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旭霞,女,法学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福建省法学会民商法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民法学。近年来,在人民法院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物权制度与效率研究》、《侵权行为法》、《债权法》等专著、合著及主编教材4部;在《中国法学》、《东南学术》、《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福建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其中论文《物权法立法选择的经济分析》、《虚拟财产解…  相似文献   

2.
专家智库     
赵万一 男,1963年4月生,山东巨野人,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重庆市第一中级法院咨询委员,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福州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等学校兼职教授,上海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3.
一、民法学研究体系与民法体系、商品经济体系之关系民法学,是指以民法这一实体法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民法是民法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民法学是民法的法理基础。民法学通过民法在现实社会的实际运用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法的体系决定了民法学的体系及其发展方向,民法学研究的充分展开,又为民法的提高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对民法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统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法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中,需要明确课程思政的推进目标,这是统一课程思政方案的基础。同时,应重点从《民法典》编纂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兴民事权益诉求三个维度,挖掘以《民法典》为中心的民法学课程思政元素。民法学课程思政的推进应立足于我国社会基础,立足于回应当代民众的权益诉求,教学活动应全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教学内容与方法应充分体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体现《民法典》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恢复民法学教学已有三十余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民法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民法学教学方法的弊端不断显现,尤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研究性教学最早是由杜威提出并进行实践的,它是以自由性为原则,以观念的诞生为认识基础,将研究与教学相统一,从教学大纲到教学的具体环节发现并解决问题,创造出新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应用于民法学教学有助于改善传统的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它也有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观念难以转变和难以进行教学评价等难点,将研究性教学应用于民法学教学中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标法》设置合法来源抗辩条款的法理依据是民法学中的善意第三人理论,其目的在于保证交易安全,鼓励市场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根据《商标法》总则第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合法来源抗辩条款当然适用于服务商标侵权诉讼,但具体适用时应注意服务商标交易的特殊性,因《商标法》中缺乏相关细节规定,操作性较差,建议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时,设立专章对服务商标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性进行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7.
法学是研究国家和法的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应用逻辑学.民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部门法学是从民事法律方面向人们明确概念,叙述判断,阐述推理的.然而一些民法学教材忽略了思维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体现在具体的民法学教材中,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合乎逻辑、论证没有说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逻辑角度分析一些民法学教材在明确概念方面所存在的逻辑错误纠正表述这些民法学概念的语词,这样才能揭示其内涵,确定其外延,使其既符合法律,又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8.
简介台湾非刑事法律中有关刑法规范吉甦生台湾地区在大量的非刑事立法中,都规定有刑事法律规范,其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例如:行政方面的有《著作权法》、《工厂法》、《文化资产保存法》等;经济方面的有《森林法》、《水利法》、《电业法》、《商标法》、《公司法》等;...  相似文献   

9.
民法的法典化立法技术面对诸多挑战,具有特殊性,其成功至少需要满足政治支持、市场经济体制和具有较高的民法学水平三个要件。自建党以来,我国立法机关先后开展了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前四次均因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因而搁浅。本次《民法典》编纂在九个民事单行法的基础上,参酌国际先进,完善交易规则;结合国情实际,凸显中国特色;回应时代问题,彰显时代精神,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民法典》的成功编纂取决于党的领导、民法学的智力资源和立法实践积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及域外立法经验借鉴。《民法典》的科学解释和正确实施必将助力党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民法学研究多侧重于民法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对获取知识的研究方法以及知识背后隐含的价值理念的考察,因而导致在民法学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困惑。本文通过反思民法学的研究方法,探索适合我国的民法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民法是"万法之源",民法学在建设法课程群中处于基础地位,以民法学与建设法课程群之间的贯通线索为路标,以民法思维为纽带,勤加修习,可以实现民法学和建设法课程群之间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法学研究对于民法的裁判规范属性未给予足够重视。这种学理局限在遭遇民法典在裁判规范问题上的“准备不足”时又被加剧和放大,对此有必要引入作为“裁判规范之民法”的要件事实论予以克服,从而实现实体与程序的顺畅衔接。借鉴要件事实论的“请求原因不同则诉讼标的不同”等思维并结合对于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上规范群的解释,可以探索识别和区分请求权的标准从而构建完善的请求权体系。借鉴要件事实论的“原则/例外”等思维并结合《民法典》第235条等规范群的解释,可以思考要件事实的法解释学操作流程从而建立妥当的“请求原因/抗辩/再抗辩”的要件事实体系。  相似文献   

