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世界历史”理论以来,已经整整一个半世纪。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马克思的这一极其深刻的理论被人们所冷落。20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使这一理论所蕴涵的内在意义日益凸现出来。深刻认识马克思这一重要理论的当代意义,正确理解“世界历史”对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和制约,弄清中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代特色,是现实给我们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是一个被频繁使用的术语,其含义和所指经常含混不清、模棱两可.本文试图挖掘其思想史中包含的秩序和条理,厘清其概念的不同视角,以便达到对地缘政治学性质的认识.在地缘政治学思想史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几个清晰的视角:第一,人-境关系的视角;第二,大战略的视角;第三,现实主义政治的视角;第四,国际体系结构的视角;第五,后现代批判的视角.地缘政治学的性质就蕴含在这五个视角的有机融合之中.  相似文献   

3.
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理论创新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下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 ,是理论创新的迫切需要 ,也是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一、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是他们致力于理论创新的产物。在 19世纪中叶 ,欧洲涌现出种种思潮和流派 ,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理论观点和主张界定为“新思潮” ,以区别于当时鱼龙混杂的其他思潮和流派。就其内容实质而言 ,它是对 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一次创…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2,(2):54-55
12月1日的《社会科学报》刊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国强近日在上海的一次学术年会上的演讲。他说,中国的近代化或者是现代化发端于19世纪,如果以社会转型来界定其内涵的根本内容,那么这个过程到今天仍未结束,19世纪中叶产生的“富强”观念以及19世纪末期引进的“进化”观念。曾经影响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无疑是其几千年教育发展史上一次最重要的教育变革。尽管那场教育变革在欧洲被称为“新教育”,在美国被称为“进步教育”,但无论在欧洲,还是在美国,教育改革家们所致力于改革的都是历史上长期延续下来的旧的、“传统的”道德教育。这种旧的、“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的道德教育,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改革与改造之后,逐渐被崭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所替代。但这种教育模式在人们的教育观念上的影响是深刻的,以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不少的德育工  相似文献   

6.
<正>丁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2丁力所著《地缘大战略》是一部以中国国家战略为本位的地缘政治学著作。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古老,是因为东西方自古就有关于地缘政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为民 《支部生活》2005,(12):42-43
这几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欧洲萌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大西洋至北海沿岸的一些国家,迫切要求向外扩张殖民地,富庶的东方成了它们攫取海外财富的首选目标。16、17世纪起,欧洲列强开始向东方进军,它们根据当时掌握的地理知识,按照离自己的远近,分别把东方不同的地区称为“远东”、“中东”、“近东”:  相似文献   

8.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社会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早已为各国所普遍认同。与社会实现有机互动、共同发展,是大学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拥有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等一批世界顶尖大学。然而在19世纪初期,美国的大学还仅处于起步阶段,其办学水平远远落后于德国、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美国一方面学习和借鉴欧洲大学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又根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大学传统的传授知识、学术研究功能的基础上,赋予大学新的职能———服务社会,提出大学应当成为国家发展的“智囊团和人才的策源地”。19世纪60年代,美国颁布《…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期,美国进入了高速丁业化时期,凭借着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美国开始强劲崛起。美国实力的快速上升,引起了当时称霸世界的欧洲大国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形式的“美国威胁论”蜂拥而出,这股旋风在很短的时间内席卷欧洲各国,着实让美国人头痛了很久。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将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世纪的“第一次”——仅仅这一点。就足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一笔。而如果进一步在自身的内容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那么,十六大就有可能以真正具有深刻内涵的“第一次”而载入21世纪的史册,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第一次”毕意是“第一次”。没有开拓进取,就称不上真正有内涵的“第一次”;没有重要创新,也称不上真正有价值的“第一次”。“第一次”要名副其实,就  相似文献   

