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录讲人     
日本的饭局不但多,而且常常吃不饱,回来还要自己给五脏庙加料。日本的饭局菜式众多,往往一顿饭下来一二十道菜,盘子大碗大,但菜量少得可怜,一道菜分到每个人的盘子里不过一勺一口而已,即便二十道菜也不过二十来口。吃一个日本饭局常常要用三四个钟头,这二十来口菜分成三四个小时上来,其充饥水平可以想象。有的朋友不免对日本人颇有腹诽。  相似文献   

2.
大仙 《法制博览》2010,(12):28-28
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说:“一周一个饭局是正常人,一天一个饭局是大红人,一天三个饭局是交际花,一天很多饭局,是餐厅服务员。”经济学家茅于轼长期以来有个观点,中国的粮食最起码够全中国再吃20年,所以他赞同退耕建房,这样房价就下来了。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4,(24):11-11
<正>"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它其实是人类弱点的一个形象比喻。问题:为什么当"锅里还是温水"时,"青蛙"不早点往外跳?在饥饿年代,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被饿死的风险,因而千方百计要吃饱肚子。"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少吃一顿饭,强烈的生存焦虑就会随之而来。但当温饱代替了饥饿,我们对肥胖的风险却不是那么敏感,因为你的身体不是因为哪一顿饭而胖起来的,它是长期地、缓慢地、不知不觉地储存了过剩的,甚至是有害于自身的能量。  相似文献   

4.
钟岷源 《南风窗》2010,(18):57-58
透过饭局里的政商影子,我们看到的是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当中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吃文化饭的盲残作者。我想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小事———14年前的1994年的秋天,我下岗了。作为一个视力接近于失  相似文献   

6.
张骥良 《工会博览》2008,(24):42-43
我是一个吃“文化饭”的盲残作者。我想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小事—— 14年前的1994年的秋天,我下岗了。作为一个视力接近于失明的人,下岗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哪个单位会接纳一个视力残疾的人呢?我怀着美好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觉得:掌握资讯,可以让自己做事更方便.但不少人错误地理解了"资讯"二字的含义,把它同"小道消息"、"他人隐私"画上等号. 中国人离不开饭局,饭局上离不开"小道消息".吃的是山珍海味,品的却是家长里短. 一个人的讲话,若总是不离他人隐私,且所说的内容总能让你时时有惊讶,离他远点,否则,下一个被出卖的,就是你.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5,(25)
<正>前两天,一个律师朋友A在微信圈里感叹:当事人不讲诚信,官司赢了,也执行到位了,但就是不肯支付律师费,还反过来威胁他。我给A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我:案件执行中,为了当事人的案件能迅速执行到位,他请了执行局的工作人员吃个饭。在饭局中,也邀请当事人B参加。邀请B参加这个饭局的目的是,想让对方知道,作为他的代理律师,A尽力做了工作。不过,当一切如愿时,B反悔、不肯支付律师费。"约有50万元律师费,一年的工算白打了。"律师A的情绪有些低落。我告诉他说,"你就和B打官司嘛。"朋友说,"打不得,因  相似文献   

9.
石勇 《南风窗》2014,(1):10-10
<正>跳广场舞的"中国大妈"被那些饱受噪音伤害者报复的事件已经发生了很多起。现在,从被放藏獒咬,被泼粪,升级到了她们被钢珠枪"枪击"。10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有过类似的举动。他曾经饱受一个女邻居噪音的伤害,结果控制不住把她推下了楼。为什么会发生这类事情—我的意思是,为什么那些喜欢制造噪音的人们,不愿意从心里面去体验一下噪音对于别人在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杀伤力呢?他们是如何失去这种对他人痛苦的感受能力的?我想起了一年前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门外非常简陋的大排档里所吃过的一顿饭。那是在有陌生人存在的空间中,我吃得最轻松,同时也最愉快的一顿饭了。大排档在一个饮食区里。这个饮食区  相似文献   

10.
饭局     
想起用“饭局”为题写一点文字,是缘于朋友的一个电话。那天傍晚朋友告之有一个饭局,宴请的是业务单位的,一笔很大的单子,希望我能去作陪,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三陪的潜质,本不想去的,但朋友话语郑重,似乎我不到场这笔业务就拿不下来一样。施施然前往,还真是开了眼界,酒桌正集了“三山五岳”的朋友,或油头粉面或大腹便便,都是做工程的,本是爽快,但利益驱使下也唯唯诺诺起来,目光闪烁,神情忸怩,话只说到一半,酒只喝到七分,  相似文献   

