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文化建设却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此,客观分析和研判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创新为动力,推进重点领域文化改革发展;以传统为根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以价值为核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以开放为手段,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安全为保障,构建国家安全防范体系。推动经济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同频共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进入今年6月份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频频发难,步步紧逼,大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泼妇架势。  相似文献   

3.
大陆方面与台北当局固然在宪政与法理上均主张两岸之间只有一个国家的存在,但是台北在过去十多年始终对北京所提出的“一中原则”感到顾虑重重。未来双方展开政治接触之时,大陆可不可以避免使用台湾方面感到困扰的“一中原则”,与台北共同使用“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这一概念,以体现双方的有重叠与契合的精神与立场?从两岸双方发表过的重要文件与谈话,以及双方学界论辩的结果,证明用“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说辞作为双方都便于接受的“一中原则”表述的替代性方案,在理论上应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且双方更容易在政治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4.
孙敏 《群众》2021,(3):63-6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把网络强国建设提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不了...  相似文献   

5.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6.
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警告,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对日方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中日关系的错误行径,中国人民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愤慨。国土神圣,半寸不让。中国人民历来站在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前列,无论何时、何地,没有谁会怀疑这种爱国情怀,没有谁不能理解当祖国遭遇挑衅后同胞们的愤懑与抗争。因为,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注定要被欺凌。  相似文献   

7.
《前进论坛》2012,(10):1-1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坚决反对,对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的"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中国各民主党派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  相似文献   

8.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9.
王资博 《求索》2013,(7):229-231
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强国战略下文化科技化命题的提出和持续研究,或可为解答"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提供新的契机。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有关论述,把握演进历程及研究态势,对深化文化强国战略下文化科技化、推进"中国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钓鱼诸岛位于中国台湾省的东北海域,西南距台湾本岛不足一百海里,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总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从地质和水文情势来看,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其他邻近中国的浅海海域大陆架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要方针,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目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探索的氛围更浓厚、改革的思维更活跃、创新的动力更强劲。  相似文献   

13.
14.
林盛中 《台声》2010,(10):55-57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后,国际法观念和主权意识在中国开始得到广泛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法已然成为知识分子在涉外问题上频繁运用的斗争手段。于是,1907年发生的“间岛”主权危机,引发了国内各方的关注和行动。时任吉林边务处文案的匡熙民,有感于“间岛”问题之迫切,于1908年写下《延吉厅领土问题之解决》一书。该书的理念在清政府针对“间岛”问题所采取的外交行动中得以体现,展现出当时以匡熙民为代表的底层官吏对国际法的理解和运用国际法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努力,说明国际法在清末已经被知识分子广泛接受,并成为中国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当代国家安全的10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犯又没有内部混乱和失序的客观状态。国家安全产生于国家的出现。人口、领土、经济、主权、政府、军事是国家存在的必备要素或必要条件,因而国民安全、领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是国家产生时就已经存在的国家安全的“源生内容”或“源生要素”。其中人口、领土、经济三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王亚华 《求索》2023,(1):113-1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我国新时代新征程的“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农业强国的提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政策导向。农业强国建设需要通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来落实,并且对“五大振兴”提出内在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五大振兴”,要立足国情农情,完善城乡人口互动体制机制和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农业科技能力和强化现代科技支撑,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我国全球农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人才强国     
王天玺 《创造》2012,(3):52-55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最为宏大的劳动大军和人数最多的科技人才。深厚的土壤,能够长出高大的树木;高素质的人民大众,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这里说的领导人才,是由三支队伍组成的,即科技家队伍、企业家队伍、政治家队伍。文化经济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文化经济,根本上是要培育有文化的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的一百年,是中国人民不堪回首的苦难时期。西方世界大大小小的强盗国家和东方的日本一次又一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9.
唐娟 《前沿》2024,(1):94-103
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农业强国体现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战略逻辑的辩证统一。基于一定指标筛选出的世界农业强国,既体现出共通的发展要求,反映出某些类似的实现路径,又有基于各国国情、农情的特有实现方式。我国建设农业强国,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体现世界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要基于我国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因此,我国建设农业强国,一方面,要对标世界农业强国的主要指标,找到我国与世界农业强国的主要差距,吸收借鉴其建设经验;另一方面,梳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人多地少的资源现实、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等国情、农情,将世界农业强国的一般方法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如于建嵘教授文中所言,从当前的新农村政策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民富国强"时代的轮廓。从更宏大的视角切入,走进民富国强时代的中国,需要怎样的战略图景?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对此特别撰文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