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24年至1927年,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是从1925年上海爆发的五卅运动开始的。以前,由于材料的缺乏,对俄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五卅运动的关系不甚清楚。今年恰逢五卅运动80周年,本文试根据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文献,对俄共(布)、共产国际与五卅运动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一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俄共(布)同中国共产党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共产国际、俄共(布)就同中国革命者有所接触,建立了联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共产国际、俄共(布)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日愈密切。共产国际存在期间,中国革命史上和中共党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同它有关。  相似文献   

3.
俄国十月革命后有许多使者秘密前来中国,笔者曾专文论及。①1918年后苏俄处于内战时期,西伯利亚有日本势力存在,执政的俄共(布)把1920年成立的远东共和国当作一个缓冲地带,只能派遣人员在那里秘密活动。那个时期到中国来的苏俄人士是由各种机关通过各种渠道自己派遣的。本文仅仅从技术层面上介绍正式派遣使者到中国的官方机构——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西伯利亚州局下属的东方民族部(1920年7月—1921年2月)、共产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中共同俄共(布)、共产国际交往较早较多的领导人之一。其重要成果有:最早建立两国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联系;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推动孙中山联俄联共和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在共产国际五大会议上阐明中共反帝反军阀的立场;争取帮助冯玉祥国民军转变,策应北伐军胜利会师中原。李大钊同国际友人的交往取得的重要成果,彰显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家才华和革命家本色。  相似文献   

5.
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对省港大罢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其驻广州代表鲍罗廷对罢工进行了悉心的帮助和指导,布勃诺夫使团和远东局使团则顺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顺利结束罢工的方针。省港大罢工的顺利结束,稳固了后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颖 《党的文献》2005,1(6):57-63
直到1926年北伐开始以前,尽管国民革命军中的苏联顾问积极倡议和支持北伐,但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广东的鲍罗廷、共产国际执委会(上海)远东局等,对北伐始终持否定态度.而陈独秀7月7日发表的<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的基调,是由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与中共中央共同拟定的.北伐开始后,联共(布)、共产国际总是保守地估计北伐军的实力,多次提议北伐军保持现状,停止继续向北推进,其策略方针明显地落后于北伐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联共(布)、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的关系。文章认为,南昌起义计划的制定和起义后所建政府的架构,是执行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至于是否发动南昌起义和起义后苏联顾问的去留问题,联共(布)领导人亦有明确指示。在起义军南下过程中,联共(布)领导人曾有援助起义军的决定。而对于南昌起义和起义领导人叶挺、贺龙,联共(布)领导人也有过自己的评价。本文认为,南昌起义的发动离不开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指导,但由于南昌起义是在中国革命的转折时期发动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指导也不可避免地会打上"转折"的烙印。我们既要看到其在处理南昌起义有关问题上不足的一面,又要肯定其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小花 《广东党史》2010,(11):13-16
<正>共产国际、联共(布)①对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挥过许多重要作用。中国革命因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更是共产国际、联共(布)指导和大力援助的重点。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关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责任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不可否认,陈独秀确实犯了右倾错误,向国民党做出一系列妥协。但深入分析,这些错误又是诸多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与共产国际的指挥有关。在所谓"三次大让步"和大革命后期右倾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共产国际与联共(布)的身影。陈独秀对此曾有过抗争,但皆以失败告终。而从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控制来看,后者根本无法独立自主地确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将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完全或主要推到陈独秀和以其为首的中共中央身上,显然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0.
陈杨 《唯实》2011,(5):9-13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4年初的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列宁为巩固俄共(布)的执政地位,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重温列宁关于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理论,总结列宁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实践经验,对于提升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执政意识以及夯实执政基础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列宁关于俄共(布)如何增强执政意识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祖平 《理论学刊》2006,4(10):12-15
列宁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开始到1924年1月逝世的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为增强俄共(布)的执政意识,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中一些重大而现实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思想。重温列宁关于增强执政意识的思想,总结列宁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些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强化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央与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上)李玉贞译下面选择的一组文件,向我们展示了北伐出师前共产国际和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对北伐的不同看法和立场。其中有三点值得特别予以注意:一是莫斯科如何试图遥控中国政局特别是北伐问题和对待蒋介石的态度,以...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央与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下)□李玉贞译上述文件表明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基本态度。据现有文件可知,直到蒋介石率领军队出师,当时设在上海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才转而支持北伐。众所周知,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们和远在...  相似文献   

14.
15.
提起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运动,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确,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同联共(布)、共产国际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联共(布)、共产国际的支持与指导,那么,或许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便得改写。联共(布)、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与指导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也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积极影响方面,已发表的论著和文章谈及较多,意见较一致;  相似文献   

16.
点燃共产主义之火友好的合作必然产生双赢的结果.得益于维经斯基的指导,陈独秀也加快了建党的步伐.1920年6月,陈独秀在自己的寓所里召开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参加者有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会议决定在中国成立共产主义的政党,名为社会共产党,还讨论起草了党纲、党章、党的纪律等,并且一致推举陈独秀为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在征求李大钊意见后,决定采用共产党来命名中国共产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17.
俄共(布)在华革命局与中国共产主义小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王进芬 《求实》2008,30(4):14-16
列宁非常重视法制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主张,在他这些主张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依法执政思想.他强调,党执政后必须依靠法律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事务,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遵守和执行各项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9.
姚金果 《世纪桥》2011,(4):9-12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90周年。回顾90年前那段历史,总有一个人的名字无法回避,这就是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在建党时期的历史,特别是在这段时期内他同共产国际代表交往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主要篇章。现根据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有关档案资料,对建党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的交往过程予以叙述。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右倾错误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共产国际、苏联党对中国革命的右倾指导.在革命军队问题上,共产国际与苏联党将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国民革命军看成是革命的军队,并给予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他们拒绝陈独秀提出的武装工农要求,从根本上忽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创建.在土地革命问题上,共产国际与苏联党虽然强调土地革命与统一战线并重,但当农民运动危及到统一战线内封建地主阶级代表的利益时,他们为了保全统一战线,命令中共中央限制农民运动,要求土地革命向统一战线让步.结果既阻止了农民运动,又毁掉了统一战线.在对待国民党右派问题上,共产国际与苏联党对蒋介石一再姑息迁就.当陈独秀准备与蒋介石决战时,他们却命令共产党对蒋介石妥协退让.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们又对汪精卫抱有幻想,将武汉政府当作工农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