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一、图书馆是美育的重要阵地美育是学校全面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指为了培养读者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图书馆是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育人的第二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以其得天独厚的审美环境和知识资源对读者实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遵循实践和规律的尺度,主张审美教育与真、善的统一,通过发现美、欣赏美、提升美来促进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主张审美教育要同社会的主流需求相契合,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以辩证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审美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曹璊 《共产党人》2006,(22):41-41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具体地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4.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互为作用、相辅相成。德、智、体三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依傍三育,借“美”影响三育。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把德育当作一项艺术事业,是德育的基本内核决定的。德育就是思想美育,与一般的艺术教育塑造形态美、具象美、造型美所不同的是,德育塑造人的心灵美、品德美、行为美,向人们揭示人生奋斗、事业进取、社会和谐的审美意义,为社会创造先进意识形态、优良精神风貌、正直行为方式的公共产品。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未来栋梁的高等学校,德育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高等院校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坚持"以美育德,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以深入推进美育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更好突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美的规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体现.美育可以帮助人们塑造健美的形体,可以促进体育技艺的提高,可以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注重美育与体育的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8.
当代人才的“质量标准”应是全面的、立体的人的标准。只具有人文素质却不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不是人才,而光有专业技术而缺乏起码的人文素质的人同样不是人才。作为审美教育的美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美育具有形象性、寓教于乐性、感染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开展美育教育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新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抓好美育教育。美育是在引导人对于美进行感受、鉴赏时,在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美的活动时,凭借形象思维方法,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实现的。美育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造成感情的共鸣,在愉悦中受到教育。正因为如此,美育不带有一般教育所具有的强制性,能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去接受美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人格全面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措施,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寓美于乐"、"寓教于乐"等方面所起的推动作用是其他教育手段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11.
把德育当作一项艺术事业,是德育的基本内核决定的。德育就是思想美育,与一般的艺术教育塑造形态美、具象美、造型美所不同的是,德育塑造人的心灵美、品德美、行为美,向人们揭示人生奋斗、事业进取、社会和谐的审美意义,为社会创造先进意识形态、优良精神风貌、正直行为方式的公共产品。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未来栋梁的高等学校,德育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举足轻重。德育既然是一项艺术事业,其成效必然取决于艺术性在工作中的展现和作用。德育的艺术性是德育自身的美学基质,包括德育内容的高品位精神形态和德育工作的高频率思想共振两个部分。德…  相似文献   

12.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对于培养青年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完善的审美人格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方面。然而,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在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体育,更忽视美育的现象,制约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感教育谈     
美感教育就是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以及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是解决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体现着“真、善、美”的要求。而审美教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审美教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人乐善  相似文献   

15.
樊立三  冯彩玲 《世纪桥》2007,(9):134-135
美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当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利用各种手段加强美育。本文从体制完善、观念更新、课堂教育、气氛营造、活动渗透等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审美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6.
周蕾  陈静 《山西青年》2024,(3):27-29
我国艺术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让他们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能够拥有更加广泛的视野和更高的综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将艺术类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提升职业素养,并且适应社会需求,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的人才输出机制。这样将使我们的艺术人才群体更加出色、多元化,为我国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建设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美育优化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美育功能,合理安排各种校园文化资源,从校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方面营造审美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提高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8.
席勒美育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人 《理论学刊》2001,46(1):113-116
席勒美育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马克思有关“异化”理论的形成和“人性复归”理论的提出。席勒的美育观念亦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审美教育 ,而且至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 :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不能没有美育 ;美育特别有利于涵养人的综合素质 ;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 ,克服社会发展给人生、人性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是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建设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美育优化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美育"功能,合理安排各种校园文化资源,从校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方面营造审美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提高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20,(1):I0004-I0004
美育首先是一种感性教育,教人对天地万物之美和艺术与生活之美有敏锐而丰富的感知能力,拭亮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澄明一颗能够感受美的心灵。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这样写道:“我们应该把使人处于审美心境的能力看作是一切馈赠中最高贵的礼品。”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人的审美心境的获得。唐代有位庞蕴居士说过一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禅语,形象地表达出“处于审美心境”的人的生命状态。北宋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描绘的山川好雪之美让我们对此有更为直观的感受。画中崇山茂林,气势磅礴,雪映寒舍,宁静悠远。明代画家董其昌评价道:“范宽山川浑厚,有河朔气象。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寒林孤秀,挺然自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