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哲学是什么,科学是什么,两者是否可以互相取代?这些问题探讨清楚,对于学好哲学、学好科学都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一何谓认识,认识就是反映,反映什么?主要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理解哲学和科学也一样。它们的异中之同在于:一种理性的批判精神是真正的哲学和真正的科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只是现代哲学在特定的条件中提出来的。由于现代哲学所关注的只是哲学存在的合法性问题,这样就决定了现代哲学只能局限于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来寻找其答案。必须跳出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把哲学置于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之中,从而把握哲学的独特性。与此同时,也必须改变问题的提问方式,不应再局限于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追问“什么是哲学?”而应追问“如何哲学地思考?”哲学是人类思想的反思性维度,哲学就是哲学地思考,简称“哲思”。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直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人本主义,即科学的人本主义。近来,人们又越来越多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实践唯物主义”。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人本主义”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弄清这种关系,对于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华。它作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作为人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为了适应哲学教材改革的需要,也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一本学哲学的系统参考读物,由何迈主编的《哲学新编》,最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凡四十三万字,由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等六编组成。由于它论述的领域较广阔,拓及很多学科范围,读后给人以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一直以来与实证主义、英美分析哲学存在着一种亲缘关系,但事实上,在欧洲大陆哲学中,现象学特别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也与科学以及科学哲学存在着亲缘关系,甚至能为后者的研究澄清基础并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对胡塞尔现象学与科学和科学哲学的亲缘关系、现象学的精神实质以及科学哲学的内涵和类型划分的说明,可以回答现象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为科学哲学的思考和探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回顾前一段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实验,我认为,要提高这门课程的适应性,获得教学中的自由,实现教学目的、要求,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人生观教育为主线,把人生观教育同世界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人生观》的教学要将人生观教育和世界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人生观的理论基础,是观察、分析和解决人生问题的锐利武器。因而,正确探索人生的奥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科学人生观》之所以科学,正是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7.
<正>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人的学问和知识分成8大部类。这8个部类最后都汇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通过这样的桥梁来指导影响各个部门的发展。1、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是自然辩证法。2、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是历史唯物主义。3、数学科学——数学科学是研究质变、量变关系的。数学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是数学或数学哲学。4、系统科学——系统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是系统论。5、思维科学——思维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国外学者一般以科学哲学为范例研究经济哲学问题,近年来国内关于经济哲学的研究也有类似的主张。本文通过科学哲学与科学和经济哲学与经济学二者关系的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不同于科学哲学,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也与科学哲学不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尊重科学,发展科学,在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人心之所向、历史之必然。然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于是,科学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关系便成为当今理论探讨的一个敏感的重大的现实问题。因而,在当前理论界正在开展的“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的讨论”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科学究竟要不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的问题,便成为理论争鸣之焦点、实践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既要指导一切科学技木部门,又要使自身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怎样解决好这一长期使哲学界困惑的问题呢?钱学森教授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这一问题。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考察,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切理论的最高概括,同科学技术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真正联盟,这不仅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展示了清晰的图景,也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试图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哲学意义,以及饯学森教授的哲学观作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条件”是一个极古老的哲学概念,远在二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著作中,就出现了有关条件的论述(见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77页)。同样,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条件概念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如何理解“条件”这个哲学概念?它是怎样影响事物的发展变化?在实践活动中,应怎样对待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条件呢?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是唯物辩证法条件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科学矫正观的出场,需要进行深刻的哲学阐释,正确认识其哲学基础、哲学背景和哲学价值。以哲学的视角,审视当下的矫正实践,促进科学矫正观的构建,为罪犯矫正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科学矫正观是对传统改造模式的哲学反思和扬弃,实现了科学矫正与传统改造的哲学对话。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迄今最科学、最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普遍的运动规律,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我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做好此项工作,同样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现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以下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定义是多维的、多义的,企图一劳永逸地作出一个完善无缺的定义是不可能的;问题哲学不同于具体问题,它力图在众多具体问题中寻找那些实证科学无法实证而又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问题哲学的推进必须以本体哲学为指导寻找感兴趣的切入点提炼问题哲学,并结合当今中国实际进行合理的问题定位。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同一,是列宁系统研究和叙述辩证法的一个首要原则,是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写八个《哲学笔记本》的主导线索。然而,长期以来,列宁的这个重要思想,却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难阐述清楚的问题之一,在国际国内的哲学界,出现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着众说纷纭的说法。这里争论的焦点是:列宁所说三者是“同一个东西”的科学含义究竟是什么?所谓三者同一,究竟是指“一门科学的三个方面”,还是指“三门科学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一、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科学,一般说来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我们把哲学和社会科学放在一起讲,但哲学并不属于社会科学。它既和社会科学有联系,又和自然科学有联系。通常我们说科学技术时,是指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很重要。当然,自然科学中有基础科学,也有应用科学。没有基础科学的发展,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的发展也是不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不仅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我国的实际,科学地回答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本文想从哲学方面,从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发展动力问题上,谈一点学习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该认为,“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已被替换为先秦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而中国先秦哲学之合法性构成问题,往往是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和标准的。实际上,不存在一个千古不变的“中国哲学”,当然也不存在一个千古不变的西方哲学。哲学到底是不是科学,一度成了严重的问题,这可看做是西方哲学的合法性焦虑。但是,西方哲学的这种合法性焦虑却产生出肯定的结果,产生出存在主义哲学、生命哲学、语言哲学、现象学、科学哲学等纷繁多样的哲学流派。因此中国哲学之合法性问题乃是一伪问题,真正应该提出的问题是中国现在如何建立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三题     
主体性问题,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近期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为什么要究研主体性?主体性涵义是什么?研究这一问题的实质如何?怎样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工作?下边我谈些个人看法以就教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正>市场化使科学不再是科学,技术不再是技术,教育也不再是教育。关于转基因的讨论是具有哲学意义的"一般性"问题。在转基因产业化和市场化问题上开展社会监督是必要的。首先,转基因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大多数科学界人士认为转基因问题是科学问题。如是这样,那么大多数非科学界人士应该没什么发言权。但是,大多数对转基因持反对意见的人(反转派)不把它当作科学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