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法律和道德在治国中的地位和关系 ,我国自古就有争论。古代法儒两家的“法治”与“德治”之争 ,并未能辩证地解决这一问题。当前 ,我们必须将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协调发展 ,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针,意味着德治不仅能够在国家治理中成为法治的重要辅助,以道德独有的功能弥补法律之不足,更应该看到的是,德治与法治之间存在着共同性的价值目标,使两者在治国理政上能够互相配合与促进,产生理想的治国效果。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要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说:“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  相似文献   

4.
德治与法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基本手段,都有其独特治理优势,但也存在各自局限,且互为优势和局限,需要在双向互动的良性关系中促成德治与法治的互补与协调,以二者的最佳配置来确保最优秩序与最高效率。德治与法治的双向互动具体表现为道德与法律在精神上相互吸收、规范上相互转化、实施上相互促进。为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治法治、完善道德体系与法律体系、推进德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等措施保障了二者的双向互动,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针,意味着德治不仅能够在国家治理中成为法治的重要辅助,以道德独有的功能弥补法律之不足,更应该看到的是,德治与法治之间存在着共同性的价值目标,使两者在治国理政上能够互相配合与促进,产生理想的治国效果。  相似文献   

6.
“德治”和“法治”是我国传统的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治国方略。自从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方略以来,反响强烈,理论界尤其是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界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主要对“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以德治国”能否作为治国基本方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德治与人治及传统德治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传统“德治”思想资源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的主体、如何…  相似文献   

8.
政治与道德或法律与伦理 ,都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元素 ,他们共同构成社会和国家生存与生长的规范基础和理想目标。作为社会政治治理的基本规范 ,法治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 ,具有作为社会国家治理方式的基础地位 ,而德治是政治的合道德性或伦理合理性 ,这是民主法制基础上的道德正当性诉求。德治与法治的内在价值关系应当是相互配应和相互支持的价值资源互补关系。这种政治伦理理念应当成为现代民主社会条件下的以德治国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的两种基本规范,法律与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剐,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补充。法治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也不能替代道德的重要作用。“善法之治”要求法律应该具有道德性,但并不意味着道德成为治国的直接依据,法治才是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对于治国理政,无论是"传统德治""现代法治",亦或是二者的相互融合,在历史和现实中都表现出了独特的显著作用。由于传统德治在较长历史中施行"德主刑辅""以上率下""家族自治"等治理范式,以致"德法依存""德法背离"矛盾性共生共存。在当前治国理政实践中,依然需要"德法统一"或"德法互动"的治理方式,这也是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梳理及认清"传统德治"与"现代法治"二重性及其相统一的问题,探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历史与思想根源及具体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进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康健 《理论前沿》2001,(24):14-16
文章论述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认为道德对法律具有奠基和补充作用 ,法律离不开对道德的原初依赖。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体现着历史进步的必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必须否定人治 ,必须实行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 ,切实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初,江泽民同志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强调把“德治”和“法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无疑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结合,进行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重要理论、实践意义。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一些群众对“德治”问题尚存有疑虑和模糊认识,诸如“讲德治会不会削弱法治”、“会不会滑向传统的儒学上去”、“会不会仅是增加一些道德说教而已”……为此,我们有必要做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努力消除各种顾虑,克服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继在党的十五大中提出“依法治国”的治国理论之后,又在2001年1月10日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同时又指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治国方略的提出其实质:就是把”以德治国”提升到了与“依法治国”同等重要的治国战略地位。这也是“德治、法治并重兼施”在治国历程中意义和作用的一种显现。因此,“德治、法治并重兼施”必将对我们党的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乃至新世纪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从思想建设的范畴来看,“以德治国”在我党治国实践中具有许多重大意义 首先,“以德治国”的提出,可以归结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国家政治经验的总结。翻开我们数千年的治国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规律——中国历代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的政治地位,都十分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甚至看成是治国的根本。在《尚书》里我们可知,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公”就曾有“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的德治论断。从《尚书》中也可知晓,尧、舜、  相似文献   

14.
道德建设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际民  陈波 《理论前沿》2001,(20):13-1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 ,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 ,善于总结经验 ,注重实践提炼取得的在治理国家基本方略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领域的新发展。故此 ,从理论和实践视角来积极探讨道德建设与法治的作用关系 ,对这一思想的实践运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从法治的含义和折射出的本质及其原则来看 ,道德的影响和作用深刻地体现在道德建设是法治实施的内在精神源泉和支柱(一)从法治社会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原则考察。“法治”在当代最具权威的法律百科全书《牛津法律大辞典》所界定的含义是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治与德治共同形成完整统一的治国方略。任何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需要有法律规范提供制度保证,有道德规范提供精神保证。把握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关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由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历史教研室主办的全国党校系统“以德治国”与传统治国思想研讨会,前不久在宁夏银川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党校以及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的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就“以德治国”的内涵、怎样进行道德建设、“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以德治国” 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批判地借鉴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法治作为有价值有目的的观念,关注着超越于法律之上的道德价值。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法治所蕴含的道德价值,体现在对社会主体自由、平等和安全等基本权利的保障之中。江泽民德法并举的治国思想超越了我国传统“法治”和“德治”的治国理念,深刻揭示出我国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德法并举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8.
回顾历史,中国古代社会是德治社会,儒家传统提倡的“德”,代表了一种成熟完备的道德话语和秩序体系,凝聚古代社会体系的核心价值,支撑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赓续绵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治国方略,应当充分发挥儒家“德”的价值功能,对之加以辩证扬弃,择善用之,以夯实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基础。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来看,儒家“德”的价值功用有三个方面,包括提升国家法治的正当性,夯实基层治理的德治基石,塑造个体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治国理念以等级制度为基础 ,德治的实质是“辅之于法的人治”。虽然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 ,儒家青睐德治 ,法家崇尚法治 ,但在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政治实践中 ,往往是“阳儒阴法” ,儒法互补的。法治经过现代转换 ,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社会主义的“德治”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民主关系为基础 ,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含义。要从根本上杜绝“人治” ,就必须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德治”问题,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们党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