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日读报,看到了翼城县两坂村党支部书记李鸿海的事迹,从他为村民兴办的一件件实事中,我看到了一名农村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也看到了农村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深深感到他是我们每个党员和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活一天就要为老百姓办一天实事”,这是李鸿海作为党员干部的信念。由于为村里的事积劳成疾,他得了晚期贲门癌,胃、食道、肝都做了部分切除手术。就是这样一位重病在身的人,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为村里和村民的事操心。在近几年里,他带领着村里一班人及千名群众,修路、架活水…  相似文献   

2.
本刊曾于2005年第10期以较大的篇幅报道过翼城县两板村党支部书记李鸿海用生命践诺党的宗旨、入党时誓言的先进事迹。如今,随着省内外新闻媒体对李鸿海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事迹的传播,李鸿海的名字已被全国更多的人们所熟知。同时,他的事迹也被全国更多的人们因感动而所传诵和敬佩。今天,我们编发《我心目中的李鸿海》等数篇文稿,既在表达我们对这位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崇高敬意,也在有助于读者从感性和理性上更多地认识李鸿海的为人做事及其执著坚守的精神世界。诚如文中所述,“李鸿海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在“这一面镜子”前,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照一照”自己的言行,看是否合乎有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和标准;面对“这面旗帜”,我们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扪心自问:我是否坚守着党的信念和理想?我是否忠实地践行了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是否用生命践诺了入党时的誓言?也诚如文中所愿,我们热切地期待着李鸿海式的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能够愈来愈多地出现在我们这块古老且焕发着蓬勃生机的大地上。  相似文献   

3.
我省翼城县两坂村支部书记李鸿海身患晚期贲门癌,没有被绝症击垮,而是照下“遗像”,实践着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承诺。他担任村干部30多年,硬是将一个落后的村子建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笔者深深地被李鸿海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广大农村热切需要这样的带头人,农村党员更需要这样的楷模和标兵,农民群众十分需要这样的好领班。笔者认为,广大农村,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该踏踏实实地学一学李鸿海。其一,学习他不顾自己,一心一意地为集体。他身患绝症,自知时日不多,首先想到的是为群众建桥修路的事,每次从医…  相似文献   

4.
五爷之死     
五爷之死刘国美村里的五爷死了。五爷已是84岁高龄,人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死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正常的是五爷临死前把平生最心爱的一支旱烟斗摔成了两截。五爷年轻时便嗜烟如命,但从没有一个象样的烟斗。村里打土豪分由地那一年,农会给他分了...  相似文献   

5.
人,有生便有死。我想,有人生观,就有人死观吧。人生观和人死观同等重要。什么是人死观?笔者认为就是关于一个人对“死”的选择、对“死”的态度以及对“死”的评价。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所有人的“生”都是相同的,但“死”却各有不同。刘胡兰年仅18岁的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屈,严守党的秘密,最后被敌人杀害。毛泽东同志曾亲笔为她题写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张思德为革命烧木炭,不幸以身殉职。他“死的其所,死得比泰山还重”。雷锋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在短暂的一生,“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为人民做…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0,(3)
<正>有人说他傻,他竟然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贷款为村里建烤烟房;有人说他痴,他竟用自己辛辛苦苦的积蓄资助村里的困难户;有人说他呆,他竟然不顾自己的行动不便天天穿梭于村民间一心为村里的建设而奔波。他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6,(6):92-92
李鸿海是山西省翼城县两坂村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官。二十多年来。他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把一个落后的穷山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当地老百姓称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致富路上的好支书。  相似文献   

8.
癌症手术后仅7天,村里修桥工地上又出现他羸弱、高大的身躯;埋葬儿子后的第3天,他带领乡亲们踏上了外出考察的路;村里买树苗的钱不够,他毫不犹豫拿出女儿留给他的500元治病钱……在他眼里集体事业高于一切,在他心中群众利益重于泰山,他用他的行动忠实实践着“三个代表”的崇高信念。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翼城县隆化镇两坂村党支部书记李洪海。面对生之苦难面对死之威胁坚如磐石般的信念强似钢铁样的神经让你羸弱的肩膀能够挑得起千斤重担凭借责任和理想拖动的病躯竞能迸发出金子般的灿烂你是一天天的疲弱不堪这让乡亲们一次次泪…  相似文献   

9.
《求是》2006,(5)
李鸿海,山西省翼城县两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被县委授予“功勋党支部书记”称号。自从1983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一直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带领党员和村民们艰苦奋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前进。昔日“耕地山梁挂,吃水山沟爬”的穷山村,陆续架起了大桥,修通了水泥路,建  相似文献   