13.
理论前沿     
《海南人大》2007,(5):62-63
民法学与宪法学对话的必要性胡弘弘在《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撰文认为,无论是学术研究的理论状况还是学科本身的发展,抑或是民法与宪法自身的发展,都呼唤着民法学与宪法学的沟通和交流。其必然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法学与宪法学作为对话主体对自身不自足性认识而产生的内在需求,其中包括宪法学界的自省和自觉意识以及民法学对自身不能完全自足性的认知。两者各自的不自足导致对话,以谋求在不自足的前提下达致  相似文献   

14.
“可视性”教学是指课堂讲授增加“看”的比重,从单纯的“听课”,变为听看结合。多媒体技术为民法学的可视性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民法学可视性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文字描述法、结构示意法、图形比较法、表格说明法、图像再现法。“可视性”教学的适用应注意相关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它有光“破”不“立”的缺陷,但其注重多样性、差异性、特别性,强调多元性、联系和整体有机性,对于避免以往民法学研究中的片面化局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更具包容性的多向度、多视角的研究方法。民法学研究当采多学科、大整合的方法,赋较具综合性的民法哲学和民法文化学以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记者:张局长您好。《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6月1日将生效施行。对比《食品卫生法》,我们可以看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和评估、食品生产经营等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各方面,进行了更加细化和严格的规定。请问您觉得本次出台《食品安全法》对于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民法教研室主任、《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主要起草人之一、俄罗斯工商会仲裁院院长、法学博士E.A.苏哈诺夫教授主编并由莫斯科大学民法教研室集体编写的这套四卷本《俄罗斯民法》是俄罗斯社会发生根本变革以及《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编纂完成后出版的最具权威性的民法学鸿篇巨制。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出版社共同主办、《判解研究》丛书编辑部和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办的第五届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暨亲属法新问题与新展望研讨会于2008年9月在济南举行。本次论坛,将学者的理论创新与法官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围绕着“亲属法新问题与新展望”这一主题,就以下几个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夫妻共同财产的物权法规则适用问题;无效婚姻制度在适用中的疑难问题:《婚姻法》第46条在适用中的疑难问题:同性恋、准婚姻关系等法律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有关管制法律概述日本枪支管制法律,是旨在对不同类型及用途的枪支进行管理而建立的。管制的核心法律是《枪刀管制法》,它管制枪支的持有和进口业务,《武器制造法》对其进行法律补充.它本段管制武器的制造和贩卖。与此同时,有关枪支管制的法律条款还可在以下法律中体现:《海关法》、《关税法》及《保护野生动物法》等。弹药的管制受《爆炸物管理法》管制,但手枪、步枪、机枪等抢用于弹受《武器制造法》管制。刑事处罚条款可在有关惩罚暴力犯罪的法律、有关危及航空飞行的惩罚法律以及旨在对付具有轻微过失行为的枪支犯罪等法律中…  相似文献   

20.
《反分裂国家法》是国家对台政策的法律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反分裂国家法》具有充分的立法依据:包括现实依据、宪法依据、法理依据、政策依据;同时该法又具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反分裂国家法》提供了反“台独”的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用法律明确台湾问题为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反分裂国家法》为两岸的良性互动和平等协商谈判提供了法律保障,《反分裂国家法》是对“台湾独立”势力的预先警告和强有力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