主义之争。只有回到现实的社会生活本身,理论上的抽象争论才能获得其实质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的道德哲学在广义上属于康德的道德认知主义传统,但在晚近时期,哈贝马斯明确抛弃了康德"道德律在自身中充当动机"的结论,而把一个民族文化-宗教生活史作为理性的道德认知得以形成的具体背景,从而为道德认知主义引入了人类学质料差异的向度.  相似文献   

3.
"定言命令"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以下简称《奠基》)一书中,康德从"善良意志"这个日常的道德理性概念出发,逐步地推导出道德的最高原则——定言命令,并且阐述了定言命令的内容及三种派生形式。"定言命令"和"道德法则"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有区别的,康德有时未加区分地使用二者,但这并不影响其论证。尽管康德在《奠基》前两章中采用的是分析的方法,但得出的定言命令却是一个实践的先天综合命题。  相似文献   

4.
康德道德哲学诉诸理性批判,以主体人为基础,以自由与平等为核心价值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启蒙现代性道德理论体系,使得自由与平等、权利与义务等道德价值理念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理解.康德的道德理论是深刻的,更是具有前瞻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康德对我们今天的现代性是持批判态度的.在现代性的发展面临困境的当下,对康德道德哲学展开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明 《甘肃理论学刊》2012,(1):104-108,127
康德认为,霍布斯所设想的“人人相互为敌”的自然状态不仅存在于政治领域,在道德领域同样存在。为了人这个族类的道德、幸福及至善的实现,个体的人在完善自我道德的同时,整个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走向道德和解,最终实现永久和平。这个永久和平的方式佰是伦理共同体。伦理共同体是联结康德道德哲学和宗教哲学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6.
康德认为,霍布斯所设想的“人人相互为敌”的自然状态不仅存在于政治领域,在道德领域同样存在。为了人这个族类的道德、幸福及至善的实现,个体的人在完善自我道德的同时,整个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走向道德和解,最终实现永久和平。这个永久和平的方式佰是伦理共同体。伦理共同体是联结康德道德哲学和宗教哲学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康德道德哲学为现实生活提供了难以企及的道德理想,为道德哲学研究提供了作为范本的纯粹先验原理,但正因为如此,康德道德哲学陷入了黑格尔所批判的形式主义。黑格尔认为,治疗形式主义的方法就在于区分道德和伦理,并使道德向伦理过渡,赋予道德以社会、政治、经济内涵,从而使道德充满具体内容。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直接启发了马克思,马克思将道德问题置于政治经济学的结构关系这一广阔的背景中,道德哲学转变成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社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永华 《前沿》2007,(11):19-21
康德的道德哲学从超验的角度研究道德的价值依据,进行道德形而上学的论证,作为前提,理性的批判成为必然。通过理性的批判,康德划定了理论理性的界限,在实践理性中寻求形而上学的支持,实践理性成为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和《实践理性批判》两本著作的一些差异。前者以"何为最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为逻辑出发点,并以智性世界为基础论证了道德律如何可能;而后者从寻找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实践法则出发,推导出道德律,并且通过一个理性事实论证了道德律的可能性。康德独创性地从人自身的理性中寻找意志的决定根据,并最终确立了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道德法则,成功地在道德哲学领域掀起一场"哥白尼革命"。  相似文献   

10.
在康德道德哲学公平性的基础上,为了拓展公平理念的价值依据,回应诺齐克等的现实批判,罗尔斯的公平伦理观攀附了康德的实践理性。二者的契合主要在于"无知之幕"约束者与理性存在者、正义原则与绝对命令、良序社会与目的王国等的公平气质。罗尔斯公平伦理观的康德情结既完善了公平的正义的价值合理性,又扬弃了康德的道德思想,但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公平伦理根据的进一步追寻。  相似文献   