10.
这里列举的三位“村官”,分别是郭秀明、张小民、李鸿海。郭秀明生前为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能为老百姓办成几件实事,我死也心甘”。他在任书记的8年中,呕心沥血,带领全村群众向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向贫穷挑战,初步改变了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被群众誉为“真正的共产党员”。张小民生前为临猗县孙吉镇蔡村村委主任,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村委主任还算个官的话,那么这个官应该这样去做: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能见到你,在人民群众最困难的地方能想起你,在你离去的时候人民群众能怀念…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7,(3):73-73
我是一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委员,负责村里的党员发展工作。去年村里改选村委会的时候,有一名私人企业主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其上任后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也很负责任,不久前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支部也想把他列为发展对象,但村里有人提出不能发展他入党,因为一年前他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生了二胎。那么请问: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人能否入党?  相似文献   

12.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13.
手电筒发出萤火虫般的微光。带着从西宁赶来的青海省军区独立团二营,旦增赶到结古镇郊的扎西大通村。村里静悄悄的.看不见一个人。好不容易找到两个老乡一问.村民怕山上的水库决堤。跑了。更多的人还埋在下面。“这底下有一对母子.娃娃还小得很呐。”老乡指着一片废墟说。旦增用十字镐掀开最上面的瓦砾。两扇断墙之间,露出一角粉色的被子。他卷起袖管伸手下去一摸.有人。还没等旦增问话.压在瓦砾下的藏族妇女喊了起来:“快救我的孩子啊……我的孩子是不是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14.
<正>著名诗人贺敬之在长诗《雷锋之歌》中深情地写道:“一九六三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历史在回答:人呵,应该这样生!路呵,应该这样行!”60年过去,中国人的心窝里依然住着一个雷锋。在他牺牲的纪念日,抑或每个普通的日子,总有人走进雷锋纪念馆,再次聆听、追寻他的故事。而在有些人心中,“雷锋”这两个字是如此深沉,关于雷锋的记忆更是刻骨铭心。因为雷锋曾经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他们的人生中,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他是一个“不懂人情世的奇怪人”;有人说他是一个“舍得花钱的守财奴”;有人说他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可是有他这么一个敢于坚持原则“奇怪人”,才使得城北的干部们直气壮地一次次抵制了腐败歪,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他这么一个反对铺张浪费的“守奴”,才使得今天的城北村集体产高达上亿元,不欠国家一分钱款;正是有他这么一个牢记“两务必”的“苦行僧”,才使得他所领的一班人能够立党为公、执政民,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清廉本色。他就是山西省高平市城北居委党总支书记尚民红。(一)作为地处繁华闹市的城北村“一把手”…  相似文献   

16.
盛义良  曹建冬 《湘潮》2010,(3):48-50
有人说他傻,他竟然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贷款为村里建烤烟房;有人说他痴,他竟用自己辛辛苦苦的积蓄资助村里的困难户;有人说他呆,他竟然不顾自己的行动不便天天穿梭于村民间一心为村里的建设而奔波。他就是今年47岁的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徐三山。  相似文献   

17.
《大清稗史》载: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帝当堂做了两张“纸阄”——名日“生死阄”: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活命,抽到“死阄”便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因此无论抽到哪张,都难逃一死。刘墉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也没看,  相似文献   

18.
方孝孺及其家族亲友之死难是历史上的一大惨剧.围绕方孝孺之死,史上以正面的肯定性评价为主,但不乏争议.迄至现代,争论更趋激烈,有人认为他是愚忠,没有看清封建王朝家天下的本质;有人认为他对家人族人不负责任;也有更多的人称赞他的节操和骨气,如此等等.我们认为,“求一个是,是孝孺之死的坚定选择,但造成“灭十族”如此巨大的牺牲,与他一味书生意气,不注意策略和方法密切关联.这是孝孺之死留下的深深遗憾.  相似文献   

19.
文汇报日前刊登消息说,我国报刊结构将有较大调整,各新闻出版单位面临“生死”考验。文汇报称,据《文汇读书周刊》报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近日在对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贝塔斯曼读者俱乐部等十家新闻出版机构进行调研后,就即将推出的报刊淘汰机制等接受了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柳斌杰提出了报刊“有‘生’有‘死’”的说法。他说,现在要“生”一个报刊很难,要“死”一个报刊也很难。因此,新闻出版总署准备推出报刊淘汰机制。在接受《文汇读书周刊》记者采访时,柳杰斌作了进一步解释。他说,具体问题有两个:第一是调整结构。由于计划  相似文献   

20.
一个理发师挂出这样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自己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