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官学关系的发展源远流长,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始终具有重要意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贵族即有招贤士、养门客的传统;而后,无论声名远扬的汉唐还是文化灿烂的宋朝,中华文明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与办太学、兴科举等良善的官学渠道建构密切相关;借此,国家和社会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良性互动;而进入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官学关系的建构都必然要纳入科学的开放性力量。中国封建王朝末期,不仅未能有效整合进这种新兴的学术力量,而且因官学关系僵化、学术思想枯竭等造成了国内万马齐喑的局面。当前,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前,中国官学关系的建构面临着新的难点:如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始终是关系建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良善官学关系的建构至关重要,不仅能引领社会、治理市场、提供更充分的合法性资源,而且能更好引导善政思想的回归,为中国梦的光大和民族的复兴提供扎实的人才渠道等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推行分税制的政治意义──建构制度化、规范化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生唐贤兴传统体制下的社会资源再分配模式产生了很多弊端,这是中国改革的历史遗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社会性资源再分配权力的分配问题,1949年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3.
刘晓民 《求索》2007,(5):53-55
中国近代以求善治为变革鹄的。对善治的理解和良善制度的建构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国情,即治之理与国之势必须统一。为实现富强济世,变法为国人眼中之公理,亦为必然之势。求变虽为共识,对治之理、国之势理解和认知上的迥异导致了各派在富强与民权的价值位阶、变革手段以及制度建构上严重分歧。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古代教育城市轴心的向心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广山 《求索》2011,(8):248-250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从原始聚落形态到邦国或王国形态,空间上建构了聚落与"明堂"、国都与王都的"中心——边缘"关系。封建帝国形态下,围绕中心都会形成的城市层级,官学的城市教育轴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科考仕进与乡村—区域城市—都城的空间转移,形成了城市学校教育轴心的向心图式。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20—21日,由复旦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心、选举与人大制度研究中心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体系”国家重大攻关课题组联合举办的“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选举与协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结合选举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和政治发展的一般原理,主要就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制度建构、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技术路线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伟静  郭华伟 《人民论坛》2011,(11):104-105
良法从本质上包括实质良善与形式良善两个维度,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与人权问题关系密切。法律价值是多种多样的,自由、正义、秩序是基于良法视角下的法律制度的三个最基本的价值。当前的法律价值有一个基本倾向,就是许多法律规范首先是以实用性、以获得最大效益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良法从本质上包括实质良善与形式良善两个维度,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与人权问题关系密切。法律价值是多种多样的,自由、正义、秩序是基于良法视角下的法律制度的三个最基本的价值。当前的法律价值有一个基本倾向,就是许多法律规范首先是以实用性、以获得最大效益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的伦理价值基础包括协商民主的良善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协商民主的良善性表现为目的善和手段善,两者是相对的。协商民主的合理性分为实质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两者多数情形下是统一的,但也可能形成对立和冲突。协商民主的正当性表现在协商理念的孕育变迁,原则的遵循,制度的建构以及实践行为的运作上。三者虽然意涵不一,侧重不同,但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具有耦合性和协调性,共同夯实了协商民主的伦理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12日,由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组委会和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发展模式:公共服务与建设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院校的30余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际,湖北地方官学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随着封建科举制度弊端凸显,以科举应试为中心的地方官学教育系统日趋式微。这一时期湖北人口剧增,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地方社学、义学、私塾等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官学无法满足地方中等教育的需要。因此,书院取代湖北官学,成为地方培养人材的主要教育场所和科举应试的教育机构。同时,湖北书院也是地方的学术、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1.
佟新 《人民论坛》2021,(9):94-97
独生女作为新型中性化养育方式下成长的一代女性,以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成长能力建构出越超传统的自我价值期望、新型的性别关系和坚实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重新建构社会性别观念、性别关系和性别自我认同具有深远意义。新女性的人生经历将有可能开创中国本土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实践,为国际社会性别平等的实践提供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制度都是建构在一定的文化根基之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制度建构,先后经历了断裂式的制度建构和创新性的制度重构过程,而伴随中国制度建构过程的是其文化根基的现代转型,以及文化建构的断裂与重构过程。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需要研究制度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反思中国民主制度建构的文化动因,以构筑当代中国民主制度建构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3.
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重新界定了"同意"和"集体意志"的概念,在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中讨论如何建构政党、知识分子和底层大众之间的有机关系问题,这对于共产主义政党如何培育具有大众认同基础和富有潜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方面,葛兰西的思想对于我们精准把握衔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点以及如何建构理论逻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另一方面,我们应在汲取葛兰西思想的基础上,建构符合中国历史、中国民族及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正>民族问题主要就是民族关系问题,民族工作主要就是民族关系建构,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主导什么样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并不孤立于其他社会关系而单独存在,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当前民族关系建构问题的认识至关重要。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民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这是凝聚民族力量、体现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治国理政、建构和谐的社会秩序方面,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注重“礼治”的秩序建构作用,这对转型时期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姜士伟 《岭南学刊》2013,(5):114-118
社会管理是官学两界热议的话题之一,但官学两界对社会管理的认识却存在分歧,其本质就是社会管理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间的冲突。诞生于工业社会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在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问题面前渐露疲态,创新管理模式适应后工业社会发展成为必然。协作治理模式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寻求一致性的公共政策,其所主张的全方位参与模式及参与主体间的对等关系,不仅迎合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更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王晋堂 《北京观察》2010,(12):58-61
<正>从清代八旗官学说起提到北京的现代教育,要从清代八旗官学说起。清顺治初,设八旗官学。八旗官学筹建时是八所。这八所学校的校舍和地址在《钦定国子监志》中有详细记载。清代的旗学,从中央到地方有许多种,专门为皇室后裔开设的学校称宗学。清嘉庆年以后八旗官学逐渐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不仅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理论体系及话语体系是否能成功建构,而且也在根本上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前途。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焦点话题,是什么样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价值最适合中国。围绕这个焦点,国内外学术界展开的讨论与争论,主要涉及四个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者关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与政治实践相结合的环节;西方政治哲学研究者关注源于近现代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正义等价值在中国的实现;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研究者关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民族性,坚持从传统儒家发掘现代的民族性;西方学者则关注解读和解释现代中国独立和发展的奇迹,试图从政治哲学层面发现40余年中国快速发展的秘密。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还是遵循从概念到概念的主流模式,研究方法也主要是局部概念分析,还不能站在中国立场上,立足和关注现实,充分运用多种政治理论资源,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进行综合性的体系构造。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方法还不能满足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理论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在发展领域的实践,以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妇女环境运动实践为基础,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评价了中国妇女与环境关系的本质化、社会化建构以及"妇女/性别、环境与发展"的政治实践,提出建构本土化的妇女/性别与环境互动理论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智慧城市。在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总体规划的新一轮科技浪潮中,公安机关要主动以数智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构符合时代发展的e警局意义重大。福建省三明市公安机关积极探索e警局建构,逐步演进发展,面临理念统一、资源共享、技术支撑、人才保障等方面制约瓶颈,并从蓄势积力与高效赋能视阈对e警局建构进行前瞻性和可持续性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