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苏州大格局     
《小康》2012,(10):40-41
正2500多年前,伍子胥建造苏州"阖闾大城"时只有14.2平方公里。现在苏州市区已经扩展到了4467.3平方公里,成为一个拥有1300万人口的国际化城市,这里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城市的概念。从农转工的"苏南模式",到内转外的"开放样板",再到量质并举的"小康典范",苏州都跑在了全国的前列。2012年,借行政区划调整之机,苏州彻底告别"小  相似文献   

2.
苏瑶 《今日广西》2008,(15):21-21
在我心目中,苏州众多的街道中,平江路最能体现苏州的城市特色,而且它还拥有着其他街道难有的宁静与朴素。  相似文献   

3.
曹伟 《小康》2012,(10):50-53
正海归创业者们为什么会选择苏州?苏州的"丝绸"如何提高含金量?众多国际性大学为何都要落户苏州?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秘密,隐藏在苏州打造的国际化链条之中"在苏州呆了三天,感觉转型力度很大,苏州原来靠外向型经济,靠制造业,产业规模做得很大,到了一定高度,有积累以后现在投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它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你  相似文献   

4.
曹琪 《今日上海》2009,(11):34-35
苏州河出太湖,入上海,途经普陀区境内14公里,河岸线达21公里,有18个河湾。作为拥有苏州河城市河段、河岸与河湾最长、最多的一个区,近几年普陀不断研究、挖掘苏州河沿岸独特而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致力于发展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经济服务功能和谐统一的滨河经济带,打造独具魅力的苏州河文化长廊。  相似文献   

5.
未到过苏州的人都知道苏州自古以 来就是江南水乡。 到过苏州的人会觉得记忆中的苏州 难以觅求。 古苏州、新苏州还育洋苏州的多元 色彩早已搅乱了人们的观线。美丽的阳 澄湖畔,融合江南水乡意境与现代都市 景象的"水苏州"--相城,今又引来 外界令人眼馋的惊奇。2001年,苏州市 原吴县市撤市设区,年轻的相城由此诞 生在古城苏州北大门。全区下辖九个镇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5,(6)
<正>核心提示:深刻领会"四个全面"重要意义,为推动苏州新一轮改革发展凝心聚力":四个全面"赋予了苏州强大的发展动力;"四个全面"明确了苏州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四个全面"指明了苏州破解难题的路径对策。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具体要求,引领推动新常态下的苏州发展: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支撑;全  相似文献   

7.
在’97全国邮展中,有两本集中介绍、评述"苏州票"和"生肖票"的专著,引起了众多行家里手和邮迷们的广泛关注。"群雄角逐"的结果是众望所归:《世界生肖邮票大观》、《邮票与苏州》分获镀银奖和铜奖。这是苏州在历次全国邮展中得奖的第四人,也是在一次邮展中获两项奖的第一人。作者周治华再度成为集邮界和社会视线追踪的"热点"。《世界生肖邮票大观》和《邮票与苏州》,均系原先后担任苏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协常务副主席的周治华近年来业余潜心邮事的  相似文献   

8.
《群众》2007,(8):F0004-F0004
苏州市平江区位于苏州古城中心,得名于宋时苏州的称谓"平江府"。全区面积2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3.3万人,  相似文献   

9.
刘德海 《群众》2020,(20):19-21
在中国,很少有城市像苏州这样,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着如此特殊而紧密的联系。1983年,邓小平同志到苏州等地调研,看到了实现"小康"目标的光明前景。2009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江苏时提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正是在这样宏阔的历史背景下,苏州从一个不起眼的消费型城市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成为"世界第九大新兴科技城市",成为1500多万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成为"小康中国"历史性跨越的鲜活样本。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7,(24)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淮安,处于中国南北地理分割线、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中国南北文化融合区,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运河经济时代享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美誉,明清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京杭大运河沿线"四大都市"。在淮安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8)
<正>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苏州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苏州,需要顺势而为,梳理和升级自身的文化系统,使之更适应于经济全球化的交流语境,自觉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大军中的重要角色,为树立和传播新时期和平发展、美好优雅的大国和名城形象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以新思维激发苏州文化更高层次"走出去"。苏州城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在文化"走出去"的内容选择上,丰富的资源既是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06,(7):18-18
2006年7月17日。苏州乌鹊桥路上的索尼专卖店展示了一款只有巴掌大的世界上最小的笔记本电脑。据了解。这款被称为“超级移动PC”的电脑拥有传统笔记本电脑所拥有的全部功能,只不过它更小更轻。  相似文献   

13.
日前,苏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名人馆"三馆"建设工程正式启动,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按下了开工按钮,并为"三馆"工程执铲奠基。创办于1927年的苏州美术馆,是我国建立最早的美术  相似文献   

14.
全面学习苏州工业园区的取经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通讯社《内部参考》专题调研栏今年编发了"苏州工业园区取经经验谈"系列文章,省委书记俞正声读后批示:武汉市应指定一、二个开发区全面学习苏州经验。武汉东湖高新区在深入解读"苏州经验"的基础上,提出--  相似文献   

15.
李奇峰  王萍 《中国人大》2023,(15):42-43
<正>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调研时强调,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特别指出老百姓“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认为苏州“值得看”,这让苏州全市三级人大和五级人大代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相似文献   

16.
张凡  曹伟 《小康》2012,(10):42-46
从农转工的"苏南模式",到内转外的"开放样板",再到量质并举的"小康典范",苏州都跑在了全国的前列。2012年,借行政区划调整之机,苏州彻底告别"小城"时代,这座城市新的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李雪 《中国民政》2023,(19):51-52
<正>苏州是一座宜居之城,拥有独特的江南风情和文化底蕴;苏州也是一座宜养之城,有着秀美的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氛围;苏州更是一座深耕养老改革试验田的创新之城,从建成全国首家养老护理院,到入选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再到首创家庭养老夜间照护服务……近年来,苏州在拓展养老服务对象、延伸养老服务触角等方面积极探索。面向未来,如何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让苏州全体老年人享受品质颐养生活,进一步放大苏式颐养品牌效应,是我们努力方向。”苏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正峰说。  相似文献   

18.
正"我20岁出头来到苏州,到现在17年了,不仅在这里成就了事业,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来自台湾的陈晓文哽咽地说,"我们的故事"江苏海峡两岸婚姻家庭交流活动近日在江苏苏州举行。活动由苏州市台办主办,近200位两岸婚姻家庭代表参与,一起分享交流彼此跨越海峡的爱情故事。2002年,陈晓文从台北来到苏州,开启了一段"美丽人生"。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4,(2)
<正>印象汾湖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东部,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的金三角腹地,是"临沪"经济圈中最具地理优势的区域,与黎里镇实行"区镇合一、以区为主"的管理模式,面积258平方公里,人口25万。围绕"苏州桥头堡、虹桥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加快承接上海辐射,融入上海发展,汾湖已经成为苏州城区接轨上海的最前沿阵地。实力汾湖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总目标,全面加大开发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全区现有各类企业2800余家,拥有永鼎股份、康力电梯、东吴水泥三家上市公司,固德电材登陆天交所。基本形成装备制造、新型食品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全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的产业格局,力争到2016年,汾湖经济总量超1000亿元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拙政园和忠王府 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街178号,占地78亩的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据中国风景园林规划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介绍,在江南的私家园林中,苏州是最具代表性的,而在1950年代苏州存留下来的100多个园林中,无论从历史积淀、还是建设效果,或者从解放后的保护程度来讲,拙政园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拙政园始建于十五世纪初,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藏娇"金屋",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