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芒 《台声》2001,(9):42-43
江明贤:1942年生于台湾台中县,曾留学西班牙中央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作品深受西方绘画观念影响,将中国笔墨加以改造,重新诠释新一代台湾水墨画风;1981年出席巴黎主办的“现代中国画新趋向”展览,1988年7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是台湾第一位来大陆办画展的画家;曾在台湾、美国、日本、香港、北京、上海、欧洲等地举办个人画展40余次;著有《中国水墨画研究》一书,在台北、北京、东京、旧金山、洛杉矶等地出版《江明贤画集》共12本。  江明贤先生应该说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早在1988年…  相似文献   

2.
王二虎 《台声》2008,(5):37-37
台湾“中国统一联盟”成立于1988年4月12日,在即将迎来建盟20周年的重要时刻,以王津平主席为团长,前主席陈钦铭为副团长的“中国统一联盟清明祭祖访问团”一行六人,应陕西省台联邀请,于4月2日抵达西安。在陕期间,王津平主席一行祭拜了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并在桥山“炎黄子孙林”为“中国统一联盟”种植的松柏配土、浇水。  相似文献   

3.
邓靖  陈雪娇 《台声》2010,(10):33-35
<正> 一样的大地,一样的天空,你我未来命运相与共。一样的皮肤,一样的脸孔,心中拥有同是一个梦。一样的血液,一样的光荣,心中拥有同是一个梦……每当这首熟悉的主题歌响起的时候,两岸和平小天使们都会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轻声哼唱。2010年8月19日至25日,第十二届台湾和平小天使对大陆进行了回访交流。短短7天行程,台湾和平小天使在一水之隔的福建与大陆  相似文献   

4.
“希望两岸尽快直接‘三通’,台湾的政客我不敢说,只要是台湾企业界人士绝对赞成两岸‘三通’,我们这些已在大陆扎根搞企业的人当然赞成两岸统一,我们不愿涉足政治,但是,不能两只脚踏着两岸还要  相似文献   

5.
张开龙  贺玮 《台声》2001,(1):40-41
2000年11月17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以台湾客属总会会长的身份,率领台湾客属总会代表团一行300多人首次回祖国大陆参加世界客属恳亲大会。11月21日上午,参加完恳亲大会的吴伯雄偕夫人戴美玉,带着客家盛会的喜庆,沐着祖地乡亲的深情,回到祖籍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寻根谒祖。“今天终于回来了”  上午7时30分,吴伯雄夫妇从龙岩驱车直奔祖地——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9时20分,车队驶入村口大道时,顷刻间爆竹喧天,鼓乐齐鸣,龙狮起舞,披红结彩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身着黑色西服的吴伯雄偕穿一套红色套裙的戴美玉,在仪仗队的前导…  相似文献   

6.
2007年5月22日至31日,30名台湾高雄市地方基层民意代表由高雄市各省同乡会联合会总会长、高雄市湖南省同乡会理事长李  相似文献   

7.
李青 《统一论坛》2002,(4):63-64
20年前,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主持北京香山饭店设计时,他曾建议陈设台湾雕塑家朱铭的作品,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1997年,贝聿铭在设计香港标志性建筑——中国银行大厦时,他再次提出陈设朱铭的雕塑,后经香港知名人  相似文献   

8.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9.
许家宜 《台声》2011,(10):64-65
“昔巷”是间回溯童趣的餐厅:一班好友摊懒在墨绿色的课桌椅,惊喜黑板上的五色涂鸦,啜饮着古早味的杏仁豆奶。千言万语跳蹦出童心的稚土,同乐会也就鸣锣击鼓开始。此时,话题缓缓浮现在清晨的“青城”……  相似文献   

10.
符芝瑛 《台声》2004,(9):66-67
在此岸想着彼岸,在彼岸望着此岸。 大陆热持续燃烧,台湾名女人何丽玲带着独特号召力,从秋风送爽的西湖畔出发,进军餐饮事业。虽然有“星巴克”、“真锅”等强敌环绕,她以自创品牌“两岸咖啡”切人,并且锁定精致餐饮文化市场,信心满满,敲响登陆第一锣,倾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咖啡西餐连锁顶级品牌,并且预计两年内开出300家。 “两岸咖啡”出自何丽玲的构想,意含深远。识别图标为咖啡杯加一道类似彩虹或桥梁的弧线,象征着这个事业奠基于两岸的合作,两岸同胞也可以藉此相互沟通,增加了解。  相似文献   

