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格林威治时间1943年12月1日23时30分,开罗会议公报最早由美国政府在华盛顿公开发表,在之后的24小时内,英国政府在伦敦、中国政府在重庆相继公开发表了开罗会议公报。华盛顿、伦敦、重庆三座城市共同拥有这份公报的首发权。通过《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作为开罗会议联合公报的简称,首先为美英中三大国所确认,逐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并长期沿用,一直至今。开罗会议公报的最后,确实没有中美英三国领导人的签字,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三国领导人的署名。开罗会议公报的署名采取将三国领导人姓名署于文件开头的方式,昭告天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发表的联合公报、宣言,有别于和平时期国家间的联合公报,故其名称、内容、措词、日期、签署、发表等,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正式公布,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当时在渝、闽两地的台胞积极行动起来,献计献策,实质参与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本文从史料的角度简要描述了渝、闽两地台胞于1944至1945年间积极参加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考的线索和参考的资讯。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与台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民主义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毕生致力于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把祖国的统一放在首位,时时牵系着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的收复与台湾同胞的苦难。他自革命之日始就将收复台湾作为革命的目标之一,临终时仍念念不忘废除与日本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台湾的回归。他将革命的组织发展至台湾,将三民主义播撒于台湾。此值纪念辛亥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7月26日,是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70周年的纪念日,日本媒体对《波茨坦公告》集体失声,在平时的日本历史教育当中,也几乎不提《波茨坦公告》。2015年5月20日,在日本国会的答辩当中,日本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表示,《波茨坦公告》第六条和第八条提到的《开罗宣言》,确认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要求安倍就那场战争的性质明确表态。安倍居然声称自己没有看过《波茨坦公告》这部分内容,所以  相似文献   

11.
“台独公投”违背国际法及联合国宪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姚启圣(1624-1683)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康熙二年(1663年)授广东香山知县。康熙十三年(1674年),授福建布政使。康熙十七年(1678年),任福建总督,专责平台事宜。在总督任上,姚启圣曾亲率军队平定郑军袭扰沿海、制订平台方略、招抚郑军官兵、壮大福建水师、发展地方经济、做好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保障施琅成功复台等等。他虽有过错,但却为清政府统一台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姚启圣的功过是非未能引起重视。鉴于此,本文拟简略述评。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国庆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继一九七九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之后,进一步阐明了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对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如果说《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已由“解放台湾”发展到“和平统一”的重大转变,叶剑英委员长这次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则第一次展示了如何实现和平统一的具  相似文献   

15.
李晶 《台湾研究》2001,(3):44-51
传统上,人们根据中央和地方的不同权力关系以及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和方式,将国家的结构形式分为三种类型,即单一制、联邦制和邦联制。尽管这样的分类在事实上给予了邦联制与单一制、联邦制以同等的地位,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外政治学家、学者们却很从少理论角度对邦联制进行深层次探讨。除了十九世纪的西方学者Madison和  相似文献   

16.
17.
《台湾研究》2001,(2):96-96
1993年元旦,为了适应祖国统一大业发展的需要,介绍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核心的对台方针政策,帮助涉台部门、新闻机构和研究部门了解台情,我们编发了《台湾动态周刊》,供内部参考之用,受到有关方面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19.
高峻 《台湾研究》2001,(3):76-81
孙中山是一位“爱国若命”的真诚爱国主义者,为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百折不挠地奋斗了一生。他关于中国和平统一的思想,在1903年至1924年的20多年时间里曾作过多次论述。这些论述分别记载在他的《支那保全分割合论》、《三民主义与中华民族前途》、《临时大总统宣言》、《民权主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统一宣言》等著作、演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