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谈“忙”     
《儒林外史》里有一位蘧太守,生性恬静、不慕荣华。他在南昌为官期间,追求讼简刑清、无为而治,因此衙门里只有三种声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续任的王太守,却是个能吏,把这三种声息,变成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里衙外,一片繁忙。  相似文献   

2.
《党员干部之友》2013,(3):44-45
①羊续,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人,东汉时著名清官,有“悬鱼太守”之称。出任南阳太守时,他布衣简从,只带一名书童,坐牛车赴任。 ②每到一地,羊续必邀当地百姓促膝谈心,聊家常话。就这样,他还未到衙门,就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官吏们的政绩情况模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3.
只有知人才能善任──二谈用人之道卫庆国《今古奇观》中有个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故事,说的是乔太守不知人而又善于乱相配,其结果肯定是可笑的。然而,可笑归可笑,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现象并没有绝迹,恐怕人人都可以从身边找出几个例子来,有人调查分析,我们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4.
南宋官员马光祖担任京口县令时,当地权贵福王强占民房养鸡喂鸭,反状告百姓不交房租。官司到了衙门,马光祖实地勘验后,判决道:"晴则鸡卵鸭卵,雨则盆满钵满;福王若要屋钱,直待光祖任满。"明代时,一年仲春,两户农民的牛顶斗在一起,一牛死去,一牛受伤。两家主人为此大吵大闹,不可开交,当地的县令也难断此案。这天,两家主人听说太守察访民情路经此地,便拦路告状。太守问明情况,当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6,(11)
正南朝梁时的新安太守任昉,在任上病逝了。临终前,他给家人和身边人留下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因为京都是任昉的故乡,故而也就被人们说成了"不以一物还故乡"。其实,即便不留遗言,任昉也没有什么可带回京都家里的遗物。据衙门里的人所知,任昉去世后,遗产只有桃花米二十石,  相似文献   

6.
柯逸 《廉政瞭望》2012,(4):35-35
《随园诗话》里提到一则故事,说有位太守看上了一株古松,打算伐来做木料,乡里的书生听说后,便写诗感叹: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夜深秋月冷.误他千年鹤归来。太守见了此诗,便没有下令砍树。一首诗能得到地方官的直接反馈,显然是读书人之间惺惺相惜的结果,搁现在,别说区区28字,就是万言血书也阻挡不了社会进步的滚滚车轮。  相似文献   

7.
巴县衙门     
正巴县衙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望龙门,因有巴县署设于此街而得名。明洪武四年(1371年)之后,此处为巴县知县衙门驻地。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巴县衙门一度被废弃,部分房屋拆除后被开辟为街道。巴县衙门与征收局巷、中大街、西四街大致平行,出口接原老鼓楼街(今解放东路),后面是山坡,坡上方是左营街、人民公园。  相似文献   

8.
官不修衙     
吴钩 《廉政瞭望》2013,(12):47-47
在古代的县城、府城,最富丽堂皇的建筑物肯定不是衙门,而是商用或民用的酒楼饭店、私家园林之类。如果我们有机会到宋代城市逛逛,恐怕很难找到一座豪华的衙门。倒是破烂的衙门,在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9,(4):122-122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五位清官:"一钱太守,二不尚书,三汤巡抚,四知先生,五代清郎。"这五人,在各自的年代都深受百姓爱戴,你可知他们是哪五位清官?"一钱太守"指的便是后汉刘宠。此人乃是宗室之后,汉明帝刘庄的玄孙。刘宠担任会稽太守之时,勤于  相似文献   

11.
丁东 《党建文汇》2011,(11):43-43
太守:战国时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相似文献   

12.
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任罗成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生活。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儿子归路上的菜,因而百姓敬称他为“半鸭知县”。后来他任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店,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又誉之为“于青菜”。一钱太守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后人有诗赞道  相似文献   

