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蒋楠  吴凡 《传承》2015,(2):35-37
当前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制的研究已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将理论研究的视角放置在全球视野中,探究国外一些执政党的关于以政治与法律为准绳,加强自身执政体制建设、周旋各方关系,保障执政体制运行通畅、重视媒体力量,推进执政体制改革创新的做法值得我们从完善法律制度、培育社会组织、直面媒体挑战,提升执政党危机公关的能力等角度获取启示。  相似文献   

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国执政党在城市建设中采取的一些做法,可以供我们加以借鉴和采纳。 一是推动城市规划和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执政党领导城市发展的首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城市规划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企业主体营造良好的环境等方面。城市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构建外在形态,形成有效载体。执政党根据城市各自特点和客观发展趋势,通过政策引导进行积极的规划和有力调控,着力营造城市的某些突出功能,然后带动其它功能的发育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是由制度建设本身特性、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党的制度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所决定的。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必须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着眼于坚持和完善党的学习制度、党内民主制度、党的干部人事制度、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以及反腐倡廉制度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黄颖 《现代领导》2010,(4):35-35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坚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保证.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保障。建国60年来,我们党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的总目标和怎样建设执政党的总体布局.集中全党智慧,顺应历史潮流,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指导和推动着执政党建设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肖湘 《湖湘论坛》2010,23(1):56-60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取得了丰硕而重大成就,我们既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创新成就,又要认真总结创新成就积累的新经验,以进一步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规律性,继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思考:一要将掌握国家权力作为执政党建设的研究起点;二要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建设的分析框架;三是要把合理、合情、合法作为执政党建设最基本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王广峰 《桂海论丛》2013,29(5):43-47
党的十八大延续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党建总格局,要求把制度建设贯穿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制度建设在党建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客观上要求必须探索制度建设科学化的有效实现形式,新时期党在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是加强程序性法规建设,顺应信息化的潮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前瞻性、稳定性、长期性,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就指出,“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句话里,“好”与“坏”虽然是价值判断,但很大程度上是指制度的科学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障,对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执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基本关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内在要求,它们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加强执政党建设离不开多党合作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任务和要求;执政党建设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政治实践中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二者在理论建设上的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1.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80多年来我们党做出了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始终与党的路线纲领相联系、通过党的其他方面建设来推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必须形成长效机制等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形势下,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不但是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然而然党的制度建设如何科学化的问题不但成为制度建设,而且成为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被提上日程。在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过程中要注重党的制度建设的三个维度,即系统性、时代性和公开性。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度建设思想的又一发展,对推动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旭辉 《传承》2011,(4):35-35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方法建设。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提高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科学化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素质执政团队的重要保证,是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5.
加强执政党建设,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选人用人是关键。绝大多数腐败都开始于用人腐败和伴随着用人腐败,用人腐败不仅本身就涉嫌犯罪,而且助长腐败和孕育、培养犯罪。由于现行体制的弊端和其他各种原因,用人腐败显得更加隐蔽,也更难防范和打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制度上确立民主理念和建设民主政治,特别是用人腐败入罪,实行干部制度简单化和建立向上追究的制度,应该成为根治用人腐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历来为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以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实际言行狠抓党的作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举措,体现出改进作风的坚定决心和鲜明的忧党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需要着力从发扬民主,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党的作风建设的积极性;完善法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健全制度,构建党的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发展的保障体系三个层面来实现的作党风建设路径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制度、违纪违法行为惩处等制度为重点的系列制度和法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成效不断显现出来。但是也应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反腐倡廉制度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离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无疑是当前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8.
用制度保障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是实现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是总结我们党民主建设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目前用制度保障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存在着制度设计的系统性不够、制定过程民主化程度不高、可操作性不强、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制度的改进存在滞后性等问题。用制度保障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必须坚持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理念,创造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科学化的良好环境,坚持科学的党内民主制度设计原则,建设一个完整的党内民主制度科学体系,探索出实现党内民主制度科学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司甜 《淮海论坛》2013,(1):12-14
一般说来.在政党政治社会里,主流文化形态都是执政党治国的思想和法制精神的凝聚和体现。任何政党在其执政过程中,都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做出最有价值意义的选择,提出自己特有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执政方略等,强化着一种执政导向,这种导向就是执政文化。执政文化不仅是执政党执政的灵魂和基础,而且是执政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维系和支撑。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执政文化.也是新时期指导我党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宝贵政治资源。因此,执政文化建设必须得到重视。一、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赖以执政的基础之一。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来说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以此构建自己特有的思想文化基础。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下,执政文化作为政党执政实践的灵魂,越来越成为党增强自身凝聚力、提高自身吸引力、扩大执政影响力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以来,执政党建设不但在实践上有新的创造,而且在理论上有了新的进展。"一条主线"和"五大建设"的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理论武装,党的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创先争优基层党建的全面开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等是在实践中的新创造。在实践创造的基础上,党的建设新的总体布局,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以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等是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