11.
刘兰芝 《传承》2010,(30):50-51
从马克思的经典论述中,马克思继承了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而他的哲学思想形成与他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分不开的。在道德哲学方面,马克思则以他独特的视角,批判了康德的形式主义的、内在性的、脱离现实经验的道德哲学,从社会实践出发来建立他的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12.
邓雪梅 《人民论坛》2010,(4):170-171
康德的道德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建立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该体系不是静态的展现,而是从普通的道德理性与哲学的道德理性交汇的层面解析责任原则,从完全理性与不完全理性交汇的层面,解析定言命令,最终以找出并确立道德的最高原则为目标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康德道德哲学通过对"自由意志"概念的论述与推崇,彰显人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的本质性意义,代表了西方人性论一贯高扬"自由"、"主体性"的风格。而荀子对其人性论中的"辨"概念的论述,在道德目标指向性、先验普遍性和主观自信性方面与康德不谋而合,同样代表了中国哲学中的相同风格。中西哲学家关于"道德自由"的致思具有的一致性,说明"道德自由"是人的重要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个体自由论说是古典法哲学的普遍法则,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到黑格尔的总体性"定在"规定性,道德对于人性的自由有着重要指向。康德明确了个体权利出自于以自由为基础的道德原则,奠定了权利理论的道德哲学基础。黑格尔强调"善是被实现了自由,是世界的绝对最终目的。"然而,现实社会,个体间充满非社会化表现,绝对的道德命令要求自然状态中的个体与他者一起通过契约进入社会状态,建立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共同体,进而生成普遍法制的国家概念。  相似文献   

15.
伦理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伦理是主观意志的与客观意志相统一的实体,对于他们之间的严格区分是黑格尔对康德道德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宇海金 《求索》2011,(1):143-145
康德在其道德哲学中主要论述了道德情感和病理学情感两类情感。道德情感有敬重和爱两个维度。道德情感不是道德行为的依据,而是道德律作用于主体的结果,它源自于理性概念。病理学的情感出于人的本性,是服从于自然秩序的情感。康德认为,情感主义伦理学失误在于以病理学的情感作为德性的依据,混淆了善恶、快乐与痛苦之间的关系。康德论析了情感因素在道德行为中作用,排除了把快乐或幸福冒充为德性根据的、贬低人类的说教,从而批判了幸福主义、快乐主义伦理学。同时,康德指责情感主义过分强调情感作用,从而预防了道德的"狂热"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7.
康德道德哲学的基础是建立在笛卡尔的身心二分的二元论基础上的,因此,康德将道德看作是理性这一心灵的因素为自身立法,而将身体的偏好、情感等因素排除在道德之外。这一理论预设带给康德道德哲学自身难以解决的困境。第一,属于心灵的理性何以能为属于另一领域的身体立法?如果可能,那么理性为身体立法对于身体以及情感、欲望来说是不是他律的而不是自律的?第二,身心二分的必然结果是知行分离,由此,理性为自身所立之法如何能成为人的行动?康德承认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困难。最后,理性与身体的割裂是否可能?现代科学的发展支持的身体在认知与推理等理论思考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最重要的范畴。从分析思路上看,康德意义上的自由经历了从由“物自体”到“先验自由”到“实践自由”的递进过程,其中道德法则的证成是自由升华的一个重要契机。康德自由理论凸显了“人是价值的存在”这一伦理学命题,对于当前的道德建设以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思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判定道德标准?这是西方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西方哲学从确定标准的总体原则和具体准则两方面进行研究,前者涉及道德哲学(伦理学)的对象,称为元伦理学理论,后者涉及对价值的看法,是道德哲学中的价值论。一、确定道德标准的总体原则西方哲学家根据对道德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而提出了不同的确定道德标准的总体原则。归纳起来,主要有:伦理主观主义、伦理客观主  相似文献   

20.
张志明 《前沿》2011,(23):95-98
宗教哲学是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形而上学及道德哲学一起构成了批判哲学,宗教哲学的独立性不容否定。然而康德的宗教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前批判期到批判期再到建构期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展示了康德不同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简单否定宗教的反宗教立场,在批判与建构中,康德完成了对理性的道德宗教的先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