11.
张文彦 《理论学刊》2003,40(5):9-10
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首先就要弄清它的历史地位 ,这是从理论上正确把握其科学内涵 ,在实践上始终如一地坚持和践行这一思想的前提。党的十六大明确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对此 ,我们必须做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第一 ,从历史的…  相似文献   

12.
王春婕 《理论学刊》2006,(12):95-96
卡尔沃主义(Calvo Doctrine)是19世纪60年代形成于发展中国家的理论,源自阿根廷著名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卡洛斯·卡尔沃(Carlos Calvo)的著作。卡尔沃在其《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写道:“在一国定居的外国人,肯定应享有和国民相同的受保护的权利,但他们不能要求更多的保护。”他这项主张以后为拉丁美洲国家所广泛接受,称为“卡尔沃主义”。卡尔沃主义在经历了20世纪末短暂的沉寂后,在阿根廷又奇迹般渐渐“复苏”。本文旨在通过阿根廷对卡尔沃主义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肯定的态度嬗变过程,探讨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一、卡尔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关于社会组织概念首先要涉及到“社团”和“社区”的概念,从“社区”到“社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这个概念体系最初是19世纪中期由德国学者滕尼斯提出的。他把“社区”定义为初级社会,是靠礼俗来维系的一种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一、三代人权约法“人权”(Human Rights)一词是欧洲中世纪后期意大利诗人但丁第一个提出来的。文艺复兴时期和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先驱者们响亮提出“争取人权”的口号,目的是反对封建社会的神权、王权和贵族特权,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尊重人”,“恢复人的尊严”。这些先进思想对社会历史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梅 《党员文摘》2009,(2):12-13
作为世界两大文明中心.分处亚欧大陆两端的中国与欧洲曾长期相互隔绝。随着近代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欧洲才开始逐渐从深层次上认识中国.并一度对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发出由衷的赞叹。不过由于历史发展的曲折,到18世纪末期.欧洲人的“中国观”发生了逆转。  相似文献   

16.
郭湛  周笑冰 《新视野》2002,(5):50-52
人类社会历史是一部文明的创造和发展的历史。在这部壮丽的史诗中,哲学社会科学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从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到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传播,20世纪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推动的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思想观念变革,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趋向一体化的发展,使人类行动更具有自觉性和合理性,不断的走向更成熟、更进步的文明形态。一文明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易经》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解释道:“天下文明者,阳气在…  相似文献   

17.
刘小马 《求实》2004,3(4):65-67
政治思维就是人类专门去揭示政治行为内在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心理活动 ,是客观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 ,每个国家都有与自己的政治体系和历史发展阶段相关的政治思维方式 ,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政治思维必须实现由“两极”到“中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结合19世纪40年代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和生产力反抗生产关系的历史,科学地提出了"两个必然"。当经济危机过后,马克思又从实际出发,对"两个必然"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得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从而科学地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并回答了资本主义为什么现在仍然在发展的现实命题。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思想的相继提出,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相似文献   

19.
词义     
东突:“东突厥斯坦”(简称“东突”)这一名词出现于19世纪末期。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某些老殖民主义者为肢解中国提出的一个政治概念。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东突”势力在外国势力的怂恿、支持下,多次制造动乱。1933年11月,沙比提大毛拉等在喀什建立了所谓“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这是分裂主义分子把其理论变为现实的一次尝试,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反对下,不到三个月便瓦解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下,境内外部分“东突”势力转向以恐怖暴力为主要手段的分裂破坏活动。一些“东突”组织公开宣扬要通过恐怖暴力手段达到分裂目的,并策划实施了一系列血腥的恐怖事件,留下了一篇篇血淋淋的记录。  相似文献   

20.
吴儒忠 《世纪桥》2008,(5):11-12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结合19世纪40年代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和生产力反抗生产关系的历史,科学地提出了“两个必然”。当经济危机过后,马克思又从实际出发,对“两个必然”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得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从而科学地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并回答了资本主义为什么现在仍然在发展的现实命题。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思想的相继提出,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