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斌 《春秋》2010,(1):16-19
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时.我是烟台师专的一名学生。那年8月下旬。北京有一些红卫兵到烟台“串联”,我们才知道全国许多“革命师生”都到北京去“大串联”了。8月下旬,经同学们一再要求,烟台地委同意我校全体同学集体去北京“学习文化大革命”。8月29日晚,我们从烟台火车站集体乘车.30日在济南换车.31日上午9点多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2.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联系到现在,我们不正是也在“进京赶考”吗。  相似文献   

3.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发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如今前两问都已有了圆满的答案,眼下,人们都在为解答第三问而努力着。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该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呢?  相似文献   

4.
瞿华山 《创造》2002,(1):8-8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这个日子我们等了15年。当这个被形容为“从有头发到没头发,从黑头发到白头发”的谈判结束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宣传让老百姓憧憬着可以用二毛五分钱买到一条长长的大花布,把电器柜台上的东芝、索尼大彩电搬回家,看着出入于政府大院的小轿车也滋生出大胆拥有的念头。入世意味着我们从以往的关着门小打小闹完全进入到参与国际大家庭的竞争环境中去了,龙永图如是说,政府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直接干涉企业活动,政府必须进行彻底的职能转变。喊了多少年的政府职能转变,喊了多少年的政企分开、减政…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总设计师(连载之二)秦晓鹰(特约撰稿人)最大的心愿1983年9月14日在北京举行了“纪念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可敬的民主斗士冯玉祥将军诞辰100周年大会”。会议前夕,邓小平会见了冯玉祥的亲属。看着这些长大成人的民国革命先驱之后,看着这位高高大大的解...  相似文献   

6.
找战友     
当当见到阔别三十年的老友周长福时,70岁的白继华老泪纵横.时间改变了老友的容颜,但无法改变浓浓的情意. 白继华不远千里从北京来到重庆江津,能够寻到三十年前的老战友,与江津区人大代表、琅山宾馆管理员胡丽云密不可分. “大妹子,你是人大代表啊?”3月13日,琅山宾馆来了四位说普通话的北京老人住店,看着墙上江津区人代会的照片,其中一名叫白继华的老人对胡丽云说.  相似文献   

7.
袁浩 《前进》2009,(10):55-55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8.
陕西神木县2009年3月开始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现在延安西北部的“小”县城吴起又实现了“免费教育”(6月27日《北京晨报》),这可让全国人民羡慕死了:我们什么时候免费?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春节     
编完本期“永远的春节”的时候,是2009年12月24日。北京略显阴晦的空气中,漂浮着浓厚的圣诞节的气息。尽管我们自己的“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光景,可我们总也抵挡不住这“圣诞”的怪味,铺天盖地的“圣诞快乐”,通过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或其他一切可能的方式,从早晨开始就一直游走在现在——这五味杂陈的夜空里。  相似文献   

10.
1949年 3月 23日,中国革命的统帅部就要告别西柏坡--这个 2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前往北平。上午 9点,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长钱益民和司令部作战科长尹健带领的 100辆大卡车已经装满物品, 20辆中、小吉普车等候毛主席等领导同志上车出发。   毛泽东一只脚刚踏上汽车,周恩来谈笑风生地走来。毛泽东回头对着这位未来的共和国总理说:“恩来,今天是 3月 23日,是进京的日子,让我们赴京赶考去!”   周恩来说:“主席,我们都能考试及格,不会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成了李自成第二喽!我们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1.
我们来到了芝加哥□北京朱敏信“当”了一回“一夜总统”去年冬天,我和老伴去美国探亲。一个偶然的机遇,我们在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住上了威斯汀旅馆的最高级房间———总统套间,从而“当”了一回“一夜总统”。当美国弥漫着圣诞节气氛的时候,我们在密执安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2.
见证与反思:一个老三届人的自述(之二)徐浩渊1966年“8·18”以后,北京的中学生不单走上了社会,而且,走向全国。这就是“大串联”。大串联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走出北京城,大开眼界。过去,看着别人家干部的孩子跟着父母在暑期去度假,我羡慕极了,很想也跑出...  相似文献   