11.
汤军 《法制博览》2010,(10):24-25
国人以食为天,可见天上是可以掉馅儿饼的。谁都要吃饭,每天三顿,和谁吃都是吃。早饭和亲人吃,中饭和同事吃,晚饭和朋友吃,这是基本规律。吃,渐渐演变成一种爱好,一个文化,一类文明。日本人生着吃,西方人烤着吃,中国人煮着吃。如此不同的吃结构产生了各自的食具,进而是武器。  相似文献   

12.
又见高耀洁     
我怕我活不到今年冬天了,所以要赶紧把衣服送走。”我要能活到7月份就好了,7月份我的《十年防艾路》就出来了。长江出版社出的,在上海编辑。”我现在一个孩子(艾滋病致孤儿童)也没有,都交给杜聪了,因为我已奄一息了,我要死了,谁给孩子饭吃,谁给他们交学费?”我现在日子真难过。能不能东山再起,再去搞艾滋病的事情,我现在是问。”我现在还有12万个人存款,但是不敢动了,因为每天要吃30块钱的药。解决了吃药问题,我还敢动!”现在我没有负担了,老头儿也不用害怕了。我的儿女怕我死到外头……便死到外面,也要给老百姓争这口气!”  相似文献   

13.
北京北分瑞利集团是1997年由原北京分析仪器和原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改制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是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的排头兵。推行厂务公开制度以后,结合北分瑞利集团的实际,我们开展了一些工作。我们的体会和做法是: 一、实行厂务公开是新形势下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国有企业从吃计划饭到吃市场饭的转变要过两关,一个是市场关,一个是民主关。企业要通过市场制度激励职工群众,通过民主制度团结职工群众。这两项制度搞好了,生产力得以发展,企业得以发展。厂务公开是企业民主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团结、凝聚职工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张丽娜 《法制博览》2010,(14):64-64
一桌子女人饭局上谈男人,四个女人都曾情海湿身,为爱情很受过些累吃过些苦,现都是单身,因此得出许多结论:A女说:“千万不要嫁湖南男人,花心还大男人”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赌博之风在一些地方呈泛滥趋势,有一些人搓麻将上瘾了,饭顾不上吃,班顾不了上,孩子也无人管教。小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渐渐地就学上了赌博。我的一个同事与我闲聊谈起他4岁的儿子会打麻将时,那高兴劲甭提了,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赌徒的少年化、低龄化,绝非危言耸听,请看下列事实——今年春,某校二年级8岁的女童,在父母上班后将三名同学相约家中,学着搓麻将,先是一角到两角地赌,后来加倍升级翻番赌。到被其父母发现时,其“赌史”已有近10次。——星期天去一朋友家,朋友未遇上,却撞上三个老者和一个大…  相似文献   

16.
无人可嫁     
林夕 《法制博览》2009,(10):54-54
单身以后,总有热心人为我介绍男朋友,也让人感觉到这个世界并不冷漠。 不过,热心过了头,也让人受不了。这不,外出回来,想好好在家休息几日,电话却此起彼伏。一位朋友——说起来也算不上什么朋友,只不过在一起吃了几顿饭,姑且叫她Z女士吧,知道我是单身,一直把这事记在心上,前不久在另一个饭局上认识了一位男士,从商,单身,就想为我俩撮合。  相似文献   

17.
来信     
《南风窗》2016,(18)
正1城里的确有更完备的医疗设施,也有儿女亲人在身边,我们期望能够给老人一个更舒适的晚年。但有些老人到了城里有诸多的交流障碍,生活习惯障碍,儿女由于工作原因疏于照顾其心情。只能说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任何人也不应该强迫。个人认为如果做好了要接老人到城里生活的打算,希望能够认真考虑往后每一天的生活,比如在自家阳台开一个小地方让老人摆弄些花花草草,茶余饭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这项堪称中国最大的改革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三十多年前,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而人口是现在的一半多,从中国领导人到老百姓没有不饿肚子的。当时解决中国饿肚子问题,让大家吃饱饭的改革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是从一个叫小岗村的村子开始的。当地农民悄悄组织起来,采取一种新的家庭生产责任制,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当时我们党的改革派领导人支持了他们的改革,但还  相似文献   

19.
孙贵颂 《法制博览》2011,(12):56-57
汉语的错误.从电视台、电台到报纸、杂志,从单位的总结汇报到街头的标语口号,再到领导讲话和引车卖浆者的吆五喝六,进入我们眼睛里的、耳朵里的林林总总,就像在吃一碗没淘过米的干饭,一不小心就硌牙。笑话与无知平分秋色,口误与“发明”并驾齐驱,非驴非马,应有尽有。随便拣一些耳熟能详的吧:  相似文献   

20.
母亲节那天,我为了启发孩子,问了他一个极为呆板的问题:“孩子啊,你知道咱们每天吃的这些可口的饭菜都是从哪里来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