11.
于右任先生是老同盟会成员,国民党元老,他曾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可以说与中山陵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晚年居住台湾的他,对祖国大陆,对故乡,对亲人,无时不在挂念中,对中山陵也从未忘怀。于右任早年投身民主革命,1906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24年底,他随孙中山  相似文献   

12.
卢彦 《台声》2001,(5):41-42
本想了解一位学者离休后的普通生活,聊起来,我们的话题竟在海峡两岸之间畅快地游弋。   陈弘先生是台湾省人,年轻时就读于台湾北部的一所中学,那段经历和感受,让他足足铭记了几十年。   学校里,日本学生占了大半。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台湾学生受尽日本人的压迫和欺凌,陈弘与同学们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1946年,陈弘考取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招考升学内地大学公费生,到上海复旦大学读经济系。 1948年暑假他回过台北,以后便是漫长的别离。别离自然是苦涩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楚,伴随他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但他对家乡…  相似文献   

13.
伟建 《台声》2002,(4):37-37
提起中国的陶瓷,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起著名的瓷都景德镇、闻名海内外的洛阳唐三彩、品茗飘香的宜兴陶器等等。而在宝岛台湾,一种叫“交趾陶艺”的民间艺术,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这种起源于中国宋代的交趾陶艺刚从广东问世时,并未受到世人的重视,直至晚清时代由于其釉色精美且光泽绚丽而开始受到世人的青睐。而在明末清初,从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中国人开始将交趾陶艺运用在建造装饰精巧的庙宇上,渐渐地交趾陶艺便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深深扎根,并发扬光大。“交趾陶艺”是最具台湾特色的民间艺术工艺。它集设计、捏塑、彩绘、烧窑等技…  相似文献   

14.
高润喜 《台声》2002,(2):39-39
作为东方艺术家,必然要面对许多困惑,诸如: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乡土与世界等等。台湾画家吴和珍的油画立足于东方而不排斥西方,定位于现代而不拒绝传统,扎根于乡土而不忘世界,以明朗的造型和浓烈的色彩创构了鲜明的个人画风。她并没有追随任何西方画派,而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创造了一批又一批民风民情画,引起台湾和大陆美术界的关注。吴和珍性情开朗,活得真实自在且乐在平民生活之中。她深深地眷恋着台湾这片土地,对山地民谣、舞蹈、小调迷醉如痴。她的画面处处洋溢着喜庆吉利的气氛:从今日喧腾的生活到昨日风俗的庙会,无不…  相似文献   

15.
“比大陆人更了解大陆投资环境”,自信地亮出此招牌的是安信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来自台湾、专为外商在大陆投资建厂牵线搭桥的红娘胡蔡安。1997年至今,安信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已引进百余家台湾和日本、韩国、美国的企业落户江苏苏州及其周边地区,总投资逾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农历的七月初七,夜空晴朗如洗,繁星点点,构成一幅灿烂的巨大天幕。亮丽的银河,像一条洁白的飘带,隔河遥望的牛郎、织女在无数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了。这就是民间传诵了一代又一代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人间,虽有一道银河般的人为藩篱,把大陆和台湾分隔。但是,由于台湾同胞的先辈大多是古时福建闽南一带的移民,所以,闽南、台湾的七夕节俗基本相同,共同的节俗活动使两岸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在台湾,七夕节又叫“情人节”、“女儿节”,是“时年八节”中最富浪漫色彩的节日。牛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  相似文献   

17.
唐昊 《同舟共进》2011,(5):24-25
八、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不是威胁。现在,国际上甚至有人把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看作一个威胁,那就更荒谬了。中国的CDP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但GDP并没行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中国人均GDP仅占世界第105位.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1月2日,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赴上海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与周边安全"学术研讨会,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解放军已变成"微笑好学的战士"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解放军的,是否受了您父亲的影响?主要通过怎样的渠道研究解放军?林中斌:我在美国乔治城大学主修国际关系和安全事务。美国有一份政府提供的刊物,动用上百人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各地每天的有关资料,凡是他们觉得有需要的都译成英文,那是美国学者依赖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前,台湾当局在岛内大力推行“去中国化”的过程中,“文化台独”已成为阻挠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最具威胁力、最具危害性的因素。它以渐进式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不断地蚕食、破坏掉。特别是在台湾青年一代的思想意识中  相似文献   

20.
陈水扁当局策划的“3&#183;20公投”,由于两道“公投”题的投票率分别只有45.17%和45.12%,没有越过“公投的第一道门槛”、即不到半数选民参加而被否决。“3&#183;20公投”的这一结局,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这是由其本身法律、理论、政治和现实上固有的败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