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形式。由于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纷繁复杂的社会以及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导致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介绍了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培养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异常艰难.在这种形势的压力下,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产生了混乱,心理上出现种种困惑和不适应,问题严重.充分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及成因,对其不良心理加强思想教育,进行合理的心理调适,对于消除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择业挫折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择业挫折教育包括预防大学生择业挫折的知识教育、实践教育和择业挫折中的自我调适教育。为了提高大学生克服择业挫折的能力,高校除了开展多样化的择业挫折课堂教学以外,还应通过角色体验、社会实践、素质拓展训练、心理辅导等,帮助大学生消除从学场到职场的角色冲突,完成角色转换,从而促进个体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状况分析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大学生择业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尤其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改革,传统的“统包统分”被取消之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困惑,导致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误区 1.追求完美心理。追求完美的思想在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身上存在。他们在择业时往往标准很高,既要考虑所选单位的地理位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心理原因就是择业自我效能感较低。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及实验法对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所处区域不同的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也不显著;同伴讨论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同伴讨论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女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心理原因就是择业自我效能感较低。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及实验法对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所处区域不同的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也不显著;同伴讨论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同伴讨论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女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与挫折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许多新的变化.大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怎样解决择业过程中遇到的诸种困难,在遭受挫折时怎样进行心理调适,是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课题,也是大学生择业心理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择业焦虑心理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时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它不仅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择业,也关系到高校发展和社会稳定。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个性等方面探究择业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策略,即更新择业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分析就业形势,正视就业压力;客观评价自我,合理定位目标;自我心理调适,优化择业心态,实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大学生择业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尤其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改革,传统的"统包统分"被取消之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困惑,导致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拥有强烈的成就感和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他们对择业有着很高的期望,同时又缺乏信心,产生无助感和害怕吃苦的恐惧感。这些不良心态阻碍了其择业的顺利进行。因此,大学生必须主动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心理的影响,以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学生MMPI心理适应量表测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MMPI的5个心理适应量表测查公安院校学生(男292,女56)的结果显示,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适应性有以下特点:1.男女生普遍认同自己的职业选择,工作适应障碍(Wa)体验较少;男生普遍性适应不良(Gm)和内在性适应不良(In)的感受显著低于普通人。2.至少有1/3的学生反映体验到心理适应不良的痛苦或曾经有过适应不良的经历。3.男女生都突出存在的障碍类型是:社交适应不良(SOC)和大学适应不良(tM)。4.Wa和SOC量表分别对在学业或品行作风方面已存在适应不良的学生有较好的检出能力,因此可考虑作为预测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高校给予有严重作弊行为的学生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其法律依据在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4条第4项的规定,其法理依据在于作弊学生严重滥用其受教育权。当然,考试作弊与开除学籍并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对“考试作弊一律开除”的做法不但于法无依,也有违宪的嫌疑。在倡导依法治校的今天,厘清考试作弊与开除学籍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职业生涯理论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当前在我国的研究和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就业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发展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在教育目标、教育作用、内容等方面都有相近性和互补性。所以,我们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解决学生"成长的烦恼",把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在规划实践中检验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全球化影响的不断加剧以及我国高校扩招政策效应的显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其职业价值观表现出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趣味化与技能性并存、依赖性与独立性并存等矛盾性特点。正确认识当代青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职业价值观,是政府、高校及家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青年大学生自身所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也普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择业中的经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日益凸现 ,但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现象 ,指导、帮助和规范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是当前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当今大学生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等也不尽相同。然而,由于大学生还未迈入社会,他们的经济主要来源于家庭,是纯粹的消费者,属于"寄生型"消费者。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在杭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家庭背景的调查,分别探讨他们的消费行为与其家庭背景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籍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通过对高校农村籍女大学生的质性研究发现,农村籍女大学生既有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又有很强的主体性意识,也有着男女平等、实现个体价值的诉求。农村籍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既受到农村文化的熏陶,又受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性别话语和个体成长经历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也对农村籍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社团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充分运用体育知识传播、创造校园文化提供实践的平台。目前,人员流动大和管理松散是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必须规范管理体制与机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地器材保障,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真正发挥体育社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创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频发并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如何妥善处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依法厘清高校责任,既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需要,亦是维护高校教学秩序,维护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高校与学生之间,既非大陆公法学说认为的特别权力关系,亦非私法契约理论认为的私法契约关系或者简单地适用美国宪法理论,更非盲目套用的监护关系,相比之下,双重法律关系说更值得借鉴与探讨。因此,学生与学校之间除有明确的合同关系外,学生伤害事故更应该适用侵权责任法来界定责任。  相似文献   

20.
高校新教师一般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下,教学工作不满三年,具有教师资格或初级职称者。重视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对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新教师要树立专业发展观,强化教师职业意识;新教师要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培育爱岗敬业精神;高校要建立有效的知识增长和更新机制,促进新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