13.
贿赂是一种腐蚀剂,它能使一些抵抗力差的人腐败变质。贿赂除了金钱器物,还有“精神贿赂”。常见的精神贿赂有拍马尼、抬轿子、吹喇叭、戴高帽等形式。它常常能起到物质贿赂所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史记》载:北海太守为政有方,带来百业兴旺,汉武帝闻知,传旨问政。行前文书问太守如何策应,太守把想好的“知人善任”、“赏罚严明”等讲了一遍。文书摇头说:“使不得,你只能说北海的一切成就统归于皇上的英明就行了。”太守照此行事,武帝很高兴,便加官进爵。明代朱元璋钓鱼,半响不见鱼儿上钩,十分烦恼,文人解缙连忙躬身上前赋诗一…  相似文献   

14.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乘舟而行,当船行至江中还未离开县境时,他把这一文钱投入江中,还给会稽的父老乡亲。最终,刘太守一钱不沾,两袖清风而去。后来人们赞颂他为“一钱太守”。  相似文献   

15.
吕尚 《新湘评论》2012,(22):48-48
古代,一些官吏为官清廉,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从而获得了与为官清廉有关的绰号。这些绰号,或反映为官者处身不染的清廉情操,或体现百姓对为官清廉者的赞许,别有情趣。 悬鱼太守东汉时,羊续任南阳太守。一次,有个府丞听说羊续爱吃鲜鱼,便托人备了两条大鲤鱼,一清早给羊续送去。羊续婉言辞谢,不肯接受。府丞混迹官场多年,老于世故,笑着说...  相似文献   

16.
连中 《廉政瞭望》2013,(10):48-49
畜牧、园林、林业等部门,在不少人眼里显得很"弱势",被称为"冷衙门"。这些所谓的"冷衙门"似乎没什么权力,也没多少资金,更没有工程,自然也就很难产生腐败。然而,猜想不能代表事实,残酷的现实足以让那些想当然的人们警醒:"冷衙门"里照样有腐败。  相似文献   

17.
说“廉”     
廉吏自古有之,曾留下了许多佳话。 钱太守:后汉会稽太守刘宠居官清廉,离任时由阴县几位老人以100钱相赠。刘宠先是婉言谢绝,最终因盛情难却,只接受一钱。时人誉为“一钱太守”。 二不尚书:明朝内阁大学士范景文为拒亲朋好友相求,在门上贴出“不受嘱、不受馈”字,以明心迹、获“二不尚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与官声     
<正>近来偶尔翻阅史书,对书中五位"数字廉官"之为颇有感触。五位官员廉洁自律,清贫如洗,一心为民,可谓圣人之德,君子之行!后汉会稽太守刘宠,一生廉洁为民,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卸任时,乡亲们送一百钱作为路费,但他婉言谢绝,只拿了一个钱作为纪念,从此"一钱太守"的美名就传开了。明朝尚书范景文,为谢  相似文献   

19.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34):55-55
正太守是汉代郡级行政单位的长官,相当于清代职官中的知府,人们便把"太守"作为知府官员的敬称。"风流太守"指的晚清宦黔的知府汪炳璈。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擅长题写楹联,所至之处,都留有联语。而且为官清廉,体恤下情;平时出巡,不骑马,不坐轿,更不鸣锣开道,轻装简从;有时微服私访,与普通百姓随意聊天、谈笑风生。每当  相似文献   

20.
张培元 《廉政瞭望》2005,(12):44-45
近翻古籍,看到《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汉安帝时,苏章当了冀州刺史,他有个老朋友时任清河太守。在巡察中,苏章发现这位朋友严重贪赃枉法,于是令其手下备了一桌酒席,两人共叙平生友谊,十分高兴。这位太守更是喜不自禁地说:“人皆有一个天,我独有两个天!”苏章听了立即言明:“今昔与故人饮者,私思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敝人只有一个天。”果然,苏章便将这位自称有“两个天”的太守依法治罪,从此,也就“州境肃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