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德元帅生前十分重视对后代的教育,经常鼓励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干好工作、多做贡献,他曾语重心长地对外孙刘武说:"你们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如果只想着自己的名誉、地位,早晚要被人民打倒。"  相似文献   

2.
朱德元帅生前十分重视对晚辈的教育,经常鼓励孩子们干好工作、多作贡献。他曾语重心长地对外孙刘武说:你们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  相似文献   

3.
<正>"人大不要变成‘大人',不要脱离群众,要记住为民众服务的宗旨。"说这话的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此言可谓一语中的,发人深省。它警示我们:人大是人民行使职权的地方,是人民的代言人。要做人民的公仆,绝对不能高高在上,成为不问人民疾苦、当官做老爷的"大人"。一句话,莫使人大变"大人"。  相似文献   

4.
赵畅 《今日浙江》2013,(6):62-62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既语重心长,又振聋发聩、耐人寻味。因为这既点中了部分领导干部的"软肋",又给出了除病的良方。尽管"官"与"商"身份不同、职责不同,然而,恰恰因为围绕经济发展,两者便有了服务与被服务的互动关系。自然,只要双方的互动是协调、和谐、良性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编     
年轻干部要重“接班”轻“接官” 陈晋川 蒲松林(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年轻干部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接班”和“接官”的问题,是重接党的事业的班,还是重接象征权力的官,不是一般的思想认识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重“接班”与重“接官”,其实反映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正"人大代表主题活动决不能走过场,要让每一个代表小组‘活'起来,每一名代表‘动'起来,要让代表活动‘遍地开花'。"重庆市忠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巍生动地说道。自本届代表主题活动开展以来,从"实"字入手,在"细"处闪光,向活动问"效",得到了"民"之赞誉。  相似文献   

7.
"他是我们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我们的‘泥腿子'师傅","他是咱老百姓的好官,是我们真正的贴心人","他是我们的乡亲,我们要聘他为‘荣誉村民',永远留住他"……在文成县,老百姓掂量出了一个个心中的好干部.  相似文献   

8.
正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在这一点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广大年轻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之所为。  相似文献   

9.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谈到,"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切中要害。其中包含的三层意思,有深意,也有新意。其一,讲"官"、"商"交往之道。此非"小道",关乎如何发展、如何执政。如果把"官"联系到执政者来看,把"商"联系到发展市场经济来看,共产党当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治国理政,官、商之间不能不打交道。但经营经济,不等于"官商经济"。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等手段,按照  相似文献   

10.
<正>"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这是刘云山同志近日在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行为准则,也是转变作风的风向标。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或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党要管党,首先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上;  相似文献   

11.
自从国家产生后,就形成了官员阶层,随之产生了官员和民众的关系。然而,官员的权力是不是民众赋予的,官员运用权力要不要受到民众的评价和制约,这样的问题即使到了今天也未完全解决,现实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回答和做法:究竟是"官评官",还是"民评官"。长期以来,组织人事部门对于干部的考核评价和提拔升迁,主要采取由本单位或本机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地在清明节拜祭先祖的公祭之风可谓盛行,不仅排场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河南与甘肃抢"老子",陕西与河南争"黄帝","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的热闹局面。然而,与各地争抢"祖先"、隆重开展公祭活动相比,对人民英烈的祭奠却冷  相似文献   

13.
<正>"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这是刘云山同志近日在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行为准则。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或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党要管党,首先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上;从严治党,也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从严要求上。一位出了问题的领导干部说:"平时不管我,一管就把我  相似文献   

14.
本刊综述 《创造》2014,(6):66-67
正国企"接N代"的存在,实质是垄断特权的"野蛮生长",是以少数人对就业岗位的侵吞,剥夺大多数人公平就业的机会。大庆油田最近微调招工政策:老职工子女如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三本",将不能直接接班,而要通过考试。此举引发职工聚集上访,也使得曾经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子女顶替"制度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17,(3)
正全国两会接近尾声,习近平总书记去了六个团组,对一些重要工作做出新部署,给各级领导干部划好了重点。1.脱贫攻坚对扶贫干部,他要求"坚守岗位""要保持人员的稳定"。对扶贫工作,他强调"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他还严厉告诫,"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脱贫又返贫"情况,他开出"药方":"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吴青 《同舟共进》2008,(10):14-15
人大代表就是要为民代言,不能光想着"策略",很多时候就是一个要不要和敢不敢说真话的问题。人大代表必须依法办事,要学法懂法,还要取得人民的  相似文献   

17.
<正>时下,"任性"一词已是人们的流行用语。前不久,笔者在10个人大代表中作调查,问"代表履职要不要多些任性?"4个回答"要!",问及理由,各有说法。笔者又在10个选民中作调查,问他们对选出的代表在履职时"要不要任性?"他们一致回答"要!"。问及理由,回答是"管理国是,要对民负责!"对此,笔者对选民的回答拍手叫好!人大代表履职要"任性",是因为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代表人民依法撑权。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23)
正近日,笔者到某单位采访,碰巧赶上该单位召开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总结。旁听未几,该单位党委书记的一句诫之语飘然入耳:不要为"官"而干事,而要为干事而为"官"。肺腑之语,诚哉斯言!为"官"干事与干事为"官",一个词句顺序的置换,两者蕴潜的内涵却如天壤之别。前一类的干部,不会不干事,大大小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内容。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做到"四要四不要":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要假心假意;要不折不扣地向人民负责,不要"唯上、唯书";要真心实意地让人民作主,不要搞"长官意志";要自觉自愿地接受人民监督,不要搞特殊化。  相似文献   

20.
jrxs 《创造》2013,(3):9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提升自我境界,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高尚情操。他说,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弥陀佛一样,天天念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你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伸手必被捉。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想都不要想,一触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