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沈阳市面对信访维稳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走出了一条新时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的新路子,开创了和谐稳定的新局面,被称为"沈阳经验"、"沈阳模式"。信访工作"沈阳经验"就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体改革思路。"沈阳模式"有很多亮点,如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等,同时,也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传统批评家经常指责大众文化对于语言的使用或"误用".费斯克接受批评家对大众文化语言的使用或"误用"的描述,同时又坚定地拒绝并反转他们对于这些特征的负面评价.在他看来,不经规训和冒犯式地对语言进行使用或"误用",恰恰是大众"生产者武文本"的重要特征.费斯克对大众文化语言的使用或"误用"的立场,与他对于大众文化、大众文本的基本立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发展进入新常态,实质是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进行根本性调整和转换,必须探索新方法、寻找新动力,加快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十堰市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两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三维纲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知识生产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只是教育研究者的"领地",而实践有所"空场";受基础主义、二元论认知模式"支配",教育知识的"乡愁气息"消弭;受规划式生产制度"宰制",自主性泯灭.我国的教育知识生产要走出困境,需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让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生产者;建构反基础主义与交往认知模式;建立教育知识学术自主式生产制度.  相似文献   

5.
动态助词"着"在句子中能不能用不仅取决于谓核部分,而且受超谓核部分的影响."着"区分为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着p"和表示状态在持续的"着d",两个"着"的成句条件不同.独立句当中"V着"作谓语的陈述句能否成句的超谓核条件涉及语气词、修饰语、句式,以及否定、情态、时体等范畴.另外,一些动词的语义特征,构成了"着"用法的谓核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20世纪美国实力超群,美国大众文化亦从强调独特性转向普世性,其早期三个主要特点越来越被赋予精神价值观意味,产生全球性影响。一是当初由全民参与创造的平民性质的大众文化,如今被作为民主的标识。二是当初基于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大众文化,如今成为了自由的标识。三是当初广泛渗透于美国社会生活的大众文化,如今越来越被意识形态化,成为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象征。然而,美国大众文化很难成为精神价值观的山巅之城,因其消费文化本质无法满足人类精神升华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少年处于大众文化的包围之中,缺乏道德、人文精神的大众文化,正以它低俗的金钱与享受的价值观影响着一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在崇拜明星的潮流中,文化的传承正在出现断裂,面对青年在大众文化中的道德失落,文化管理部门与社会各界应加强大众文化的取舍与监管。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可以说,大众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指出:"现代化可能是具有整体性的,但不一定是很好的整体,它必然包含着紧张、压力、混乱和骚动."①在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现代化浪潮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和无比风光,似乎迄今仍无"降温"之势.相形之下,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也有些黯然失色.但是大众文化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的迅速繁荣也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并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不谐之音.本文拟就大众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负效应及其在21世纪的重新整合这一问题试加阐发,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所创造的地缘政治神话直接塑造了特定社群对其他国家形象的想象,深刻影响国家认同、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在后现代的军事—工业—媒体—娱乐网络中,大众文化产品一方面向民众传播政治精英的地缘政治想象,另一方面向决策层反馈流行话语中的大众地缘政治想象。大众文化产品塑造"他者"的方式具有多元性,其"他者"形象的生成机制可以理论化为"非人化"、"奇观化"和"性别化"三种模式。与之相应,西方娱乐工业往往依赖一些固定"模板",批量生产"类型化"的"他者",以维持"自我"身份叙事的稳定性。其传播过程则具有"隐蔽性",往往不会立时得到"地缘政治对手"的回应,遂成为西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手。今天的大众地缘政治在很大程度上仍以西方为中心,西方流行文化的全球传播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隐蔽地对外传播深藏于其中的地缘政治想象。因而,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大众文化的地缘政治功能,重视大众文化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低浅性、自发性和过于商品化的偏狭,过于追求功利价值和感性,忽视崇高的理想与价值,导致历史与文化责任的淡化、人文精神和价值理性的稀释,会使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出现困境。应对该困境,关键是要重新振兴大学精神。大学历来是精英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大学的精英文化应当走出大学的象牙塔,吸收大众文化生动活泼的价值传播方式,尽量有效实现其价值引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言情小说辩护:来自读者的声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秉承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评把言情小说的读者视为不合格的"她们(them)".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忽视了大众的复杂性和阅读过程中的规训与逃避.通过从性别意识角度对言情小说这类文本进行分析发现,以雅俗模式批评其文学性的做法已经不合实际了.  相似文献   

13.
安乐死基于它的现实价值和理论争执,持续被人们关注。对安乐死的肯定观点和否定观点各执一端,截然不同,各有自己的立足基础及伦理角度。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背景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使"安乐死"与中国现实社会对接的路程更艰巨。  相似文献   

14.
试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沟通与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社会,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使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对话语权利的争夺不可避免.但同时,从作家与影视的结盟、学术与媒介的结合、网络文学三个方面,我们看到了二者的互补与合作.相信某一天,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可以相互拥抱,一起飞翔.  相似文献   

15.
"情志"所显示的"诗心"萌动",是人能走出动物界的条件.诗人是举圣火和寻求圣迹之人.现代人的物欲膨胀和快节奏,使之与诗疏远而远离神圣,并向动物性倒退.现代诗人的重要使命,就是以诗揭露这种动物性的倒退,重新唤醒人们正在失去的神圣感.  相似文献   

16.
"文化经济"是理解费斯克大众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通过《理解大众文化》的思想构境,费斯克从"两种经济"的提出、"大众的层理""权且利用""差异轴"等一系列重要概念的厘清,揭示了意义是如何在"两种经济"特别是"文化经济"中生产和流通的。费斯克的上述理论努力,使得其沿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开辟的道路一直前行,甚至渐行渐远。尽管如此,费斯克的大众文化思想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生态建设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有股减持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是政治权力的配置与市民社会发展格局相冲突的结果,政府治理模式由"国家主义"走向"法团主义"是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论“挪而未用”行为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挪而未用"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问题,存在着"否定说"与"肯定说"之分.本文作者主张"肯定说",认为在"挪"、"用"关系上,应当确立为"用"而"挪"的立场,将"挪"视为该罪客观要件的要素,将"用"作为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从而解决在挪用公款及其相关问题上司法认定的诸种难题.当挪用故意与占有目的难以区分时,应当首先推定为"占有",只有被告方做出有力反证并得到印证时,占有目的认定才足以被"挪用"所推翻.  相似文献   

19.
无身份者究竟能否成立身份犯之正犯,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在学理上存在"肯定说""否定说"与"折中说"。"肯定说"与"折中说"存在诸多问题,不应被视为正确的解决路径;而"否定说"尽管在结论上是正确的,即无身份者绝对无法成立身份犯之正犯,但是该学说难以解决行为因素在复行为犯领域的障碍。因此,必须对"否定说"进行修正,即无身份者之所以不能成立身份犯之正犯,原因并不在于"实行行为属于身份犯所独有",而在于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在实质的不法内涵上存在本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不得伤害他人"的消极义务和"与他人建设一个共同世界"的积极义务。  相似文献   

20.
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概念源于西方,它有其特殊的发展历程,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网络发展与科技进步,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更加明显,而潜伏于网络背后的意识形态正是大众文化背后的本质。在大众文化迅猛发展的势头下,我们要正确引导大众文化的价值追求。具体来说:通过制造偶像完成主体的自身建构;通过故事性的叙事协调和整合价值取向,传递大众的文化认同;通过大众传媒以符合人性的特点制造"流行",进行意识形态的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