13.
1947年,当组织分配找去农村工作时,我还想像不出,什么时候全国才能胜利?1948年,我们在农民运动的基础上开始建立武装.这时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已经大发展,但还是不知道全国胜利何时到来。1949年,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对我们进行“围剿”。大军已经渡江.我们还在苦斗中。突然,在敌人“围剿”的间隙中.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这时,就像漫漫长夜在山沟摸索前进忽然见到曙光一样。大家都急着去告诉遇到的每一个人。兴奋地说:全国快解放了!从1949年7月31日到9月29日两个月里.我们这支建立才半年多的人民武装,已经历了三次“围…  相似文献   

14.
从60年代起,我们一直担任陈伯达的秘书。1970年中央在庐山召开九届二中全会,我们俩未参加,在北京留守,是由缪俊胜同志(当时也任陈伯达秘书)陪陈伯达去的。1970年9月7、8日,缪俊胜同志从庐山来电话,通知我们说他和陈伯达几时几分乘飞机回京,让我们准备去接。  相似文献   

15.
3月28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正式开始56年来的首次“破冰之旅”。连日来,江丙坤一行先后拜谒了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和南京中山陵、北京孙中山先生纪念堂及中山先生衣冠冢,并与中台办在北京举行会谈,就促进两岸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12项成果。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了江丙坤一行。贾庆林表示,国民党主席连战已表达来大陆访问的意愿,我们欢迎并邀请连战主席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访问大陆。连战此前表示,参访团在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和广州黄花岗起…  相似文献   

16.
邹家老大     
一、邹家老大挤不过独木桥,但他不甘失败 10年前,那个流火的 7月,又是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莘莘学子为之搏击的日子。 天老爷似乎格外开恩, 7月 7日这一天,一大早就下起了蒙蒙细雨。祁水县高中 55班考生邹清华洗漱完毕,夹上几本书走出寝室,想趁早去教室将第三轮复习提纲再“过目”一遍。刚下得楼来,就听到一声“清华”的喊声,邹清华定神一看,是父亲。看着父亲空空荡荡、迎风飘舞着的衣服,看着父亲一头湿漉漉的头发,邹清华的眼睛就有些发潮。“这么早跑来干什么?”“今天你不是要考试吗?我来看看。”父亲讪讪地从一个置在地上…  相似文献   

17.
许大律师     
刘聪玲 《台声》2011,(9):55-55
“聪玲,我来北京啦。”接到台湾许文彬大律师的电话,一点都不奇怪,他来大陆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我们在说,遍插茱萸少一人。你什么时候来台北啊?”这时候,他一定是跟大陆记者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住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跟着的历史。——题记岭南春深,红棉吐艳。3月23日适值双休假。当天~早,笔者携友结伴从广州登车直奔东范。此行目的乃重游虎门,意在一揽百年沧桑的历史风云。“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汽车里的音响滔滔流出了深沉而悠扬的旋律。一曲让人耳熟能详的(东方之珠),似乎在着意提醒人们:今日距离香港回归祖国的倒计时恰为100天。时空的巧合,使得我们这趟虎门之行平添了历史感的深长意味。维时,座落在珠江口畔的虎门镇便跃入眼帘。凭吊“销烟池”“那是销烟池!”同…  相似文献   

19.
3月,“工匠精神”首次被写进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 3月,以一群残疾人工匠为主体的中国代表团远赴法国波尔多,出征第九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凯旋而归. 两天的比赛,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苦练,一生的梦想…… 当我们以“匠人”为参照去识别“艺术家”的时候,我们也许倾向于认为工匠仅是某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而当我们被“匠心独运”征服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庖丁”一样的工匠,热爱自己的工作,专业专注、技艺精湛、追求极致,其实,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想象力,他们的工作也充满了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打工妹有个共同的“家” 2002年4月11日.杭州火车站出站口。一个中等个子、短头发的女孩提着一大包行李,一焦急地;中进车站派出所:“民警同志,我的钱包被偷了。”女孩是众多到杭州来打工的淘金者之一.包里的600元钱是她来杭州的全部“安家费”。女孩坐在派出所的长椅上默默垂泪,一位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走过来问她:”姑娘,你晚上有地方去吗?”见女孩戒备地看着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